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弃妇的美好时代(246)+番外

“用棉花生意换成一张护身符,赵二奶奶果然会做生意,”略微想了想,隆庆帝道,“只是我有一点不明白,你既然想用棉花换护身符,为何不去找你的公爹赵会长?要知道,赵家也做着棉布生意,且专供内城的皇亲国戚及皇宫,想必赵会长对棉花更感兴趣。你完全可以参加儒商业协会的会员认证大会呀,若通过了大会的审核,成为儒商,照样能在京城做好生意。”

何必大张旗鼓的跑到三公主面前做戏?

隆庆帝还是有些猜疑,毕竟王绮芳的身份特殊,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这个赵王氏身后有三大家族咧——清苑王氏,海城李氏,以及京城赵氏。

“回这位老爷,妾身当然想过儒商业协会,”王绮芳面露不虞,口气略带不耐烦的说道,“只是,妾身刚刚从赵府搬出来,怎么好意思去求老爷?就算求了老爷,参加儒商业协会认证大会的商人数以千计,妾身不过一个弱质女流,如何与那些财大气粗的豪商竞争?”

“七娘”三公主听了王绮芳的话,暗地里吃了一惊,想这个王七娘是怎么回事,你既然认出了皇上的身份,那就好好表现呀,怎么还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倘或惹恼了今上,你别说借用‘皇家御用’的招牌了,就连一家老小的性命也保不住,你、你这不是自己招祸呢吗?

“呵呵,赵二奶奶不必生气,我也不过是随口说说,随口说说”

王绮芳这么一不耐烦,隆庆帝反而笑了。为啥呀?这证明王绮芳并不知道他的身份,言语之间也没有太多的敬畏,这样的态度很正常,正是一个富家少奶奶对普通人的模样:既保持了自己良好的教养,又明确表达了自己些微的不满和傲气“另外,除了借用‘皇家御用’的招牌外,妾身还想提个要求”

王绮芳见隆庆帝脸上的阴云终于散去,便笑着说道。

“什么,还有要求”

三公主今天被王绮芳吓得不轻,而且这惊吓还一次又一次。

“那个,公主恕罪,妾身不是贪心不足,实在是没办法了,”王绮芳被三公主瞪得有些心虚,她嘿嘿傻笑了两声,道:“您看妾身的梅花戏班排演的新戏如何?”

“新戏?”三公主一愣,怎么说着说着棉花,又跑到新戏上来了?不过见王绮芳眼中并无戏谑,应该是正事,便点点头,“还不错,唱腔虽然没有听过,但还算不错,戏词也好,是出不错的新戏”

“那,那公主殿下能否给妾身的梅花戏楼题个词、写个匾额?”

“题词?”三公主悄悄的看了眼隆庆帝,见他目光盯在戏台上,脸上却无喜怒,她心里便有些犹豫,不知道这出《红色娘子军》是否入了皇兄的眼,他是否支持这种新戏。

“呵呵,这是好事儿呀,”隆庆帝眼睛看着戏台,耳朵并没有闲着。听到王绮芳的请求后,他心里残留的最后一丝疑惑也消失了,唔,这才对嘛,一个价值堪比黄金的种植园,仅换一个‘皇家御用’的招牌,还是亏本了些。若能加上护国长公主的亲笔题词,想必这个什么戏楼的生意将会火爆京城,到那时,赵王氏不挣钱都难呀。

“这样吧,三公主身份特殊,又和赵二奶奶关系莫逆,由她题词多有不便。不如就让我替她题词吧,呵呵,这么好的戏,是要让满京城的人都去看看”

隆庆帝对戏里那个英明神武的世宗皇帝很满意,他甚至觉得这个角色就是他本人的写照,因为戏里的几个大事件都是他亲身经历且亲手处置的。

“哎呀,七娘,还不谢谢、谢谢武老爷”

三公主闻言,心里暗喜,忙拉了拉王绮芳的衣襟,暗示道。

“这,”王绮芳楞了下,她没想到自己这么一番表演,居然引来了隆庆帝的青睐,居然主动帮她题词。

天啊,这、这不是做梦吧?她起初的目的,不过是引起隆庆帝的注意,然后再请九公主去帮她递递好话,求个恩典,若能得个诰封更好。只是,她没想到居然得到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没错,惊喜,简直就像中了五百万呀。她的梅花戏楼,若有当今圣上的亲笔题名,还不火爆京城、名扬天下?

第039章 名噪京城(三)

《红色娘子军》火了,梅花戏楼也火了,身为大老板的王绮芳更是火遍京城。

但,这却并不是因为今上的御笔题词,至少不是直接原因。说起这一点,王绮芳还是犯了用现代人心态看古人的错误。很简单呀,或许在王绮芳看来,今上作为大周朝最大的BOSS,他的御笔题词应该是最具神奇效应的广告。

可是,她却忽略了一点,古代不比现代,在这里,没有便捷的交通、通讯方式,今上的地位确实是最崇高无比的,只是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见过他老人家的真容呀,更不要说认识皇帝的御笔了。

所以,最初梅花戏楼挂上隆庆帝的御笔亲题的匾额后,京城的百姓们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真正令梅花戏楼火起来的,却是戏里的一个人物。更确切的说,是和戏里的人物相关的一个人物,这个人不是别人,恰是京兆府的府尹狄老爷。

说起来,《红色娘子军》这出戏,是正儿八经给三公主的娘子军唱赞歌的戏,戏里大多数的人物都是武打及战争的戏,唯一的文戏便是虚构的一位京兆尹狄人杰狄大人,在戏里,这位狄大人,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嫉恶如仇、断案如神,简直就是百姓心目中最最希望的青天大老爷的典型、楷模。

而更为凑巧的是,在大周的京城,也有一位姓狄的京兆尹,这位大人虽然不像戏里的那般‘圣人’,却也不失为一个好官,虽有小贪小恶,但也能为民办事,在京城的口碑还不坏。

因此,这出戏一公映,娘子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红火,反倒是这位龙套‘狄大人’红遍了京城。很多看过戏的人,甚至不止一次的将戏里的狄大人和现实中的狄大人混为一谈,更有那些想巴结狄大人的士子、书生,将戏文中的某些故事,结合京城的实际案例,着实给这位京兆尹狄大人写了不少赞歌。

再加上梅花戏楼的推波助澜,一时间茶楼、酒肆以及康乐坊里,关于狄青天的轶事传得纷纷扬扬。

以至于,那些没有看过《红色娘子军》的百姓们,听说了这些热闹和段子,特意跑到梅花戏楼里去,要亲眼瞧瞧这位狄青天是怎样的英明,怎样的清廉。

经过一番炒作,京城的坊间里开始流传起狄青天的各种轶事趣闻,很快的,这种传说也流传到了上层社会,至少,那位真正的狄大人也听说了这个故事。

不管狄京兆尹出于什么目的,他还真趁着休沐的时间,带着家眷来到了梅花戏楼。刚来到戏楼,人还没有进门呢,便被头上的匾额吓了一大跳——老天爷,这、这不是今上的御笔吗?

这时,隆庆帝的御笔才总算遇到识货的人,普通的百姓不认得今上的笔迹,可作为他的伴读,狄大人一眼便认出了自己大*OSS的字,当场便被吓得险些跪倒参拜,心里更是对这个神马梅花戏楼忌惮不已——能请得动今上题词,这个戏楼绝对不一般。

上一篇:美食计 下一篇:农女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