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时空倒爷生活(164)

田嫣然与袁明毅掐着点儿冒了出来。

“好香,今天晚上吃什么?”袁明毅吸了吸鼻子,牛肉汤浓郁的香味让他直吞口水。

“天气太热,吃什么都没有胃口!”田嫣然的脸色没有完全恢复过来,依旧带着几分苍白。

“知道大家的胃口不好。我做的是朝鲜冷面,酸辣爽口,保证你们吃得进。”白棠将有碗冷面端给田嫣然,“你尝尝!”

袁明毅自力更生地端起其中一碗,吃了一口,发觉味道很不错,立刻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好吃,跟凉面一样好吃!白棠。明天做凉面吧!”虽然朝鲜冷面很好吃,但袁明毅做为一个地道的s省人,他更喜欢吃s省的特色麻辣凉面。反而田嫣然这个江南妹子喜欢朝鲜冷面更胜过麻辣凉面。

“好啊!”白棠应承了。话说他们吃饭还带点餐的真不像是在末世行走,其他末世中人吃饭都很困难,哪像他们这样挑剔,“唐明朗呢?怎么还不回来?”

“不知道!我跟他分两个方向巡查的,他不会遇到棘手的事情了吧?”

话音刚落,唐明朗便从进了屋子。三个人的视线全部被他怀中的小东西吸引住了。那是一个小婴儿,至多不过一周岁大小。五官十分可爱,也许是饿狠了。小脑袋无力地耷拉在唐明朗的胸口,连哭泣都没有力气,小小声的如同小猫叫唤一般。

“这孩子是哪里来的?”白棠三人全部因为惊讶而瞪大了眼睛。

“我在一间别墅的地下室发现的。”唐明朗急着道,“别问那么多了,赶紧给这孩子准备点儿吃的东西,她饿坏了。”

“给她喝点儿肉汤吧!”白棠用小碗舀了一碗肉汤,“这孩子能喝肉汤了吧?”

“应该能吧!”田嫣然从唐明朗怀中抱过孩子,用筷子蘸了汤一点一点地喂婴儿喝肉汤,“我三师姐跟我们说过她的育儿经,婴儿在四个月的时候就可以添辅食了,六个月的时候能够吃肉。这孩子看着应该有一岁多了。”

“这孩子的命可真大,既没有被丧尸吃掉也没有饿死!”袁明毅觉得神奇,小孩子在末世的存活率可是极低的。

“不是孩子命大,而是母爱伟大!”唐明朗吃着白棠端给他的冷面,道,“我找到这孩子的同时,还发现了孩子母亲的尸体。孩子的母亲应该是在地震中受了伤,伤了内脏,坚持没有两天就去世了。不过她去世前割开自己的手腕放在孩子的嘴边,用自己的鲜血喂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多活几天,遇到人来把孩子救了。可惜血液凝固,孩子一连两三天没有喝到血,若不是我找了进去,这孩子就要饿死了。”

白棠闻言不由感叹母爱的伟大,对孩子怜惜不已。她转头看向田嫣然怀中的孩子。孩子喝了点儿肉汤,肚子不饿了,也有劲了,眼睛灵活地转动着打量屋子中的人,看起来机灵又可爱。

“孩子的母亲有留线索说孩子叫什么名字吗?”

“没有!要不我们给孩子取个名字?”唐明朗的眼睛亮闪闪,十分有兴趣地说道。唐明朗的年纪并不大,比白棠三人都要小,还有着少年人的心性。

“行啊!既然这孩子是你救的,就由你给她取名吧!对了,这是男孩还是女孩?”袁明毅问道。

“女孩子!”唐明朗将孩子抱回来时知道了婴儿的性别,乐呵呵地看着田嫣然怀中的孩子,“这孩子跟我有缘,就跟我姓唐吧!名字叫做唐筠,柴门空闭锁松筠,我们唐门后山一大片竹林。”

“唐筠?不错!没看出来你挺有文才的啊!”袁明毅调笑道。

“切,我们唐门每个弟子都必须文武全才,哪像你们东山派,一群武夫!”唐明朗的鼻子昂到天上。

袁明毅哼道:“你不是武夫,那你会编程吗?你的英文有我好吗?如今时代不同了,文化知识可不止包含文学,还包含了数理化。科学才是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孩子,你奥特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五章 窑洞中

