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窄门(68)+番外

他越画兴致越高,甚至跑上楼开了一瓶啤酒,在寒冬腊月里浑身滚烫,涂抹着画布上属于他的美景。

童烺第一次知道原来灵感不需要绞尽脑汁的矫情,原来死板的技巧都是创造的陪衬,原来色彩明艳动人,任他掌控;原来画龙点睛,只需要那么一点真情。

第二天一早,晨曦从画室的玻璃透进来,林简推开门,正看到童烺站在画布前,一甩手,在背景的天幕之上留下白色的颜料,星光点点。

林简嘿了一声,说:“哟呵,画你们家小崽子画的挺像,熬了一宿没睡?”

童烺头也不抬,回道:“是啊,好不容易有了创作灵感,得把握住才是。”

“怎么着?这幅画想参加今年的画展?”

“当然。”童烺胸有成竹,拿起黑色颜料在画作右下角签上自己的大名,赶在最后一天提交给之前的画展。

今年的主题是什么他不知道,他只画自己想画的。

卫阑从X省风尘仆仆赶回来了,两人错过了大年三十的过年,不愿意错过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起去超市买了糯米和豆沙馅,卫阑亲手包了好多圆滚滚的汤圆。

晚上,两人开着电视当背景音,靠在沙发上盖着一条毯子缩在一起聊天。

卫阑说:“我现在实习工资到2000元一个月了,就是不包吃住。”

童烺答:“那不错了呀,你在A大有宿舍,有食堂,也没关系。”

“嗯。”卫阑打开手机银行看着余额,“我陆陆续续自己也攒了有五千块钱了,挺好的,等我下学期差不多就能攒够一万了。”

童烺刚要说话,放在桌上的手机响了,卫阑给他拿过来,看了眼屏幕,神色凝重,说道:“童焰。”

童烺想了想还是接过手机,点开扬声器接通了。

“喂?”童焰的声音从对面传来,陌生又熟悉,卫阑才恍然发觉自己好像快一年多没跟亲妈联系过了。

“有什么事吗?”童烺问。

童焰也不是来纠缠的,直说来意,“童道华前几天检查出来肺癌晚期,所以我才联系你。”

卫阑和童烺对视一眼,心底一紧,癌症要花多少钱?

童焰接着说:“不过也不用太担心,童道华的意思是不治了,治也治不好,不想白花钱,他现在的意思是让我们俩一人给他一万块钱,一共两万块钱让他临死前能吃好喝好,就知足了。”

童烺暗自松了一口气,还好,不算狮子大开口。

“我的意思就听他的吧,肺癌晚期,再怎么治也是白烧钱。”童焰说。

“行,那我给他一万。”童烺答应下来,正想挂断电话,童焰喊了一声慢着。

“怎么了?”童烺耐下性子问,卫阑也在一边侧耳听着。

童焰说:“我现在拿不出一万块钱给童道华,你也知道我刚开始工作,还在外面跟人合租,工资不高,一万太多了。”

“那你想怎么样?”童烺揉揉眉头,觉得这又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童焰也不客气,说道:“我只能拿出五千,剩下的一万五你来出吧。”

卫阑紧皱眉头,刚想说凭什么,童烺朝他摆摆手,竟然答应了童焰。

“行,我出一万五,你出五千,咱们从此互不相欠。”童烺说。

“好。”童焰顿了顿才挂断电话,只留一阵忙音。

童烺锁上手机,卫阑一直好奇看着他,不知所以然。

童老师撩1起刘海,长叹道:“唉,算了吧,帮童焰出五千就出了,小时候童道华剥夺了童焰上学的机会供我读书,到底是我对不起童焰,这一次也算是还清了。”

“不能这么说,千错万错都是童道华的错。”卫阑伸长胳膊把童老师圈在怀里,埋头在他颈窝,“要出一万五呢,你钱还够用吗?”

“够用够用。”童烺连忙说,生怕卫阑又要动用自己的存款来补贴他。

“嗯。”小崽子没抬头,奶呼呼贴在他颈窝里,情绪低落。

“怎么啦?”童烺给他顺毛。

“还以为我们的钱很快就能够用了,这么一来又要等好久了。”卫阑说。

“用钱干嘛?”童老师一时没反应过来。

卫阑刚想回答,又有些羞涩起来,支支吾吾半天才找到合适的话,小声嘀咕:“我想让你搬到A市陪我住。”

童老师抿嘴笑了,安慰道:“不急,你现在才大一,等你大三实习搬到校外住的时候我再过来吧,那时候钱也攒够了,我们还能一起租个好一点的房子。”

“嗯。”卫阑依然兴致缺缺。

“好了。”童老师拿过手机,哄他高兴,“拍个照片纪念一下吧。”

卫阑笑了,接过手机伸长胳膊,将他和童老师框在一起,也没刻意取景摆拍,用原相机随手一按,好在两位都是帅哥,颜值抗打,效果不是灾难现场。

拍完照,童烺凑到小崽子面前,继续哄他,“来亲亲。”

卫阑低下头,与他热情接吻。

一通缠绵下来,手机都不知道扔到哪里去,童烺本想着元宵节要发一条朋友圈,到最后也给忘个干净。

半夜童老师起床喝水的时候看到客厅一地狼藉,不自然咳嗽一声。

心想:这什么没羞没臊的日子。

卫阑短暂的寒假飞快结束,童烺没羞没臊的日子也落入尾声,他送卫阑去大巴车站,回来路上取好一万五千块钱,给童道华送到小弯胡同。

童道华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加上重病缠身,没了纠缠的力气,掀起眼皮看了眼童烺拍在桌上的巨款,想伸手碰碰都没力气。

所以说人这一辈子,走到最后的日子哪怕有再多的钱都没命花,多少幸福如流水匆匆流过,转瞬间悄然而去,再也抓不住。

第六十一章

卫阑大一下学期还在坚持A市报社的实习,现在他完全能够独当一面,很多采访现场只用他带着摄影老师去取材就能完美完成任务,赵确对他十分满意,也渐渐动了把他往更高的平台培养的念头。

又是一次采访取材,卫阑带着摄影大哥来到街头采访,正在等台里专访记者就位,临时接到赵确电话。

“喂,崽子,今天那个采访你也上手试一试,自己试着在镜头前面录几段。”

“啊?”卫阑有些懵,“可我不是后台编辑吗?”

赵确很不耐烦,“让你做就做,哪那么多废话,又没要你现场直播,先看着摄像头说话找找感觉,练习不怯场,说话要出口成章,不许打草稿。”

“行,知道了。”卫阑虽然疑惑还是照办。

女记者也很配合卫阑,采访结束后主动把设备教会卫阑使用,让他亲自走上街头,站在镜头面前完成几段采访。

这种体验还是很珍贵的,卫阑从一开始看着镜头说话语塞,到后来完全忽略紧张,侃侃而谈,专注挖掘和路人之间的对话深度,颇有心得。

晚上回家后,卫阑把这些心得一一记录下来。从那天开始,赵确派他去做采访的事情越来越多,目的都是锻炼,他原本的编辑工作倒是比从前轻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