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窄门(58)+番外

他只要好好完成面前的考卷,准备迎接崭新的人生。

高考这几天童老师推掉所有工作,忙前忙后,替卫阑准备好饭菜,每天开车接送去考场。

最后一科结束后,卫阑背起包走出考场大门,一眼就看见童烺站在树下,手捧着一束鲜花。

“还顺利吗?”童烺迎上来。

“顺利。”卫阑笑笑。

童烺把花递进他怀里,“恭喜你高中毕业啦。”

卫阑笑着,听见考场散场后传来的悠扬铃声,盛夏蝉鸣,阳光正好,只觉得鼻子一酸。

这一路走到今天,真的太不容易了。

“童老师。”卫阑张开手臂,“抱抱。”

“抱抱。”童烺也红着眼圈,与他紧紧相拥。

“太不容易了,辛苦了。”童烺抬手抚摸着卫阑的头发。

卫阑嗯一声,哽咽到说不出话。

他不是一个喜欢抹眼泪的人,可回头看看自己这些年的求学生涯,满C城的打工赚学费不说,回到家童道华嫌费电不让他在家里开灯学习,夏天只能搬着凳子跑到路灯下面看会儿书,冬天实在没办法就趴在被窝打着手电看。坐在小弯胡同四处漏风的客厅,忍受着蟑螂苍蝇满地爬的脏乱环境,不隔音的屋子忍受着邻居震耳欲聋的电视声。

艰难到光是想一想就会窒息的程度。

卫阑盼啊盼,盼了多少年,熬了多少年才等到今天,他终于高考完可以离开C城去外地上大学,彻彻底底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

“好了好了。”童烺轻声安慰他,“以往都过去了,未来属于你。”

卫阑低下头,整张脸埋进童老师的颈窝,闭上眼睛,任由泪水缓缓落下。

第五十二章

高考结束后卫阑立刻接到张晓亮和高烨的电话,两个玩心大发的人邀请他暑假出去玩,卫阑拒绝了。他之前答应A市报社暑期去实习不能耽误。

再次踏上前往A市的大巴车,心境完全不同。上一次他只是去A市匆匆领奖的过客,这一次却能在这座繁华的都市找到一席之地。

下车后他来到A市报社报道,高耸的写字楼坐落在城市中心,这里的人们西装革履,走路如一阵风吹过,处处透着一个字“忙”。

卫阑找到负责人,负责人给他安排了职工宿舍,让他安顿好,明天来报道。他又坐上前往职工宿舍的地铁,长这么大头一次乘坐地下交通工具,新奇的很。

手机响了,是孟楠。

“阑哥,你到了吗?”

“到了,我在地铁上要去职工宿舍。”

“地址发我一下,我来找你。”

下车后卫阑看到一栋不错的单身公寓,A市报社不愧是财大气粗,员工宿舍都选在如此繁华的地段,一看就知租金不菲。

负责人承诺在暑期实习阶段,职工宿舍免费提供给他住。

卫阑找到自己的房间,一室一卫的构造,还有一个小厨房,冰箱微波炉配备齐全,卫大厨很满意。房间不大,一人住刚刚好。

放下行李后他给童老师拍了张照拍发过去,童烺的电话很快打进来。

“看着不错啊,离上班的地方远吗?”

卫阑回复:“不远,而且这段时间我都住在这里,你可以来找我。”

童烺笑道:“好啊,等我找个空闲的周末过来陪你,咱们顺便一起逛逛A市。”

挂断电话后孟楠也到了,卫阑打开房门将他让进来。

孟楠走进来转一圈,感慨道:“嚯,这地方不错啊,真不愧是A市报社的手笔。”

卫阑在厨房刷碗,正好到了午饭时间,于是问:“你吃饭了吗?”

“没啊。”孟楠凑过来,“我还想着跟你出去吃。”

卫阑给他两个选择,“出去吃还是在我这吃,我做饭的话一会儿就去买点菜。”

说完这句话,卫阑又经历了对方经典的“你居然会做饭”“你一个男生为什么会做饭”的大惊小怪后,孟楠才终于冷静下来,决定在家里吃,要尝尝卫阑的手艺。

孟楠拿手机点了外送的蔬菜上门,这小子十分惜命,说了一万遍。

“阑哥我这么相信你,你可别一会儿给我毒死,我才刚高考完,我的青春刚开始。”

半个小时后。

闻到满屋子的香味,孟楠彻底闭上嘴,狂1干两碗饭,丝毫不见刚才的担忧模样。

卫阑看着他的吃相,十分无语。

“我说你去什么A市报社,你在A市开个餐厅多好,保证生意红火。”

卫阑斜他一眼,“你给我出钱开餐厅?”

孟楠闭麦,专心干饭。

卫阑自己吃得少,吃完后就刷手机,正巧收到A市报社负责人推送给他的微信名片,底下附带一行字。

“这是这段时间带你实习熟悉业务的师傅,报社知名记者赵确老师。”

卫阑回复完毕后添加对方微信。

“赵确?”

孟楠听后说道:“你不会跟着赵确吧,那可惨咯。”

“为什么?”

“脾气很臭。”孟楠耸肩,“我家里有人在报社工作,听说过他,脾气出了名的臭,五十多岁了一天到晚骂人的声音整栋写字楼都能听见,而且为人很刁钻,喜欢找茬。”

“这么可怕啊。”

孟楠咽下满嘴的肉,又补充:“不过能力确实强,A市报社也是很重视你了,有赵确当师傅肯定能学到不少东西。”

“那就行,脾气臭忍忍就过去了。”卫阑收起手机,心里想着再刁钻能刁钻的过童道华?

事实证明他高兴早了,第二天一早刚进门就听见赵确在骂人,小老头精力充沛,骂起人来气都不喘一下,怼出一篇小作文毫不费力。

“你是猪头吗,我昨天就告诉你这篇采访稿子要挖掘深度,你懂深度是什么意思吗,你写的这是什么,我去街边采访过家家的小孩他们编的故事都能比你写出来的有意思,睁大眼睛看看我们这期的主题是什么,俩眼睛出气用的?”

“还有你,我说没说过这种采访基层的稿子要亲自到现场,你让对方给你发图片能挖掘出什么东西来,您那条腿这么金贵趁早别干这行,找个别的班上坐办公室吹空调多好,要不下午就去辞职吧,算我求你了行不行?”

卫阑一直耐心等着他怼完,才敲敲门。

赵确回过头看见他,立刻说:“你的时间不值钱是吧,等这么半天才张嘴说话,嘴巴白长了?”

卫阑:……真是什么都怼呢。

赵确没等他说话,摆摆手指着旁边一堆的采访稿说道:“把这些都读一遍,中午之前来找我说心得体会,明天要早起跟我出去跑采访,别迟到别矫情,我先把话放在这,跟我1干很苦很累,娇气的话趁早滚蛋。”

“明白。”卫阑心底叹一口气,转身走向采访稿。

看了一上午,卫阑倒是还真看出点心得体会来,采访稿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不同的记者和责编写出来的稿子侧重点完全不同。

有些人喜欢揣摩情感,赵确喜欢发掘深度,给不同的人写稿就需要不同的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