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婚然天成/错穿日常(361)

见禾父点头,中年男人不禁羡慕不已,跟着唠了几句,折回大槐树下,朝方才估价的老翁竖竖大拇指:“明叔你猜得实在是太准确了!折后价四十万,啧!建顺阿哥在城里真的发家了。”

听他一说,出来晒太阳的其他村民,全都惊呼开了。

“四十万?还是打过折以后的?要命了!”

“要啥命啊,城里人都这样,一有钱就折腾车和房子。”

“可不,我娘家几个兄弟也都这样,生意上赚点钱,就换车、换房。你们说这车子能开、房子能住人不就行了么,有钱攒着给芽儿日后读书、结婚不好么,非要花个精光才舒坦。关键是自己那点钱花完了还不够,还问银行贷款。啧!也不知这城里人到底都咋想的,一辈子净和车子、房子拧巴上了……”

“这你就不懂了,人现在这么做不叫败家了,叫提前消费。报纸上都在提倡,说什么‘有生之年、提前消费’,免得辛苦一辈子、等到能享受了却半只脚跨进棺材了。”

“哦哟,担着贷款还能叫享受?拉倒吧!要是换做我,估计连觉都睡不安稳了。”

“这说明你不会享福啊。”

“这种福给我我也不要享啊。”

“哈哈哈……”

村口的大槐树下,晒太阳的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唠着闲嗑。一路从禾家的车子说到城里头的消费观念,又从车、房的更新换代,说到贷款买房,然后不知谁带头提了一句“等咱们这里拆迁了,我们也都是城里人了”。轰得一下,话题全数奔到了拆迁一事上。

禾薇一家这时候已经来到了老禾家的院子门口。

禾父停稳车,让儿子先下去开院门。

这么簇簇新的车子,可不舍得丢院门口。

反正院子里的空间够大,别说只是停一部车了,依次停上五部都不嫌挤。

禾家二老在听到汽车声时就坐不住了,尤其是裹过小脚的老太太。走起路来那叫一个足下生风。哪还看得出来几个月前还曾住过院、开过刀啊。

禾二伯娘跟在后头,看着抢她一步奔出堂屋的二老,忍不住嘴角抽搐。

她就是过来向二老报喜讯的。

今早起来。见天气不错,禾二伯接到了一个大客户的电话,邀他一块儿上清市码头扫海货。禾二伯娘琢磨着老三一家差不多也该回禾家埠过年了,就给三妯娌去了个电话。让禾二伯回来时,捎他们一道回来得了。冰天雪地的省得去赶大巴了。

结果听三妯娌说,老三买车了,接完电话就准备出门回禾家埠了。

禾二伯娘收拾完家里,就来二老这边唠嗑兼报喜讯了。

二老一听。激动坏了。因老大家那点破事儿带来的坏情绪,也随之一扫而光。忙完厨房的事、准备好中午的菜色后,三人剥着盐炒花生边填肚子边坐堂屋等了。

终于听到了车子的马达声。谁还坐得住啊,平日里腿脚稍嫌不便的老太太。这会儿走得比谁都松快,刚出堂屋,就看到小孙子从院门外跨进来,老脸笑起了褶子,喊道:“冬子!你家真买车啦?你爸开来的?老三啥时去学开车了?都没听他说起过嘛,唉哟,可乐坏我和你爷爷了。”

禾曦冬自动过滤了老太太乐不可支的吹捧,回道:“是啊奶奶,爸说把车子停院里,我把院门打开。”

“让你爷爷来!这门一到冬天就吃紧,你细胳膊细腿的,当心扯疼了。”

禾曦冬闻言,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了。他细胳膊细腿?奶奶您没搞错吧?还是误把我当小妹了?

可老太太执意不让孙子动手,回头催老头子:“哎呀你快点儿呀,这么点路还磨蹭这么久,老三他们还在车上呢,肚子怕是要饿坏了。”

老太太打从上回生病住院后,对小儿子一家的态度着实改进了不少。

特别是在老大媳妇拿不回自家过户给娘家兄弟的房子、从而把主意打上老宅并上门闹了一回之后,老太太内心,更偏向于无欲无求的小儿媳了。

禾二伯娘还能看不出来嘛。等老三家的车子驶入院子,上前帮三妯娌从后备箱拎大包小包,压着嗓门戏谑道:“阿姆最近可想你们了,几乎天天都在念叨你们。都不用我开口,她和阿爹两个就把三间西厢房挂了你们的名报上去了。”

“已经申报了?这么快?”禾母讶然地顿住拿行李的手。

“还快啊,最迟到五月底就要动土拆房了。今年是最后一个在这儿过的年了,一出正月就要准备搬家了。”禾二伯娘眺望了一眼村子里林林总总的楼房、平屋,免不了一阵感慨。

禾母四下看了看,没看到大妯娌,低声问禾二伯娘:“老大他们那房子不会是还没搞定吧?没瞧见大嫂嘛。”

“老大家啊,最近事情多了去了。”

一提到大妯娌家,禾二伯娘就忍不住直摇头。

“房子的事,不用说了,你一早也猜到了,大嫂娘家那两个兄弟可能把房子还给她吗,开了春至少能换三套商品房呢。连我们都想得到,那些生意场上的人精怎么可能想不到?那天从她娘家回来就嚎上了,大抵是要房子没有,真没地方住、等房子分下来了租一套给他们……”

“大嫂能同意?”禾母边问边把车上的行李递给女儿,让她先提去西厢房。

禾薇点点头,乖巧地照着她娘的吩咐做了。

反正她娘在二伯娘这边听来了什么八卦,回头指定告诉她。

禾二伯娘赞了句“薇薇真是越来越乖巧了”,随后继续道:“大嫂怎么可能同意?当初还债时,答应过户,不就是因为这么一幢房吗,又是在村子里。早几年的装潢再精美,如今转让的话,六七十万也顶天了,可等办下了拆迁、房子分下来,三套房是笃笃定的,要是户型小一点的话,没准儿能拿四套、五套。那可都是镇上、县里的房子。一套毛坯就值几十万了,这么简单的算术,谁不会做啊。换谁都不肯同意的。”

“是啊,这么好一个翻身机会呢。”禾母跟着唏嘘道。

想当年,老大家那房子刚造好的时候,可以说是村里独树一帜。多少风光啊。如今却……唉……

“有啥办法,现在那边的说法是。要么老大家一次性拿出三百万现金,那他们就把房子过户回来,要么就这样拉倒。可要老大家拿出三百万现金去赎房,简直比登天还难嘛。那边也是瞅准了这一点,所以肆无忌惮哪。这不,大嫂在娘家那边讨不到好。回来把主意打到了阿爹、阿姆住的这套老屋头上。”

提到这个事,禾二伯娘就一脸愤懑。要不是二老此刻坐在堂屋檐下听禾父说车子的事。她都想叉腰大骂了。

“当初分家的时候,明明讲好的,你和老三因为去了市里,宅基地不另给了,老屋这边的西面三间归你们。我们家和老大家,各得一块宅基地,起房的钱不用二老负担。至于老屋另外几间,等二老住过边,再按三兄弟的人头分,一家约莫能分到一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