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弃妇的美好时代(134)+番外

和如今的情况不同嘛,现在的文艺营早就解散了不说,那些戏子们更是变得越来越不尊重,经常干些男盗女娼的烂事,梨园更成了藏污纳垢的腌臜之处。

可、可她又无法反驳,本身她怒叱众人看戏,就有些借题发挥。真正细论起来,人家戏班也没有做危害朝廷的事儿,就算莫须有也罪不至死。

“妾身这么说,绝没有指责三公主的意思,”王绮芳见三公主似乎被自己说住了,连忙话音一转,开始说起三公主的好话,“相反的,妾身对三公主的忧国忧民万分钦佩。就在方才,妾身刚刚从苏班主的口中得知,在西北镇守边塞的将士中,就有三公主麾下的两千娘子军,”说到这里,王绮芳顿了顿,用无比崇敬的语气说,“对这些不畏严寒、不畏艰险的巾帼英雄们,妾身真是万分敬佩。就像李爵爷曾经说过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撑起半边天,’比起她们,朝中那些素餐尸位的老爷们怎么还有脸说‘议和’?”

“恩?”三公主双眼一亮,她没想到一个内院妇人也能有如此豪情,心里刚刚升起的那丝不悦也消失殆尽,她故作不悦的轻斥道:“大胆,朝中之事也是你等能非议的?”

“呵呵,三公主又‘差矣’,李爵爷还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妾身也是大周的子民,关心国事更是理所应当。”

王绮芳看出了三公主眼中隐藏的笑意,便大着胆子,略带调侃的说道。

“匹夫?好个匹夫,可笑那些号称饱读诗书的老顽固们,连个匹夫都不如”

沉默了片刻后,三公主突然朗声大笑,眼中却笑出了泪花。

“三公主谬赞了,妾身一个内宅妇人哪里懂得这么多,还不是看戏看来的,”王绮芳半真半假的说道,她故意指了指捆成一团的苏子建,说:“苏班主那里有许多正经的好戏,像什么李爵爷传奇,龙行天下,以及怒斥李唐腐朽的‘卖炭翁’,让妾身这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闺阁女子,也知道了不少历史和世事呢”

“哦?现在还有唱‘龙行天下’的”显然,比起别人的故事,三公主对自己老祖宗太祖皇帝的传奇故事更加感兴趣。

“有,当然有,”苏子建也是个机灵的,他见王绮芳貌似无意的帮自己开脱,忙高声回道:“小的是皇家梨园的乐工,曾多次排演龙行天下,现在小人的戏班也经常上演这部戏呢。三公主,您不知道呀,老百姓对这部戏特别喜欢,都说太祖皇帝是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

另外,小人万分敬仰三公主的赤诚为国,一直想给您和您的娘子军排一出戏,只可惜……”

“哦,为本宫写戏?”

三公主一听这话,也来了兴致,连声追问道,“什么戏,叫什么名字?”

厄~~苏子建有点傻眼,他不过是想拍拍三公主的马屁,哪里有什么戏呀。

“回三公主,这部戏叫‘红色娘子军’,讲的就是您率领麾下娘子军团奔袭敌营、英勇救驾以及镇守边疆的故事……”

第032章 家有蛀虫(一)

“赵太太,你得了个好儿媳呀”

三公主让随侍们奉上寿礼后,来到赵太太的近前,满含深意的说道。

“厄……”赵太太楞了下,想到方才发生的一幕,顿时明白过来,三公主这是夸王绮芳呢,便笑着说道:“哪里哪里,小孩子不懂事乱说的,有哪里说得不对,还请三公主千万别在意呀”

“赵太太不必客气,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三公主扫了眼神色各异的来宾,语气依然肃穆的说:“不过,好戏也要有节制,眼下朝廷军需供养紧张,在场的也多为朝廷命妇,就算不能为朝廷效力,但也不能带坏了社会风气。还望诸位娱乐休闲的同时,多做些有益国家的事”

“是,妾身谨记三公主教诲”

除了静安公主,其他在场的命妇、贵太太们,纷纷屈膝行礼领命。

这时,王绮芳凑到了赵太太身边,悄声说:“太太,三公主数次提到军饷紧张……人多了捐不起,西北前线不是还有三公主的两千娘子军吗,您看?”

恩?赵太太闻言,眉梢微挑,似乎在考虑王绮芳的提议。

“另外,七娘听说,三公主有意树立一个乐捐的典型。如果太太把寿辰所得的寿礼悉数捐给前线奋勇杀敌的娘子军,那三公主心里自然感激太太,或许……”王绮芳顿了顿,貌似不确定的轻声喟叹道:“唉,不知道儿媳妇记得对不对,当年靖北侯的夫人,好像便是散尽家财支持太祖皇帝起兵,最后被太祖皇帝御笔亲封为‘一品忠义夫人’,真真是好福气呀”

封诰?赵太太心思动了动,自古女子得诰命,要么丈夫立功,要么儿子建业,很少是女子本身努力所得。

如今,赵太太的丈夫赵永年也不过是四品,而那个小贱人的夫婿却是超品级的王爷,如果再等着靠儿子得诰封,还不知等到猴年马月。如果捐出些财物去,再让延娘在三公主面前说说好话,没准、没准儿这事儿就成了呢。

想到这里,赵太太双眼一亮,转身来到三公主近旁,微微屈膝,满露愧色的说:“三公主,妾身糊涂呀,险些酿成大祸。幸得三公主仁慈,不计较妾身的过失。但、但妾身却不能就此……这样吧,妾身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情愿把今日所收的寿礼折成现银捐给前线的娘子军,另外,妾身手头上还有一千两银子的私房,素日也没有什么用,索性一起捐给守卫边塞的将士们”

在场的宾客们闻言,都愣住了,不知道赵太太这是唱得哪出儿——人家三公主不是放过赵府擅自开戏的过错了嘛,怎么赵家这个钱串子却跑出来主动要送钱?

赵太太不管众人的反应,低眉顺目的继续说:“……当然,妾身也知道,这点子银子不过是杯水车薪,但也是一份心意,还望三公主不要嫌弃才是”

“……”三公主定定的看着赵太太,一时也搞不懂这位向来以‘节俭’着称的赵家主母,今天这是怎么了。

不过,有人肯捐钱那那是好事呀,唔,一千两银子外加今日的寿礼,三公主暗自嘀咕着,目光禁不住的开始打量起周围的来客,当她看清来人的身份后,连连暗自点头,心说话:“不错不错,今天来的人非富即贵,送的寿礼想必也价值不菲。折成现银的话,少说也有七八千两,再加上赵太太的一千两银子,那就有将近一万两白银。

以现在的市价,一两白银可以兑换八百多铜钱儿,而一升粮食也不过二三十铜钱,这样算下来,赵太太换的银子若全都换成粮食的话,多了不好说,至少那两千娘子军过冬的口粮还能保证”

而且更重要的是,有了赵太太的乐捐,相信肯定能带动一大批贵妇人慷慨解囊“哎呀,三公主说的太对了,赵太太也颇有佛门的慈悲之心,咱们在这里好吃好喝好玩儿的,可西北的将士们过冬的军需还没有着落呢……这样吧,算起来我也是在场诸位的长辈,就厚着脸皮牵个头,情愿捐出一万两的体己银子。”

上一篇:美食计 下一篇:农女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