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现代后,我成了学神(187)

作者: 江雨声 阅读记录

等他找个机会再用。

而且……他看向模拟试验台上一模一样,但内部结构完全不同的材料,觉得自己距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

“你看看这个。”万洛西拿着一沓纸过来,“我把你改良的那个腐蚀剂测了一下,这是数据。”

“多谢师兄,我看看啊。”

景长嘉的声音有些发闷,听得万洛西眉头一皱:“我都答应来帮你了,你可别把自己整感冒了啊!我就说办公室就不是常住的地方。”

“没事,我吃过药了。”景长嘉说,“师兄麻烦你再测一下,这么处理是不是会增加材料脆性。”

“测过,这里。”万洛西扫了一眼,点了点数据,“我看你还是休息一下吧,这状态不太对劲。”

景长嘉以前可不会出现这种遗漏数据的情况。

万洛西有些不放心的又看了他几眼:“你别发烧了吧?”

“没有。”景长嘉摇了摇头。

他似乎真的有些不舒服,说完话又揉了揉眉心:“师兄你说得对,我可能该休息一下。我去吃个药睡一觉,没醒你们也别担心,估计就是太累。这里就先交给你了。”

“快去,你都熬了多少天了。休息几天也不耽误事。”万洛西挥了挥手,“你要制备什么都交给我。”

“都在学生那里,师兄你盯着点。”

景长嘉说完话,拿着大围巾走进小休息室,又原样给吴教官叮嘱了一通,才关上门躺下。

昨天半夜忽然大降温,虽然研究中心的供暖没停过,他一觉睡醒却也莫名感冒了。吃过药整个人都有些昏昏沉沉,躺下没多久就睡了过去。

在记忆图书馆里醒过来时,他都还有些昏昏沉沉。

图书馆里依然安静,呼吸似乎都有一种清凌凌的冰雨的味道。

景长嘉用力抹了把脸。感觉自己清醒了不少,才迈步走进了模拟实验室。他之前实验的东西都还摆在那里,等待他继续开始。

“系统。给我精神类药剂。”景长嘉说,“我要做攻关。”

话音一落,昏沉的大脑骤然一轻!

所有的疲惫被一扫而空,思路再一次的无比清晰起来。

他走到试验台变,拿起材料又转身走向了气相沉积台。

半人高的金属仪器是这次实验的主要材料,它能将含碳的混合气体沉积下去,形成金刚石的基体。金刚石会慢慢地在仪器里长大。

但同时,它还能将很多气体沉积。

比如气化了的腐蚀剂。

景长嘉目不转睛地盯着操作台,手边是三大张的图纸。

一张是之前从星轨列车的芯片里提取出来的电路图;一张是他自己计算的光路;最后一张则是根据雅科夫列维奇的计算,利用生命泉试验机绘制出的光路。

他打算利用钻石结构的特性,让这三张图自己在钻石里生长出来!

金刚石是等轴晶系晶体,因此它的生长会有明显的对称规律。晶体在生长过程中受到腐蚀,晶面就会依照它的对称规律,出现极有规律的凹坑。

只要能控制住晶体蚀像的形态特征,他就能让芯片……自己长出来!

这就是景长嘉一直以来的想法。

金刚石的折射率可以利用,它的特殊结构也应该可以利用起来。

当材料本身具备强对称性时,他为什么就不能让有规律的纹路从材料体内长出来?

银白色的金属仪器发出嗡嗡的响声。

景长嘉坐在操作台前,操作着腐蚀气体依照某种规律,缓缓往下沉积。他的眸光比火焰更炽热。万洛西寻找引入的纳米晶粒已经顺利沉积,并在结构上与杂化的碳原子互锁。保证了材料的韧性后,下一步是压缩到二维结构的腐蚀剂……

一层层元素依照景长嘉的想法,缓缓以原子的状态往已经形成的金刚石基体上堆叠。

原本要一周才能完全长成的晶体,在模拟实验室的加速运算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型。

一个小时后,一枚指甲盖大小的晶体薄片,已经静静地躺在了半导体显微镜的检测台下。

……

“小景教授?”

隐约之间,似乎有人在喊他。

“小景教授?我进来了啊?”

吴教官一边说着话,一边推开了小休息室的门。

门内景长嘉安安静静地睡着,可他的脸色却有些不自然的潮红。

吴教官猛地一惊,几步走到景长嘉身边伸手一探,那温度高的吓人。

“万教授!”他疾步走出休息室叫来了在外面的万洛西,“景教授发烧了,我去买药叫医生,你帮我盯着点。”

“发烧?他昨天不是说他吃过药了吗?”

万洛西也惊了。他早上中午还让吴教官别去打扰景长嘉,结果这人不是在睡觉,而是在休息室里烧糊涂了吗?

万洛西试了试他的额温,滚烫得吓人。

“他这样子我们还是送医院吧!”万洛西说着摸出手机,就要叫救护车。

“别,我联系医生。”吴教官说。

万洛西还想反驳,突然听到旁边传来一道气若游丝的声音:“不去医院……”

景长嘉似乎被他们吵醒了。

他睁着眼,整个人都是迷糊的,嘴里却还知道说:“不去医院,我吃了药睡一会儿就好了。”

“你睡了很久了,越睡越严重。”万洛西说,“你要是烧傻了,我担不起这个责任的啊。”

“不会傻……”

景长嘉闭着眼呢喃道:“我成功了,它长出来了……”

万洛西侧耳:“什么?”

景长嘉闭着眼,又睡了过去。

第123章

夜色已深,玉京最中心处的古朴小院里依然点着灯。

有身着正装的工作人员顺着灯光在走廊上大步疾走,快要靠近亮灯的房间时,他又停下脚步缓了缓呼吸,再次大步走到门边敲了敲门:“大长老。”

房间里的老人戴着老花镜,正在聚精会神的看文件。听见敲门声,他抬起头:“进来。有什么事?”

“大长老,是玉犀研究中心那边的消息。”工作人员走进房间低声说,“是景教授让吴教官递来的消息。”

“哦?”大长老来了些兴趣,“他的研究成功了?”

“成功了。”工作人员说,“不仅仅是半导体,景教授研发出来了一款自生长光量子芯片,用实验室的那台机器,每个小时都能长出一片。”

光量子芯片大长老知道。

这是当前最有可能开启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关卡,国内外各个实验室都有团队在研究它。目前的运用方向是光电结合。处理方式是将处理器模块整体拆开,只交给光量子信息传递,别的依然依靠传统部件来达成。

因此在真正需要光量子运算的地方,比如他们的超算中心,量子计算中心,处理器都需要一个屋子来放置。现在光量子芯片的很大一个难点就是小型化集成。

先集成,再缩小。大长老预计这最快也要几十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