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婚然天成/错穿日常(856)

母女俩怀着雀跃的心情,停好车,来到在三里屯有那么点影响力的老叔公家,送了老叔公两瓶价值一百二的酒,说明了来意。

老叔公若有所思地看着那两瓶酒没吱声,他家小儿媳倒是笑着说:“哎呀,这可真不巧!东头高友正家今儿来了俩外地客,说是按市场价来收山货,家里有囤货的全都扛那儿卖去了。”

孙倩心里一记咯噔。莫非刚在进村的路上,看到的肩扛麻袋、大步流星的村民,其实是去高友正家卖山货的?

那怎么行!都被来人收购走了,她要的东西怎么办!

孙母也是担心这个,不过她吃的盐到底比她闺女多,面上依旧挂着淡淡的笑,问道:“那俩外地客总不会收很多吧?我们家倩倩替她同学带的量不多,统共就四五十斤,怎么滴都能腾出点来吧?”

“那可说不准。”老叔公家的小儿媳坐在堂屋的门槛上,搓着家里人的衣裳边说今儿听来的新闻,“俺听大军媳妇说,那俩人给的价格和你们省城市场上卖的一样,那可比收购站给的公道多了,也不短斤少两。反正猪肉佬家那支小棒槌都卖了,那价格绝对打不了晃。”

“猪肉佬家那支棒槌都卖了?”孙母这下笑不出来了,对小婶娘的话也信了八九分。

要知道清明节那趟回来,猪肉佬还在那儿嚷,没个六万甭想把他家的宝贝棒槌收走。也就是说,今儿来三里屯的那俩外地客,问猪肉佬收的棒槌肯定超过了六万。

果然,下一秒就听老叔公家的小儿媳说:“听说卖了八万呢。可把猪肉佬乐的!说是之前拿去县城问,也只给五万,收购站就更少了。可见那俩人给的价格确实老公道了。这么一来,谁家的囤货还留着不卖啊,不卖的是呆瓜!打算留着自家吃的都翻出来卖了,过这村没这个店啊,谁家还缺这一口吃的?反正过不多久新鲜的菇子又能采了。俺们家的红菇俺也托大军媳妇拿去称了……”

这话落到孙倩娘俩耳里,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啊。

脑子里一群的草泥马集体暴走狂奔:四千块赚不到了!

“妈——”孙倩急哭了,“那怎么办啊,说好的……”

定金都收了,要是收不到同学们要的山货,岂不是还要把揣入兜兜的定金退回去?

孙母此刻也没辙了,求助地看向老叔公:“叔公,您看我们娘俩个大老远跑这一趟,本以为能帮咱屯子做点好事儿,没想到……”

没想到被俩外地客抢先了。你说他们要是也按一贯的收购价收吧,她们娘俩也能拉到点货。毕竟价格一样,做为同乡的她们,想收到四五十斤货还不简单?

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同样的好事儿,当然要先紧着乡里乡亲了。可价格不一样,而且还高出收购价那么多,这事儿就难办了。孙母心里门清,越发着急了。

老叔公敲了敲烟斗,慢条斯理地说:“你们娘俩个迟了一步,提前一天来,这事儿也就好办了。”

这不废话嘛!

孙氏母女暗地里齐翻了个白眼。

孙倩忍不住接腔:“太爷爷,假设的话咱就别唠了行么,能不能讲点实际点的呀?”

“倩倩!”孙母佯怒地喝住她,转而对老叔公说,“小孩子家家的不懂事,叔公您别和她置气。这事儿吧,都怪我,倩倩倒是回家好些天了,催着我早点来,可家里一时半会走不开,等安顿好出门也到这会儿了。叔公您看,能不能帮咱们娘俩个匀点?倩倩答应了帮同学带点咱们这边的山货回学校,总不好让她出尔反尔是不?”

关键是那四千块啊四千块,说好的四千块可万不能打水漂啊!

“这话说的,能帮俺们哪会不帮?屯子里同姓的可就剩俺们几家了,肥水总要往自家人田里泼的不是?”老叔公的小儿媳生怕自家仅剩的那几斤榛蘑保不住,抢先一步接腔,“可今儿屯里人都知道高友正家来了俩外地客,给的价钱不比市场价低,都纷纷往高家跑,俺们想拦也拦不住啊。要不这样,俺领你们走一趟高家,有什么要说的,你们娘俩自个儿找他们商量去。”

也只好这样了。坐这儿大眼瞪小眼的,又瞪不出朵花来。

孙母叹了口气,无奈地应了小婶娘的提议。

老叔公满意地朝小儿媳点点头,又将视线移到那两瓶酒上,慢条斯理地说:“没帮到你们,这酒……

孙母讪笑着接道:“本就买来孝敬叔公的,哪有再提回去的道理。”

心情却实在算不上美妙。

第606章 谁那么傻缺!

高友正原先不是三里屯的住户,而是十年前老家发大水、逃难来到这里的。●⌒,.

因为地基关系,他没被分到屯户集中的屯西,而是和另外几家迁徙户一起在屯东开荒安了个家。因此离老孙家着实有些路。脚程快的走走都要十来分钟,何况孙氏母女还踩了个高跟鞋,走在坑坑洼洼的泥路上可想而知。

这种坑爹路,也就底盘高的车子能毫无障碍地通行,像孙母开来的那辆两厢小车,打从两年前清明回来吃过一次开到一半儿卡在坑里动弹不得的苦后,说什么都不敢再尝试了。

可七月的午后,哪怕是长白山地区,那日头也还是挺烈的,娘俩踩着高跟鞋,以手当扇使劲挥着,跟在老叔公小儿媳身后往高家赶。

路上遇到几个迟收到消息的村民,提着三五斤红菇、榛蘑或是扛着一麻袋的木耳往高家赶。孙母趁势说:“不如卖给我们啊,省得跑这么远路送过去,多累啊。”

“行啊。”村民倒也实在,停下脚步抹了把汗说,“和高友正家出一样的价,俺们就给你了。”

孙母:“……”戳心窝啊!那么高的收购价,让她们娘俩赚什么!

赔笑道:“那价格有点高吧,咱们乡里乡亲的……”

“嘿!”村民扛起麻袋继续赶路,头也不回地说,“没诚意买还瞎咧咧!乡里乡亲咋地了?乡里乡亲那也得看什么事!一来一去差几大千,哪个愿意跟你乡里乡亲你找哪个去啊。城里人就是爱贪便宜,嘴上说那么好听,心里谁知道咋想滴。既然乡里乡亲,你咋不把价格出高点啊……”

“就是就是!”

另几个村民也跟着咕哝了几句,很快,越过孙母一行人大踏步地走远了。

孙母气得差没倒仰。

孙倩也气得眼眶发红,跺跺脚:“妈!他们太过分了,怎么说我们也是三里屯出去的,有这种态度对老乡的么。什么城里人爱贪便宜,我看他们才是!为了钱真是什么情谊都不顾了!”

一旁老叔公家的小儿媳,闻言直撇嘴,心说你们不为钱,不为钱咋不把价格抬高点啊?和外头收购价一样的价钱也好意思说给俺们屯里人造福?啊了个呸!

不过这话也就心里想想,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孙字。

遂说道:“俺们还是快点走吧,回头货被俩外地客都收走了,你们娘俩个更买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