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捡枚杀手做农夫(188)+番外

“可是,若真是长期聘约,最短也要两年。你有把握吗?”苏水潋微笑着问道。她并非有意刁难。只是进入别院做事,首先要跟着春兰培训个把月,然后再根据进度安排到各个岗位,每季度轮岗一次,一年后方才根据各人的擅长决定其最终工作的岗位。

“有。”小梅挺挺胸,可脸上的羞意出卖了她其实也不过是个十三岁的女孩子,胆子并不大。

汪婶见苏水潋如此询问,心下也猜到必是能成,笑着搓搓围裙,“夫人,那啥,也快晌午了,咱家就没啥大菜,若不嫌弃,用了午膳再回去?”

“不了,汪婶,我还要去趟丝织坊,小梅既然有心,你们也同意,我当然乐意她加入。明日卯时来找春兰,她会带你办妥手续。至于收入,第一年,不会很多,每月两百个铜子,包食宿。若是想回家住,也成。不过轮值日要留守。”苏水潋大致描述了一遍刚进别院的丫鬟收入,好让他们一家心中有数,还有一晚上可以思量。

“好好好,小梅去。放心吧,绝不会给夫人抹了脸面。”汪婶一听每月有两百个铜子,那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二两。还包三餐。这么好的事,早些年怎么没想到呢?!

苏水潋见他们听完并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也就笑着朝小梅点点头,与汪家一家道别后,上了马车,由信芝驾着往丝织坊驶去。

前几日忙着端午的宴席,都许久没去看蚕茧的情况了,今日见阿曜一早去了城里找风瑶阁的落脚处,自己也得空去丝织坊转转。免得他一回来,就念叨自己不好好休息,四处忙碌。可让她整日窝在家里,眼睁睁看着他忙碌,她也会心疼啊。做不到净之、映云那般的独挑大梁,偶尔巡视几趟产业总成吧。何况,那丝织坊还是她提议的。因为她也想要让这里的百姓穿穿蚕丝织造的衣裳。

…………

“夫人,您怎么来了?用午膳了吗?”丝织坊的厨娘兼管事罗大娘刚做好午膳,就见苏水潋与信芝从马车上下来,惊喜地喊到。

听到罗大娘的嗓音,正净手准备开饭的老织工与织女、小厮们也开心地从工坊里跑出来。

“昨个儿端午,也没来看你们。粽子都吃到了吗?”苏水潋抿着笑,朝几人点头招呼。

“吃了吃了,各种口味都吃了,还有好几道美味的菜肴,桂花酿也喝了一坛,吃得可饱了……”为首的老织工搔着头皮笑呵呵地说道。

“那就好。这里还有几盒点心,是司烙与映云的喜饼、喜糕,大家分着尝尝。”苏水潋示意信芝将马车上载来的几大盒喜饼拿给大伙儿。

“夫人和姑娘都还没用膳吧?不介意一起吃吧?”罗大娘接过喜饼,热情地邀请。

“好啊。就是想来大娘这里蹭顿饭的。用完膳,还想看看蚕茧。应老,这些天情况还好吧?”苏水潋点点头,微笑着朝为首的老织工询问丝织坊最新的情况。

“都好。第一批蚕茧已经全都可以用了。这几日,咱们就正按着之前试验的方法,浸渍软化,效果很不错。绮罗和文惠已经开始将第一桶软化的蚕茧,抽拉出经、纬丝了,虽然还没织成成料,染上色泽,不过,光是这么看着就觉得很不错啦。织成丝料后,投放市场,肯定会轰动整个大惠。”应老解释到后头,满眼的期待之色,看得众人大笑不已。

“好!咱们好好干。争取年前能推出第一批‘合园’品质的平纺丝。”苏水潋也忍不住笑意大增,这些帮手都是她亲自面试确定的,都对她所说的丝织有着极大的兴趣与憧憬。相信不久的将来,大惠又会增加一种令人赞不绝口的贴身舒适好面料——蚕丝。目前这种织法相对简单的生织”乔其纱”,是她目前试生产的第一中丝织面料。当然,随着技艺熟悉并精进,她相信,更多织造法的蚕丝品种会层出不穷地从丝织坊里出去。届时,她会将丝织坊扩大至一座织丝、刺绣、成衣等一体化的丝工坊。且定位不会只是高门大户才享用得起的舒适面料。

