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女福妃别太甜/农女福妃,别太甜(30)+番外

作者: 橙子澄澄 阅读记录

这手艺他人便是会了,也酿不出一样的味道来。

笨蛋。

“囡囡,现在怎么做?”一大家子挤在西厢房里,对着满屋子的大缸干瞪眼。

“爷,奶,咱现在先把葡萄一粒粒摘下来,不要梗,然后娘跟二婶帮着把葡萄挤碎了放进缸里。”

“爹,二叔,你们负责往缸里倒入盖过底部的酒,对,这么多就行了。”

“哥,你们就帮忙把竹筛上的葡萄抬过来吧。”

酿酒大业,一家子都紧张,注意力全在这上面,没人发现柳玉笙此时说话的神态与平时不同,浑然不像那个整天同他们撒娇卖乖的三岁小奶娃。

这些只是基本程序,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她的灵泉。

屋子里每个大缸都有半人高,柳玉笙踮着脚都看不到缸里,没办法,抱了张小马扎站在上面,趁着家人不注意的时候,每个缸里偷偷加灵泉。

一下子收了两千多斤的葡萄,摊子铺太大,前期准备的大缸根本不够用,好在村民们好说话,把自家水缸借出来,勉强凑齐了二十个。

也把柳玉笙家的空房间跟地窖都占满了。

做完所有步骤,盖上油纸密封,一家人整整忙活了一天。

阿修娘叫吃饭的时候,大伙拿筷子手都是抖的。

“笙笙,我喂你。”看着柳玉笙接连两次没把菜夹起来,阿修放下了自己的碗筷。

柳玉笙直接把筷子递过去,张嘴,“啊——”

大人们忍俊不禁,“这孩子!”

对此,柳玉笙振振有词,“我也忙了一天的,喂饭怎么了,我还小呢!”

“行行,你小你有理。”

阿修抿嘴笑,喂饭动作半点不含糊。

柳知夏柳知秋哥俩相视一眼,“来,知秋,我喂你,啊——”

“哥,我也喂你!张嘴!”

然后哥俩都把菜喂到了对方鼻子上。

“噗嗤!”

“哈哈哈!”

小小一张餐桌,围绕的全是笑声。

饭后,趁着天还没黑透,阿修娘带着阿修告辞。

“婉容你等等,我给你摘点菜顺道带回去,早上用水烫烫就能吃了,当个早饭。”

“好,我就不跟大娘客气了,今天我看了菜地里的菜,长得是真好,一大片呢。”阿修娘笑道。

现在她也有些摸清了柳家人的脾气,他们给你东西,是真心实意的,拒绝,反而会让他们觉得你拿他们当外人。

“我就说了我家菜地的菜又多又好,摘完了没多久就又能长出一茬来,村子里吃过我家菜的人家,回头再吃自己种的都没滋味了。”提到自家菜地,柳老婆子眼里都是自得。

自己种的菜别人爱吃说明什么?说明她种的好呀!

摘了满满一篮子的青菜,送了阿修娘俩出门,柳玉笙还在后头蹭蹭蹭的追出来,“阿修哥哥!阿修哥哥!别忘了明儿下午啊!”

“嗯,我记得呢。”阿修回头,看着杵在门边的小小身影,不自觉笑意就漾开来。

等两人走远了,柳老婆子低头问,“囡囡,明儿下午什么事呀?”

“唔——不告诉奶奶,哈哈哈!”小娃儿拔脚溜远,留下柳老婆子后面笑骂。

可不能说,要是奶奶知道她要上山打鸟,明儿就别想出门了。

第三十四章 再订两千

村口小路上,阿修娘回头往村里望。

“本不想有太多交集,现在这样,也不知道会不会连累他们。”

“不会的!”阿修下意识反驳。

他不想跟笙笙没有交集,哪怕再聪颖,哪怕知道不会事事如自己所料,他还是忍不住私心一回。

阿修娘低头,看着抿唇倔强的孩子,无声低叹。

修儿,到底还是个八岁孩童。

“娘,我们以后……再不回去了好不好。”

“好。”阿修娘目光闪烁。

这个决定,不知道究竟是对修儿好,还是不好。

如果一直呆在乡间,她的修儿日后,可能只能做个寻常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埋没他的天资。

可若是回去,如自投虎穴龙潭,那些人,绝对不会允许修儿成长起来。

……

柳家,睡前又召开了一次小家庭会议。

“这次酿了这么多斤葡萄,到时候酒坛子肯定不够,还得订一批回来。”

“爷,再订三千个吧。”

全家吓一跳,“要那么多?能酿出那么多酒来吗?”

“能啊!”柳玉笙点头,“去年爷爷那个酒坛子里就剩几口酒,后来酿出来,不是倒出来差不多两小碗吗?我才丢了半串葡萄进去呢。”

“……”能这样算么?这次酿酒,每个大缸里只倒了一斤酒液,其余全是葡萄!

看着柳玉笙信誓旦旦的样子,一家子莫名就觉得,有点不太靠谱了。

要再订三千个,可得差不多八两银子了!

真不会亏本?

看着家里人怀疑的眼神,柳玉笙泪目,人小就是这点不好,说话忒没可信度。

“要不,咱先订一千个?”柳老爷子最见不得宝贝孙女沮丧,试探道。

柳玉笙瘪嘴。

“……两千个!”话从嘴巴说出来,心都在滴血。

“好,两千个!”柳玉笙立即转笑。

其他人皆抬头望天,这家里要说谁最宠囡囡,非老爷子莫属。

“不过,爷爷,我们这次订酒坛,让叔公给在酒坛底下印个字吧。”

“印字?印字做什么?”不只老爷子,家里其他人都好奇。

柳玉笙蹭蹭蹭跑去拿了块碳头回来,在地上写下一个字,“这是杏字,杏花村的杏,在酒坛子上印下这个字,就像是一个标志,人家以后一看酒坛,就知道这是杏花村的酒。”

“嘿!这个主意好!要是咱的酒能卖出去,有人喜欢,连带着咱杏花村都能风光一把!”

“咱家囡囡识字以后,越来越聪明,可比家里两个小子强多了。“

俩小子,“那字我们也会写……”

“那你们怎么想不到给酒坛子印字?”

“……”囡囡,能给哥留点发光的机会不?

等家里人说笑声停了,柳大道,“爹,娘,昨儿去借回来的大水缸,都是各家储水用的,给我们拿了回来,他们喝水只能用木桶装,我想着这也是份人情,回头咱得把这人情还回去。”

“行,要还。回头我给各家送点地里的菜,不多讲究,总是个意思,等酒卖出去了,再各家给包糖果点心什么的。”柳老婆子道。

“那就这么定了,都洗洗睡吧。”

会议结束。

第二天一早,柳玉笙没有去小木屋,骑在柳老爷子脖子上,爷孙俩晃悠晃悠就上了李大家。

听到还要订两千个酒坛子,李大惊得差点被口水呛着。

“事情既然已经决定去做了,就要做完,总不兴半途而废,你也甭替我担心,直接给我烧出来就是。”摆手止住李大的劝阻,柳老爷子道,“这次烧的酒坛子,得印个咱杏花村的杏字上去,我家囡囡说了,那就等于是个标志,以后别人一看到那酒坛子,就知道是咱杏花村出去的酒,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