虽然唐筠小朋友姓唐,但她却更亲近田嫣然,最喜欢赖在田嫣然的怀抱中,惹得两个男人不满。唐明朗捏着唐筠小脸上的嫩肉叫她小没良心的,袁明毅则戳啊戳着唐筠的两个腮帮子,自从这小家伙来了后,自己很少时间与未婚妻亲热了。

炎热的天气持续又持续了一周时间,就在所有人都感觉自己快要被烤熟时,一阵大风突然从天而降,吹走了难耐的炎热,带来清凉。但就在所有人还没有享受这份清凉时,温度却越来越低,大雪随风飘落,在众人惊叹秋天还没有来临又怎会落雪时,大雪已经将整个世界覆盖,白茫茫一片,不但遮盖住了所有建筑物,连丧失们也被冻在了雪里,无法安全。

丧尸的威胁减少了,但人类面对的危难并没有减少,寒冷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冰川时代,恐龙这样的陆地霸王都被冻得绝了种,现如今的天气堪追冰川时代,没有厚皮肤厚羽毛保护的人类,之前因为天气炎热而穿得很薄,寒流一来,生生冻死了许多人!

“六月飞雪啊!这是有多大的冤屈才会下这么大的雪?”唐明朗裹紧身上的军大衣,这天气太冷了他里面穿着贴身的羽绒衣。外面套上军大衣,还是冷得难受。那风都是冻骨头的。

“人类遭受灭顶之灾,还不是大冤屈吗?”田嫣然抱着小唐筠靠近火堆,这种天气,孩子和老人是最禁受不住的。他们四人为了小孩子可想尽了办法。用能保暖的各种衣料将孩子包成球,并用一个小玻璃瓶充当暖手瓶,灌入热水后给孩子取暖,并将孩子放进自己的衣服里面,用体温温暖孩子。

唐筠这孩子走了大运,虽然她没有了父母。但遇到白棠四个有能力又对她好的人,否则这样恶劣的天气,小孩子无法活命是必然的。如今,小孩子吃饱喝足,窝在温暖的怀抱中开心地吐着泡泡。长了肉的小脸分外可爱,让人看着忍不住微笑,忘记了门外的恶劣环境。

白棠戳了戳小婴儿的包子脸,开口道:“虽然我们在大雪降落前找了一个避难处,但我想还是应该早点儿回到s省才好!”

他们如今所在的是一户窑洞中,这个窑洞很有些年份了,但内里装修得不错,该是有人常年入住。窑洞是就土山的山崖挖成的作为住屋的山洞或土屋。是华夏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冬暖夏凉,住着舒适。节能,同时传统的空间又渗透着与自然的和谐,朴素的外观在建筑美学上也是别具匠心。挖窑洞是一门大学问,可不止在山壁上挖一个洞这么简单。首先是挖地基,窑洞所指的地基乃是先确定挖的窑洞类型,将窑洞的大致形状挖成。这是一项苦力活。现代还好说,可以急用机械施工。但在古代,人们挖窑洞只能靠着人力一点一点地挖。用笼筐一担一担将土担上来,非常辛苦。地基的大致形状挖成以后,就要把表面修理平整,当地人叫做“刮崖面子”。刮者的眼力、技艺、手劲和力气好的话才能在山壁上刮出美妙的图案。崖面子刮好后,就开始打窑。打窑就是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打窑洞不能操之过急,急了土中水分大,容易坍塌。窑洞打好后,接着就是镞窑,或叫“剔窑”、“铣窑”。从窑顶开始剔出拱形,把窑帮刮光,刮平整,这样打窑就算完成了。等窑洞晾干之后,接着用黄土和铡碎的麦草和泥,用来泥窑。泥窑的泥用干土和才有筋,泥成的平面光滑平顺。湿土和的泥性粘不好用。泥窑至少泥两层,粗泥一层,细泥一层,也有泥三层的。日后住久了,窑壁熏黑,可以再泥。第三步是扎山墙、安门窗。窑泥完之后,再用土坠子扎山墙、安门窗,一般是门上高处安高窗,和门并列安低窗,一门二窗。门内靠窗盘炕,门外靠墙立烟囱,炕靠窗是为了出烟快,有利于窑洞环境,对身体好,妇女在热炕上做针线活光线也好。经过这几步的挖掘修整,窑洞基本挖成。

上一篇:清朝出阁记 下一篇:我家垃圾桶通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