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女(456)+番外

而老宅的王老汉王婆子就比较麻烦些,按着他们的话说,这年纪大了,也不想折腾,不太想去。

王元儿费了好大的劲才说动了他们,正是一辈子没出过远门,趁身子骨还硬朗,就去见见世面,等京里住的厌了,再去二叔那边住住,日子也很快就过了。

王老汉倒是想去王二那边瞧瞧,考虑了两天,便也应了。

张氏更是没话说的,去京里,有王元儿的宅子,那是白吃白住的,她何乐而不为呢?

等京里耍够了,就去蓟县,也省得别人以为那小贱人才是王二的正房太太呢,最好就拖着两个老家伙,都别回这长乐镇,大家伙都一道在蓟县过日子,没得王二和小老婆卿卿我我吃香喝辣的奴仆环拥,而她在这照顾老人孩子做黄脸婆的。

乱糟糟的打点了行装,王元儿又和弟妹一道提前到父母坟前去拜祭,准备四月初一就迁到京中去。

这样大的动静,没道理会有人不知道,都纷纷猜测,王家是不是一家子都要回迁到京城里当城里人,以后都不回来了?毕竟,王家如今有个姑奶奶嫁给了大户贵族,有个姑娘又在宫里当着皇妃,要迁到京中去,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于是,王元儿便又听到了一些这样的酸溜溜的话。

“人家是皇亲国戚,肯定是要当人上人的,哪里会留在这个小镇子呢?”

这是把王元儿当作假想敌的周顺兴家的谢氏说的话。

如今谢氏已经是四个孩子的娘了,她连生了三个丫头,上个月才生了一个带把的,千金宝贝的捧着。

有了儿子,她是万事足,对于周顺兴时不时去偷食,也是只眼开只眼闭,只把银子藏得密密实实的,两人三天两头干架,日子过得十分不顺心。

一个心胸狭窄又眼界低下的人,心放不宽,自然也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好。尤其王元儿当初是她最看不顺的假想敌,可人家如今是官家贵太太,出入奴婢服侍,穿金戴银,雍容华贵,真真是天上的人一般,哪是她能比的。

所以,谢氏时不时就在背地里挤兑几声王元儿,可惜,她也就只敢在背地里说说而已,毕竟王元儿不是她能得罪的。

对于谢氏酸不溜秋的话,镇民只当她是嫉妒,自然是置之不理,这和王元儿交好的,诸如郑大娘子,干脆就直接问她是不是打算不回来了。

“我夫君在此处当官,自然是要回的,只是我们初哥要做百日,也要上族谱,便回京住些日子,而且……”王元儿故作神秘地道:“这老天爷天天下雨,这雨也不知道下到什么时候,我听我夫君说,这江上的水位都涨了三寸,谁知道会不会涨上来哟。”

郑大娘子一惊,压低了声音问:“好妹子,你这边是有什么消息,倒是要跟大姐儿通个气,莫不是这会有涝灾?”

王元儿眼神一闪,心道这郑大娘子倒是敏锐,她就这么随便一说,她就能联想到涝灾上面去了。

“大娘子怎会想到这上边去?”王元儿故作惊讶地问。

郑大娘子便皱眉道:“也不瞒你说,我公公也说这天气不同寻常了,去年冬又这么冷,今年天晴还没有超过十来天的,他说,要是这样下去,少不得会有涝灾。”

王元儿这才恍然,难怪了,便干笑两声,道:“大娘子这话可不能随便说,要是引起了恐慌,可就了不得了。不过老人家吃盐总比我们走路还要多,他们的见识自然是我们不能比的,这老天爷的事谁知道呢?左右如今闲着也是闲着,到处走走也无妨。”

郑大娘子皱起眉,王元儿是可以回京,他们这大家子,能有什么地方去?

王元儿又道:“我打算去香山拜佛,郑大娘子不如一道?也好求个心安。”

郑大娘子心不在焉地应了。

王元儿在心里叹息一声,却也不好明说,晚上,熬着等到崔源回来,把这事和他说了。

“都是乡里乡亲,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真要有个万一,我也不忍心看他们埋没于此灾之中,可却也不敢说了这真相,真真是难做。”王元儿躺在崔源的臂弯上,看着帐顶一脸惆怅地道。

“这事我已经有了定论,你放心吧。”

“什么定论?”王元儿有些好奇。

崔源抿了一下唇,就在她耳边低声说了自己的计划。

王元儿震惊地瞪大眼,道:“要是没有发生呢?那岂不是妖言惑众?”

“自古游僧都是各处云游,便是妖言惑众,又如何寻起?再说了,再加上钦天监观天象的结果呢?或多或少都能增加一些说服力。”崔源某眸光有些晦暗。

王元儿沉默下来。

“计划用不着那自然是最好,可也要做好万全之策,总不能灾难来到眼前了才要想法子应对,所以,也要把计划详尽了才成。”

王元儿抱住他瘦削的腰身,道:“世间哪有万全之策?就当我自私,我不求别的,只求你保全自己,好好的,我和初哥都需要你呢。你看,你这阵子都瘦了。”她捏了捏他的腰。

崔源点头道:“我知道,放心。”

世间没有万全法,那他也要尽量力保一方平安,为她,为国,为百姓。

第四百四十四章 迁回京城

四月初一,崔源亲自送王元儿母子回京,带着众多仆人,以及王元儿的弟妹,可谓举家迁移。

因为初哥儿的百日还没到,王春儿他们和老宅一家子都过些日子再往京中去,但王元儿他们这一回京的阵仗,还真让长乐镇不少人看傻了眼。

大户人家里就是规矩多,不就是回京祭祀上个族谱吗?可这一行,哪像只是回京去上族谱的,这满满当当的十数辆马车,说是搬家也不为过了。

没错,王元儿他们这一行去京中对外的说法就是哥儿要回去上族谱,办百日,所以才这么隆重。

马车浩浩荡荡的,因为雨天赶路并不好走,所以这行车就缓慢了许多,待到京城城门,已经是初二的下晌申时二刻。

在城门处,王元儿便和弟妹他们分开,由先到了京中张罗的袁大志家的领着兰儿和宝来到小宅子安置下来,而他们则是由崔老爷身边的管家崔总管接了回崔宅。

马车在崔宅的角门停下时,已经是酉时二刻,天色昏暗,雨水嘀嗒。

舟车劳顿的,王元儿一行难掩疲惫,可作为儿子媳妇,不管多累,他们都得去正房请安。

所以,这顾不上吃一口水,匆匆的换了衣物梳洗了下,王元儿和崔源就联袂来到正房请安。

夫妻俩同撑一把伞,雨水滴落在伞面,啪嗒啪嗒的作响。

“不带初哥过来,真的可行吗?”王元儿心中忐忑,这第一次回到崔宅,只有他们两口子,却不带儿子,不知道会怎么想。

崔源神情淡淡的,道:“这舟车劳顿的,初哥一路都哭闹,回到宅子里又是哭着吃奶就睡着了,这天又下着雨,带他来作甚?想来太太和爹也不会怪罪的,明儿一早再带了他给爹和太太请安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