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弃妇的美好时代(215)+番外

小乖见王绮芳终于恢复的正常,脸上讨好的表情顿时一跨,撇着嘴抗议道。

“你要不是吃货,那就来帮忙”

或许,空间注定要离开,王绮芳决定早做准备。

首先,她要把藏在空间木屋里的贵重物品全部转移出来。

“哇塞,这里面装着什么呀,怎么这么重?”

小乖拖着长长的尾巴,跟着王绮芳在木屋里转来转去。它见王绮芳万分小心的捧出个一尺见方的木盒子,便好奇的伸出两个爪子推了推。里面也不知放了什么东西,它用了好大的力气也没有推动。

“当然是好东西”

王绮芳一巴掌拍开小乖的爪子,把装满银票、珠宝的木盒放到客厅的桌子上,然后去仓库收拾其他的东西。

想当初,王绮芳发现空间后,便一直把这里当成她的储物室、保险柜,更把身上最值钱的东西和物资储藏在空间里。

如今,空间发生了异变,她必须把这些东西搬到其他地方去。

但是,放在哪里合适呢?

坐在沙发上,王绮芳望着面前堆放的箱子、盒子发呆。

“好东西还不藏到库房里,放在这里干啥?”

小乖吹了吹被拍疼的爪爪,嘟嘟囔囔的说道。

库房?对呀,她怎么没有想到。王绮芳被小乖这么一嘟囔,还真想出了办法,急匆匆的闪出了空间,去找赵嬷嬷商量事儿。

“修整新宅子?”赵嬷嬷听完王绮芳的吩咐后,想了想,有些为难道:“七娘,现在马上就要过年了,来城里找活计的劳力们也都回了家,这个时候收拾房子,估计……”

“我知道,现在确实不是修房子的好时候,”王绮芳摇摇头,表示赵嬷嬷没有听明白自己的意思,“不过,我的意思是先找人把正房修整修整,顺便趁着冬闲,请工匠好好设计设计如果修整,再把改建房子的材料备齐。等过了年,天暖和了,便可以直接动工。”

“哦,那我这就去让人把二郎叫来,听他说上回改建铺子的时候,找得那个领头的泥瓦匠手艺就不错。据说,那个匠人之前还在工部呆过咧,不但会砌墙,还会画图纸呢。”

赵嬷嬷见王绮芳眉眼间满是急切,再想想最近府里的风言风语,心里便明白,她们七娘这是忍不住,急着想搬出去咧。

“行,先让他去平安坊的宅子看看,然后根据我的要求,画个施工图纸拿来我瞧瞧,”王绮芳边说边从炕几下掏出一打白纸和笔墨,把白纸铺在炕几上,随手画着。

“好好,幸好那个泥瓦匠住在京城,能提前准备准备。”

赵嬷嬷接过王绮芳画好的图纸,三两下折好塞进袖袋里,然后转身去找在院子里帮忙的二儿媳。

目送赵嬷嬷的身影出了房门,王绮芳松了口气。

其实,她这么风风火火的找工匠修房子,并不是打算现在就改建,而是打着正屋西侧耳房的主意。

上次去看房子的时候,王绮芳就偶然发现,那间耳房的墙壁有些怪异,便趁着人不注意的时候敲了敲,雪白的墙面发出‘扣扣’的响声——墙壁是凿空的。

以前,她有空间,自然不需要这些机关。但眼下,空间不保险了,她准备临时借用下耳房的暗格,把贵重的物品,像什么银票、地契之类的小东西,藏在里面。

另外,空间里储存的粮食也要一起搬出来,恩,一部分也藏到新宅里的库房里,另一部分则找时间运到陵县的庄子里去。

处理完空间里的死物件儿,王绮芳又开始琢磨怎么安置那些果蔬、棉花和药材。

果树和蔬菜什么的还好说,直接运到陵县的庄子就成,反正那里既有农田,也有玻璃暖房和温泉,又有农业专家赵大郎打理,不怕这些果蔬会死掉。

就是百草园的药材有些麻烦,里面可都是些珍惜的药材,若不是有空间这个作弊器,王绮芳可没有这么大的能耐,能在普通的环境里,将这些药材都种植成功。

如果仓促的将药材都移植出来,没有了空间的神效,恐怕活不过几天便会枯死。

可如果不移植出来,等哪天空间突然消失了,那这些药材岂不是全都打了水漂。

蹲在地头上,王绮芳纠结的看着一丛丛的草药发呆。最后,她终于狠了狠心,决定把这些药材全都拔出来,扣掉送人和自己留用的,其他的全部卖掉——换成白花花的银子,应该最保险吧?

……

京城,城门前。

一辆拉货的马车,拉着满满的一车东西,正排队等着出城。

城门墙根儿窝着几个衣衫破旧的乞儿,或跪或瘫坐的向来往的行人乞讨着。其中一个十三四岁的小男孩,他并没有像其他伙伴一样捧着个破碗要饭,而是密切关注着城门的动向。

当他终于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车队里找到跟踪已久的目标后,忙伸手招过一旁的小兄弟:“小四,过来”

“三郎哥,啥事?”

小四大约八九岁的样子,身上穿着单薄的粗布衣裳,瘦瘦的小脸冻得通红,黑黒的小手看不出肤色,只见他吸了吸冻出来的两管鼻涕,哆哆嗦嗦的走了过来。

“赶紧的,去庙里告诉大黑哥,就说目标动了”

“哦,好,我这就去”

嘿嘿,目标动了,那就是说有任务了,更意味着有东西吃了

正文 第015章 改建新家

街面上,几个穿着厚厚棉衣的小孩儿,一手拿着一根点燃的香,一手拿着包着红纸的鞭炮,唧唧咕咕的玩闹着。只见他们把拇指粗的鞭炮竖着放在地上,半蹲着身子,伸出拿着香的手,小心翼翼的用燃着的火光去点鞭炮上的信子。

“嘭~嗵”

“嗷嗷,我也要,我也要”

随着一声清脆的爆裂声,几个小孩子捂着耳朵嗷嗷蹦跳着。

街边路过的大人们,见到孩子们欢快的样子,也禁不住会心一笑——过年咯。

平安坊的街口,几辆宽敞的马车缓缓的驶来,马车两侧跟着几位英姿飒爽的女侍卫,那不同寻常的排场,引得路边的行人们侧目不已。

“嗳,这是谁家的马车呀,这么排场?”

“恩,看着有点眼生,好像不是咱们坊的人。”

“哎哎,你们看,他们拐进西巷了,西巷里就三家住户,现在都住着人呢。估计是哪家的亲戚吧?”

“嘁,这话多新鲜,哪有大年根儿走亲戚的?我看八成是西头那一家的,那家自从王老爷搬走后,就一直空着呢。”

坊门口,几个手里拎着年货的居民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中,马车队转进了西巷,最后停在最西侧的宅院前。

“赵嬷嬷,咱们到了”

撩开门帘,王绮芳探出半个身子,车夫连忙放下条凳,搀扶着里面的人下来。

“七娘,这地方真不错。”

赵嬷嬷紧跟着王绮芳来到门口,早在马车上,她就不停的隔着车窗看四周的环境。尤其是马车驶进平安坊之后,她看到壮实的坊门、整齐的街道,机警的武侯,以及坊间几家人来人往的店铺后,更是高兴不已。

上一篇:美食计 下一篇:农女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