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之继母摸索记(139)

作者: 江今九 阅读记录

气呼呼说:“起先是你奶奶说,张家那老太太昨天和她无意中说起,她家也辞职下海做生意的二儿子, 闲聊之中提过一嘴,说想和我们一诚做生意。一诚突然气呼呼说不跟这样的人合作。”

追问之下, 很自然就问出了。

原来是这样,苏彤懂了。陆一诚这是避免近墨者黑。

陆母继续说:“哼,什么无意中说起,怕就是故意到你奶奶跟前说的。”

听到这话,陆老夫人面露几分不好意思,咬牙切齿道:“谁能想到张家老太太都一把年纪了,竟然还有这样的歪心思。”

“千年狐狸听过没?有的人越是年纪大,越是心思深。”陆母很少这样说人,特别是这样厌恶的语气,可见她对男人背叛家庭这事有多么厌恶。

苏彤温柔看着婆婆,眼里藏着几分心疼。

有的伤害深不管你怎么以为放下,其实已经烙在了骨子里。

陆老夫人附和着儿媳妇的话:“可不是,我以后也不和张家老太太玩了,省得近墨者黑。”

近墨者黑这词,是她刚才才从孙子嘴里听到的,现学现用了。

苏彤听得笑了,都说老顽童老顽童,奶奶这话可不跟几岁的孩子一样可爱。

思想成熟的成年人,哪会说不和谁谁谁玩的话,都是不显山露水直接这么干了。

苏彤觉得自己有必要点醒奶奶和婆婆一二,算是为丈夫干的事收尾吧。

“妈,奶奶,这种事你们可不要和别人说,特别是不要在张家人面前说。”

这点两位长辈还是知道的,她们也就在自家人面前敢放肆骂骂,断不可能在别人面前这么说的。

“而且……”苏彤想了想,还是决定把自己的猜测告诉她们,于是把那天晚上她和陆一诚在院子里遇到张家老二夫妻的事说了。

“张家老二媳妇听到这是,似乎并不太惊讶。不知道是她性格如此,还是也许早已经知道了张军是什么人。”

这话出来,陆老夫人和陆母突然沉默了,没有了刚才的怒火冲天。并看了对方一眼,都在彼此脸上看到了不敢相信。

苏彤知道她们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她何尝不是觉得挺意外的。

吃过早饭,苏彤出门学车。

她心情很好,因为再过些天她就能考最后一科目,考完就可以拿驾驶证了。

心情愉悦的她,怎么都没想到,才出家门口没几步,就遇上了刚才饭桌上才和婆婆和奶奶聊起过的人。

张军媳妇看到苏彤,冲她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

苏彤也颔首回应,正准备继续走,张军媳妇却问她:“赶时间出门吗?”

“是挺赶的。”苏彤实话实说,学车,她从来是不迟到的。

“耽搁你两分钟聊两句,不影响吧。”

苏彤笑:“如果真只是两分钟,不影响。”

张军媳妇明白了,既然如此,她也只能直接说了。

看了下左右,确认没人,她对苏彤说:“那天你和一诚在咖啡厅看到的事,希望你们能不要和别人说。你知道的,这种事一旦传开,不管真相怎样都会被人一轮。”

这是让她别多嘴的意思了,苏彤勾了勾唇。

“我没有那说别人事的习惯。”

“什么意思?”张军媳妇不是很明白,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说的这么含糊?

“就这个意思。”苏彤其实是不大高兴她和人说话的态度,好像高高在上吩咐一样。

张军媳妇没想到会碰这样的壁,自己年纪好歹比她大那么多,所以刚才才会以那样的态度说话。

看来陆家这个孙媳妇也不是个好惹的,同一个大院,她还没有和陆家闹翻的底气。

既然这态度不行,张军媳妇决定换一个态度。

她叹了口气,再开口语气软了不少:“我比张军大,刚结婚的那会大家都说女大三抱金砖。可都是屁话,等你年纪大了,就都不是这么说了。我也没工作,吃喝都得仰仗丈夫。我想要的很简单,只要他还回家,他挣的钱还给我,那我就会守住这个家,绝对不会让任何人拆散这个家。”

说最后这句话的时候,张军媳妇看着苏彤的眼神,把她都气笑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那个破坏他们家庭的小三。

苏彤抬手看了眼手表:“两分钟到了。”

她要赶去学车,临走前还是想和张军媳妇说明白:“别人家的事我不感兴趣,更不会去胡乱说。有些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她是真要赶着去公交公司了,因为怕迟到,她今天选择了打车。

世界那么多人,有人一生都在云端,也有人一生都在泥泞里挣扎。有人自强不息,也有人自轻自贱。

世间百态,人情冷暖,万般滋味,皆是生活。

其实是生活,更是选择。人生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都可能掀起自己人生里的蝴蝶效益。

既是自己的选择,她又有什么非得要说的呢?她又不是菩萨转世。

苏彤很快将这插曲甩出脑海,看着车窗外两旁不断倒退的树木和路人,她心情依旧很美好。

不久的将来,她就能自己开车,看自己人生路上的风景啦。

学完车后,苏彤没回家吃午饭,而是直接去了饰品店。

如今饰品店里的毛线,只剩下当初盘过来的三分之一。

不知不觉,其实也卖出去了好多。

少了这么多毛线,偌大的店面看上去显得空旷了许多,去也舒服了许多,更像她想要的北欧极简风。

她坐下后,给自己泡了壶茶,有滋有味喝着,听着店员小妹兴奋说着今天上午生意很好,卖出了了十几单。

“不错不错。”苏彤微笑点头。

瞧瞧她们这志气,不过卖出去十几单,竟然已经知足了。

“生意这么好,中午我们就吃好一点吧,买两支李记烧鹅腿吃吃。”

听到吃这个,店员小妹不由也馋了,下意识吞了吞口水。

不是,她以前也不是嘴馋的人啊。怎么变成这样了?

-

下午四点半,过了下午的销售高峰期,苏彤就提前下班回家了。

回到家,陆母迫不及待告诉她,下午孙红梅打电话过来了。

“说了什么?”

舅妈这人,不是有事不可能舍得打这电话的。

陆母笑呵呵告诉她,语气全是夸赞:“你舅妈说上次拿回去的毛线都卖完了。”

“厉害啊!”苏彤也忍不住夸。

其实通过这事,她也意识到一个问题——产品的市场定位很重要,几乎可以说决定了成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很多需求都变了。就比如毛线这种东西,在大城市里不好卖了,大家都更倾向于买毛衣厂的成品。

好看,样式多,虽说比自己买毛线织贵一些,但很多人手里的钱也比以前多了,自然不会在意。但是在下面比较贫穷的乡镇,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买物美价廉的毛线自己织。

上一篇:大晋女匠师 下一篇:我们全村穿九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