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弃妇的美好时代(442)+番外

回想到过去一个月发生的事,络腮胡也有些感慨,不过,他更关注的是,这样的生活,还能不能继续。

三两口将手里的白面馒头塞进嘴里,又灌了一口菜汤,络腮胡小声的问道:“你们说,王夫人这里还需要佃农吗?我听那边桃花岛上的同乡说,王夫人对桃花岛的佃农可好了,租子低,还不用交农税,而且干得好的还有奖励呢。”

“嘁,这还用你说?咱们这些人谁不想留在这里当佃农呀,只是不知道王夫人收不收呢。”

说话的是个长得清秀的小伙子,十七八岁左右,将碗里的菜汤喝光后,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哎哎,我听我娘子说,管家大娘统计过,咱们加上那边岛上的人,一共填了七百多亩的地,等这些地上全都补上土以后,便开垦成农田。兄弟们,你们想想呀,七百多亩,那得要多少佃农?而且,咱们还在开工,等全部完活后,两个岛子少说也能垦出一千多亩地,到那时,王夫人肯定要找佃农。咱们只要好好干活,王夫人要佃农的时候,肯定会优先考虑咱们呀。”

黄脸男左右看了看,见都是自己兄弟,便压低声音说道。

“真的?那要是这样,咱们就赶紧干活,多填出一亩地,咱们就多一份指望呢。”

络腮胡一听这话,面露喜色,急切的说道。

“走走,干活去,王夫人不是说了嘛,只要咱们好好干,她绝不会亏待了咱们。”

大家伙一听有希望,也顾不得休息了,纷纷拍了拍屁股,扛上撬棍,干活去了。

因为他们都是从外面逃难过来的,知道岛外生活的艰辛,尤其当天灾发生的时候。

……

济州,齐王府前街。

“噫,今天的粥棚咋没有人呢?”

干旱了近半年,地里的粮食几乎绝产,齐地的难民越来越多,逃到海边的难民都被杨知县抓进了大牢,而还有一部分则被齐王赈灾的消息,吸引到济州。

到了济州,发现齐王真的在赈灾,每天都派几十个家丁在王府前街设粥棚施粥,那粥虽然稀了些,但好歹饿不死人。

另外济州的知县和齐地的知州,倒也都没有干看着,派了不少捕快将难民分流,组织他们挖深井,抢救济州周边的庄稼。只可惜,有免费的粥喝,肯相应官府号召的人并不多。

每天都有几百口子人围坐的王府前街,啥也不干,等着粥棚施粥。

不过,今天都到了饭点儿了,怎么还不见王府的人熬粥?

“对呀,怎么回事呀?”

手里端着个破碗,难民甲踮着脚尖往粥棚里看着,可里面空荡荡的,除了个临时搭的灶台,啥也没有,连那口大黑锅也不见了。

“哎哎,来了来了。”

难民乙站在街口,看到齐王府的角门开了,从里面走出几个人,领头的便是每天来施粥的张管事。

众难民一听,呼啦站起来,拿着碗,自动排成几队,等着喝粥。

不过,王府的下人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生火熬粥,而是直挺挺的站在粥棚里,等大家排好队后,那位张管事清了清嗓子,喊道:“各位父老乡亲,我是齐王府的张管事,大伙儿都知道,今年齐地大旱,我们齐王爱民如子,不想家乡的父老受灾挨饿,便从自己的私库里拿出粮食赈济灾民。只是,灾情越来越重,难民也越来越多,可咱们齐王府也能力有限呀,连续施粥一个月,再多的存粮也吃空了。”

“什么意思?”

“今天咋还先讲话再熬粥?”

难民们饿的有些不耐烦,嘁嘁喳喳的议论道。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张管事发现自己说的话,他们好像都没有听懂,便干脆利索的说:“从今儿起,不施粥了!”

这句话简单明了,难民们都听明白了。

话音刚落,众人便哄得一声爆发了,纷纷大声喊着,“为什么呀?”

“哎呀,父老乡亲们,我们齐王也没办法呀,”张管事在家丁的护卫下,总算从拥挤的人群中冲了出来,不过人是出来了,就是有些狼狈,帽子掉了,脸上还被抓了几道血痕。

摸了摸火辣辣的脸颊,张管事也不再好言相劝,没耐烦的吼了一句,“我们王爷又不是知州,管你们一个月的饭已经够仁义了,没饭吃,找官府去呀!”

“对呀,咱们去找知县老爷去,朝廷不能不管咱们。”

听了张管事的话,人群中有人迅速响应了起来,用力一挥手冲出人群。

其他的难民,见有人出头,也赶忙跟了上去,几百人浩浩荡荡的奔赴济州县衙。

知县有啥办法呀,起初听了知州的话,安排这些难民以工代赈,可他们不干呀,眼睁睁看着地里的庄稼完全死掉,现在就是想赈灾,他、他也没有粮食呀。

县衙没有粮食,难民们可要吃饭呀。

“兄弟们,粮铺里有粮食,咱们去粮铺要粮食!”

围着县衙喊了半天,知县也没有露头,难民群里又有人喊话了。

“对,去粮铺!”

众人又跟着带头的兄弟冲了出去。

跟县衙一样,粮铺也大门紧锁,任凭难民们在外面喊破嗓子,里面的人就是不开门。

“娘的,这些奸商,囤积居奇,趁着天灾发黑心财,看着咱们饿死,也不肯给咱们粮食,砸了他娘的!”

“对,铺子里一定有粮食,砸开大门,咱们抢粮食去呀!”

领头的大哥就是有气魄,拳头一举,冲在了最前边,后面的人还没有听清他的话,便被裹挟着挤了上去,‘哐当’,粮铺的大门开了,一棍子戳进麻袋,花花的大米流了出来……

第023章 造反有理(一)

在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下,难民们一拥而上的冲进粮铺,三五个人凑成一组,抬起库房里成包的麻袋,也不管后面的人如何,撒腿就往外跑。

人群外,则有个穿着鲜亮蓝色缎子长袍的男子,他身后跟着几个短打扮的小伙子,瞧他们的模样,应该是店里的掌柜及伙计。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他们见到有人抢砸自己的铺子,并没有太过焦虑。除了一开始的些许抵抗外,接下来的时间便如闲人似的站在外面抄手看着。而且嘴角还挂着可疑的笑容,仿佛看到了什么精彩的戏剧一般。

后面的难民们见前面的人把粮店砸了,心里难免有些畏惧——唔,他们可都是良民呀,一辈子老老实实,从来没有作奸犯科,如今成了破门而入的强盗,一想到严苛的大周律,他们的冲劲儿明显小了许多。

更有那胆小的,已经开始往回撤了。

可当他们看到前面的难民扛着满满的粮食麻袋跑出来,白花花的稻米顺着麻袋上的小口稀稀拉拉的撒了一路,早已造反的脾胃再次折腾起来,拼命叫嚣着:饿,好饿,我要吃饭,我要吃饭!

再加上人们本来就有从众心理,见已经有人带头抢了,似乎也没有被官府抓住,他若不做,再被人抓住岂不冤枉?

上一篇:美食计 下一篇:农女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