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天下都觉得我忍辱负重(132)+番外

作者: 月泽星佑 阅读记录

当然,觉得裴玉好看的不止他一个人。

或许是因为此刻竹海的气温降低,裴玉的面色也在风雨中显出几分苍白,却越发衬得他唇红眸深,不像是活人,倒更像是山精鬼魅幻化出来勾魂夺魄的妖精,侬丽妖异。

对面的少年盯着裴玉那好看得过分的面目,一时间两颊竟有些微微泛红,丝毫听不出裴玉语气里的嘲讽,憨厚地挠挠后脑勺,赧然道:“一、一般般啦!”

裴玉默然,这是谁家傻孩子没看住跑出来了?

“二当家的,那人出手伤了军师,您可别被他的美色迷住了!”站在少年旁边的男人语重心长地提醒。

裴玉听到自己大脑中理智的弦崩断的声音。

“哦,你说的对。”林誉衡认真地点点头,回头看向裴玉,眼神却还是装满了惊艳,不过他的话语倒是变得越来越流畅,“我的功夫是和一位不出世的高人学的,等闲百十个人近不得身,我一掌拍下去,那人脑袋就跟西瓜似的碎一地。我还认识很多高手朋友,他们不会放任我被欺负的。”

裴玉耐着性子听完林誉衡极尽想象力编造出来的瞎话之后,不紧不慢地弹了弹手中如一抹碧水的软剑,微微一笑:“好吧,小朋友,记得告诉你那些高手朋友,想要报仇就来找裴玉,可别找错人了。”

“裴玉?”林誉衡把这个名字在嘴里念叨了一下,回头看身边蓦然变了脸色的青年,用胳膊肘推了推他,“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只是我记不得在哪里听过,你听过吗?”

那青年没有理会自己身边的少年,只是用惊疑不定的目光上下反复打量着裴玉,随后又看向站在旁边为裴玉撑伞的萧玄策。

片刻后,他放下手中弓箭,试探着开口:“如果我没猜错,您是锦衣卫仪鸾司指挥使裴玉裴大人?而这位,应该是是定远伯萧伯爷?”

裴玉缓缓收起手中长剑,漫不经心道:“你倒有些见识,本官看你也不像落草为寇的凶徒,想来也有些来历?”

那青年还没搭话,旁边后知后觉的少年忽然震惊地捂住了自己的嘴,倒吸了口气指着裴玉,原本就大的眼睛更是被他睁得溜圆:“你你你……裴裴裴…..他他他……”

裴玉叹了口气,他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剿匪的想法了。

蠢成这样还怎么为祸一方,中间一定是有什么不足为外人道的曲折故事吧?

“两位大人,草民有冤情要诉!”受伤的青年不顾自己肩头的伤口,双膝重重地砸在泥水混杂的地面。

裴玉和萧玄策回头看向灵武帝。

灵武帝翻身下马,居高临下地看着跪在地上的青年:“伸冤?”

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得,眼下这桩事怕是避不开了。

雨越下越大。

一行几人在李猫儿的领路下,暂时寻了个猎人打猎的山洞里避雨。

那三名山贼麻溜地生起火供几人烤干衣服,自己则拉着不情不愿的李猫儿知趣地退到了旁边较小的山洞里,把大的山洞让给几人。

萧玄策熟练地搭好架子,把裴玉的外套挂在火堆旁边烘烤,又从皮包袱里取出干净的衣服给小祖宗换上,顺便把青年湿漉漉的头发擦干,找来干草堆厚厚地在地上铺上一层,又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铺在上头,这才让裴玉坐在草堆上休息。

离开前,还不忘给小祖宗怀里塞一包芝麻糖。

裴玉则理直气壮地等着萧玄策的照顾,整个人慵懒得好像没长手脚。

灵武帝一边打量着两人的互动一边自己动手拧干衣摆的雨水,看到这一幕也不知作何感想。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看到萧玄策熟练地伺候着自家崽崽,他心底对于两人的关系其实也没有那么反对了。

至少在两人的关系之中,看得出他家崽子不是吃亏的那一个,而另一个对于做小伏低的事儿甘之如饴,一进一退之间,两人的气场竟然完美契合,旁人却是再怎么也融入不进去的。

当然,不止灵武帝,就连那名玄衣青年和林誉衡也都看得一愣一愣的。

这两年,锦衣卫裴玉的名声不止在京城声名鹊起,就算是在江南,也无人不知这位圣上如今最为看重的后起之秀。

当然,与之齐名的是,裴玉同他那师兄之间水火不容的关系。

然而他们如今亲眼所见,却又与传言大相径庭。

谁能相信,传言中恨不得见面拔刀的师兄弟二人,竟然能亲密无间到这般地步?

那位神机营都尉、冷俊不羁的伯爷、萧元帅的第五子,居然这般小心翼翼地伺候着他的师弟。

简直太过荒谬离奇。

“不是有冤要诉吗?”裴玉都已经做好了听故事的准备了,却见对面的两人只顾盯着自己看,不觉微微蹙眉。

玄衣青年肩头的短箭已经被萧玄策拔出。

好在裴玉的袖箭短小精致,为了达到偷袭的最佳效果而舍却了杀伤力,拔出短箭之后的伤口倒是不难处理。

萧玄策顺便为他撒了些止血生肌的药粉,简单地包扎处理了一下,也为两人解除了后顾之忧。

听到裴玉的话,玄衣青年回过神来,立刻收回自己的目光,主动自报家门道:“草民陶俊龙,也算是江南本土人士。家父陶浩元,本是沧州的粮商……”

“等一等,”裴玉突然提高声音打断了眼前青年的话,“你说你父亲叫什么?”

陶俊龙不明所以,但依旧把自己父亲的名字再报了一遍:“家父陶浩元。”

裴玉挑眉,世上竟真有这样巧合的事情?

数月之前,去他府上拜访,还送了一大堆见面礼的那个沧州粮商,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似乎也叫这个名字。

第91章

陶家遭遇

陶俊龙是沧州粮商陶浩元的长子。

据他所言,他们陶家在当地也算是规模不小的家族,在沧州有百余年历史,世代经营米粮一行,守着老祖宗的家业和规矩清白做事,在沧州也颇有名气。

他们陶家手中的良田千顷,佃户百家,不过陶家先祖当年是逃难来此,后来发迹也不忘感念本地人的救命之恩,因此佃租都是按着最低收取,同时每年青黄不接时都不忘施粥赈灾,也算是积善人家。

十余年前,新的江南布政使陈茂华上台,此人是神机营总督的内侄,一上任就想要做出一番功绩来。

为了提高江南税收,陈茂华推出了革新法,要把江南的良田用以种植桑树。因为江南出产的丝绸是全国品质最好的丝绸,若是将丝绸沿着丝绸之路贩运至西域诸国乃至大食、佛郎机等国,更能获利百倍不止。

革新法一经推出,便受到阻力重重,特别是以陶家为代表的本土种植大户,更是不愿舍了自家经营了百年的祖业,况且,在家主陶浩元看来,粮食关系着百姓民生,贸然改稻为桑,若是丰年还好,若遇灾年,只怕要饿殍遍野。

只是陈茂华此人刚愎自用,断然听不进去这些商户的劝诫,好在沧州的不少商户也有亲朋在朝为官,他们相互奔走,意图在朝中给陈茂华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