映云与她大姐也说了,若是要拓展丝织坊,她们“悦云绣楼”会是第一个加盟的店铺地方,而是她深深眷恋、身心合一的家,是她与阿曜合力经营的家,也是大伙儿一心打造的美丽家园。

154 繁洛郡

整整一个月的农忙过后,迎来酷暑的七月。虽然田里的活计基本告一段落,可水里的活依然不少。

莫说荷塘里的莲子待采,农忙时没功夫打理的湖塘,经过一个月的产子、生长,满塘的鱼虾蟹也需尽快捕捞。

“我说老夏,今年的鱼虾是不是又增产了?”劳婶站在湖塘边的柳荫下,摇着蒲扇笑呵呵地问着忙了一上午正在岸边休息乘凉的湖塘管事老夏。转头又看向停在岸边的丰收渔船,几个面带笑意的小厮正利落地将船上满载的鱼获搬上前来运送的双马拉的厢式大货车里。

“可不是,忙了两天,送出去好几船了,还有一大批需要捕咧。”老夏灌了口凉茶,擦着汗喜滋滋地说道。

“真好。下一船让我选两条,最好弄两只湖蟹尝尝,老头子念叨好久了。”劳婶翻了翻荷包,正巧有几十个铜子,够她买几尾大鱼儿,几只蟹了。索性让她家汉子吃个饱。

“甭急。夫人交代了,最后一船,就是让你们挑的。”老夏见状,忙阻止劳婶,每年两次的捕捞期,总会留一部分给村民们选买。说是买,不过就收点辛苦钱,譬如外头卖的鱼儿,要三十铜子一斤,这里就收八个铜子意思意思。

“真的?那可太好了。啥时候收工选购?我早点来,老夏,给我留点大的哦。”劳婶一听,乐呵呵地收起荷包,朝老夏叮嘱道。

“放心,没见这几船上来的都是大个儿嘛。小尾鱼儿我还舍不得捞上来呢。”老夏敲了敲烟斗,眯着眼笑呵呵地看着眼前这片在阳光的折射下波光闪烁的美丽湖塘,“看情况,还要两天。最后一船时。村长会在祠堂敲锣提醒。”

“老夏,收工咯。”搬完鱼获的小厮,朝岸上的老夏挥挥手。“听说今个儿大厨房炖了牛腩肉,赶紧去抢。晚了就没口福了。”

“牛腩肉啊?确实有口福了。听说你们大厨房的菜可美味了。厨娘是宫廷御膳房里出来的?啧啧……咱家老头子上工时比在家吃得还满足。”劳婶摇着蒲扇笑说:“时候不早了,咱也回去了。老夏。赶紧回去尝尝牛腩肉去,最好问问厨娘咋做的。过年时我炖了一次,家里没人说好吃。嫌骚味重,又嚼不烂……”

“那好办,你随我一道去,你家汉子不是也在那里吗?去尝尝大厨房的午膳,就晓得了。”老夏笑呵呵地收起烟斗,掸掸身上的柳絮。负着手朝劳婶扬扬头。

“那怎成?主家的规矩我又不是不晓得,严着咧。”劳婶猛摇头。

虽然水潋那丫头老让她没事就过去坐坐,可她也知道,那宅子里的丫鬟婆子,都是从王府出来的,规矩不比寻常的大户人家。刚开始确实与田婶经常过去找水潋丫头聊天叙旧,可这几年三镇一合并,那丫头的事儿明显多了不少,最近还听说丝织坊正式开工了,她三天两头就往秀峰脚下跑。而自个儿又忙着农耕收种,忙完自家地里的活计,又帮主家做了十来天的临工,这一来一去的。竟然也有个把月没见着那丫头了。

上一篇:悍女茶娘 下一篇:娇娇女古代发家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