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女福妃别太甜/农女福妃,别太甜(294)+番外

作者: 橙子澄澄 阅读记录

现在居然能看到她家儿子给女子夹菜!那动作可不仅仅只是表现亲密了。

总算是有门了吧!

杜鹃则看看一本正经的大侄子,再看看自家挤眉弄眼的臭小子,叹气了。知夏都有目标了,她家这小子还跟没长大似的整天胡混,她要想抱孙子,真不知道得等到何年何月!

愁啊!

柳知夏一个动作,让满桌的人都起了别样心思,不过想的都是同一件事。

知夏那院子,可以开始重新布置了,不定下次回来,就能新媳妇进门。

体惜孩子们长途跋涉累坏了,这晚饭后,家里人就先赶了他们早早休息。

其实一家子藏着一肚子的疑问跟担忧,只是没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来。

等他们休息好了,缓过劲儿来了,再慢慢问。

傅玉筝的睡房安置在柳玉笙的院子,就在她厢房隔壁,两个年龄相仿的小姑娘能作伴。

被带到房间,傅玉筝才发现里面已经布置好了。

不算大的房间,桌椅柜齐全,实木雕花床上铺了新的干净被褥,浅色印花的床单被套,淡雅温馨。床头还放着个软乎乎的枕头。

在临窗的小桌旁,摆着个青花瓷花瓶,瓶中插着几枝绽放了花苞的白梅。

整个空间顿时多了几分雅致,以及生活的气息。

空气中,还流淌着梅花散发的若有似无的暗香。

明明不是自己的家,不知道为何,这个空间,比之她在王府院落里的厢房,反而更让她有种归属感。

这里,她一眼就喜欢。

“连着坐了近一个月马车,累坏了吧,今晚先好好休息,明儿我带你在村子里四处转转,让你看看咱杏花村。”身后少女叮嘱她早点休息,临出门前突然又道了句,“花瓶里的白梅是我大哥亲手折的,你应该会喜欢。”

“……”

第三百二十九章 絮叨的温馨

乡间冬日的清晨,很早,就能透过墙壁听到外头隐隐约约的嘈杂声。

便是天气寒冷,乡下人家也没有晚起的习惯,到了时辰便会起床。

在堂屋升上一个火盆子,坐在旁边,等着家人陆陆续续起来,然后围坐在一块闲唠嗑。

乡间邻里的,猫冬的时候没事干,在家闲不住了就会去串门子,拎着个小马扎往火盆子旁边一挤,转眼就能聊得风生水起。

全然没有外界人与人交往时时谨守的客套和防备,不需要保持什么距离。

跟一家人一样亲近自然。

因着柳玉笙刚回来,村子里对她去京城的事情分外好奇,这天柳家大院里串门子的人特别多。

三姑六婆小鬼头,叔公伯公老爷们,在柳家堂屋里点了两个火盆子都坐不下人。

有的干脆自个拎着个火笼子在旁凑热闹。

连月奔波确实太过累人,傅玉筝起得比平日稍晚了些。

起来的时候便看到隔壁少女房间的窗户开着,从里面飘出淡淡药香,小姑娘在整理药材。

“柳姑娘。”起晚了,傅玉筝有点赧然,毕竟是在人家里做客。

窗户里,少女抬起头来朝她嫣然一笑,“起来了?家里早饭应该备好了,我们先去吃早饭,在家里也别叫什么柳姑娘的了,生疏得很,叫我囡囡吧。”

“好,囡囡。”傅玉筝唇间挽出一抹笑意。

这样叫,确实让人觉着亲近很多。

她知道柳玉笙该是特地在这里等她起床后再一起去前院的,免得她不自在。

出了内院,行经二进院的青石板路,还没到前院就能听到那方传来闹哄哄的声音,高谈阔论,乡间人聊天不压制嗓门,说到兴起的时候便扯着嗓子喊,拍着大腿笑。

看到两小姑娘相携而来,不等柳老婆子等人开口,反倒是村里人先招呼上了。

“俩丫头起来了,赶紧去吃早饭,吃完过来烤烤火,跟咱唠唠嗑!”

“不急不急,慢慢吃,吃完了再过来!”

柳老婆子起身,拍拍衣裳上的褶皱,笑嗔这些人,“你们还真当在自己家似的,把我们家姑娘给招呼上了?”

“嘿这老娘们,有什么可见外的,你去了我家,随你怎么招呼,让你做主都行!”

哄笑声中,老婆子又笑骂两句,跟在俩姑娘后头进了灶房。

“早饭我煲了骨头粥,一直温在灶房,锅里还蒸着白面馒头,”边说边拿碗盛出两碗浓稠绵滑的骨头粥,放到饭桌上给俩孩子吃,又打开另一锅捡了几个馒头出来,“家里其他人都吃过了,这是给你们留出来的。知夏跟青莲他们也吃了,就剩你们俩了。”

傅玉筝坐下来,低声道了句谢。

柳玉笙则夸张的闻了下骨头粥的香味,赞道,“还是奶奶熬的骨头粥最香,好久没吃上了。”

老婆子眉开眼笑,拎过小马扎在一旁坐下,看着俩孩子吃。

“好吃就多吃点,明儿奶奶还给你做。”

“玉筝有什么想吃的也跟奶奶说,免得做的东西不合适你口味,你都吃不饱。在家里不兴见外。”

“别光顾着喝粥,馒头也吃,粥不饱肚子,离晌午饭还有两个时辰呢。”

老人家坐在那里,絮絮叨叨的,言辞间全是溢于言表的疼爱。

一句最寻常的叮嘱,都流露着浓浓的情感。

明明是她们在吃,老人只在一旁看着,那副满足的神情,却好像东西吃进了她嘴里一样。

她们吃得越多越香,老人越高兴。

傅玉筝把头埋得低低的,眼眶悄然泛了红。

“奶奶,明儿包大葱肉馅的包子吧?您包的肉包子最好吃。”柳玉笙嘴里塞了一嘴的粥,不忘点明日的早饭。

明明是个一身本事的人,在老人面前,却成了爱撒娇的小孩儿。

柳老婆子满脸笑褶子,“好,明儿就给你包,大葱肉馅的包成饺子也好吃。玉筝呢,想吃什么也告诉奶奶,奶奶事先准备。”

傅玉筝抬起头来,轻声道,“我也喜欢吃大葱肉馅的包子。”

“行,明儿一准让你们吃上。正好家里昨天买了老多肉,也不用冻上放地窖了,晚点让家里老爷们给剁上放着,晚上包好了,等起床蒸上就能吃。”

老爷们?老爷们进厨房?

傅玉筝瞪大眼睛朝柳玉笙看去,眼里满满的惊讶。

柳玉笙笑道,“我们家里没有君子远庖厨的说法,我爷爷、老爹、还有二叔只要有时间,都会帮着一块忙活家务,柳家爷们都疼媳妇。”

说完,还特地朝傅玉筝眨了下眼睛。

傅玉筝,“……”两颊发烫。

甚至她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脸红。

“你这丫头,都大姑娘了,这些话在家里说说还行,在外头可不能这样。”柳老婆子先嗔了自家孙女一记,随即话锋一转,“不过咱家老爷们确实懂疼人,往门口一站能把整个村子的爷们都比下去。”

下工回来肯帮着媳妇干灶房里活计的,整个村子估计也就他们老柳家男人了。

“可不是!就拿爷爷来说,他就是咱家的标杆,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男人!家里所有人,现在可都跟着爷爷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