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徐记小餐馆[美食](384)+番外

晚上等到人都走完。

徐小溪做的凉面条,是俩孩子点名都想吃,那多简单,手擀面劲道煮熟再过凉水,浇上汤,配着蒜瓣。

徐淮跟徐池在外面这么久,就想念这口普通的面条。

一家三口围在饭桌边上吃饭,徐小溪看他们俩把之前定好的事情说了一下,都是答应邻居的,而且现在自己有这个能力,家里不缺钱。

“明天我去请戏班子来,唱三天,再摆一桌席,请大家都过来吃饭,这么大的喜事。”

徐淮记得每年学校考上清华北大的都会奖十万块钱,到时候把钱给小姨,都给她花。

“好,谢谢小姨。”

徐小溪抿嘴笑笑,“一家人,咱们不客气。”

这件事情定了下来。

徐刚大爷跟赵桂兰大娘觉得徐淮真厉害,在徐家村里是说了一遍又一遍。

别人都觉得徐刚两口子运气好,能在徐小溪最困难的时候帮一把,这不过几年功夫,徐小溪就带着俩孩子彻底翻身,那以后遇到什么难事找人家,肯定会帮忙的,但有些人可就没这个机会了。

网络上还有人在说徐淮这个状元长得是真的好看,还有同学爆料,长的也高,简直是人家的孩子的。

秦昭也给发了红包过来,孩子真厉害。

徐小溪收了这些红包,都转给了徐淮,这是他的,都给他,自己的钱自己留着分配,但戏班子第五天就到了,是豫团,好些人都来看戏。

徐淮跟张悬都填报完了志愿就住在家里了,几个人也都不用小姨张罗,晚上就爱在院子里吹着风吃烤串,炉子烧起来,菜也会自己切,自己买,回来让小姨掌握火候。

晚上满天繁星,徐淮拿起来手里烤的滋滋冒油的五花肉,身边有最好的朋友跟亲人,他想到了四年前的自己,那会自卑又自负,拧巴又敏感,如果没有小姨,他肯定是不会有今天的,他真的很感谢小姨,真的。

第144章 麻辣鲜香的大盘鸡(徐淮徐池高考番外四)

徐小溪第二天还是去的赵奶奶家问关于请剧团来唱戏的事情。

赵奶奶说起来这个可就精神了,她就爱听戏,甚至有人家办的,距离的很远她也都会去看的,这在自家门口唱起来,那可早点到。

“现在剧团,你不知道都很艰难,爱听戏都是上了年纪的,但又没啥钱,我有认识的,虽然不是特别有名,但都是唱了很多年,真的热爱这一行,唱的也好。”

她说完站起来到卧室床头柜的抽屉里拿出来一个小本本,里面记得都是电话号码,把找到的电话递给徐小溪。

徐小溪拿出来手机记下来,“好,我联系来,就在咱们这边的家门口唱,您都来看。”

赵奶奶忙点头,笑的特开心。

“还是咱家徐淮徐池有本事,能考的这么好,我听说初中也要给徐池发奖金?”

徐小溪还真不太清楚这个事情,略皱了皱眉头。

“我没听徐池跟我说。”

“我今天早上出去遛弯回来,朱老师在楼下追着嗨嗨喂饭,听她说了一嘴,说是学校里给奖励。”

赵奶奶想着朱老师家在教育系统这么多年,可能知道什么消息都比较快。

徐小溪也没放在心上,奖不奖励的都行,现在要赶紧先去联系戏团,从赵奶奶家出去,打了半个小时的电话就把戏团的事情都说定了,三天大戏,曲目可以是主家定,也可以他们自己定。

她回家里徐淮他们四个人在二楼在打游戏,游戏机是今天上午去买的。

张悬跟赵明柚考的都很好,钱丽铃夫妻俩人还没回来,就给张悬转了一万块钱,让他想要什么随便去买,几个人一大早就去电子城买了一台游戏机,搬到二楼安装好,拿着手柄玩了好一会,上高中这几年手机上的游戏都卸载了。

徐小溪打完电话还没走到家门口,就收到了周老师的电话。

“徐池家长,过两天学校举行下一届中考的大会,参加的就是初三的学生跟家长,到时候要请徐淮跟徐池来学校讲话,也给徐池准备了奖金,不多,五万块钱,到时候会直接给徐池发现金。”

这是学校一起开会讨论出来的,又能宣传学校,还能激励这一届的初三。

徐小溪没想到还真有奖金。

“好,谢谢周老师,我跟他们俩说,真是太感谢您了,这几年也没少让您跟着操心。”

周老师哪里觉得麻烦,这样的学生恨不得年年都有,但他知道,天才少见。

“您客气了。”

徐小溪看这会都十二点了,这边走路边打电话到家门口又被黄婶子她们叫住。

“小徐,啥时候开始唱戏?”

徐小溪抿嘴笑笑,“我已经跟人家剧团定好了,今天下午人家从省里过来,晚上把戏台子搭好,明个就能唱,您可放心吧。”

黄婶子高兴的一拍大腿。

“可就等着了,你这戏台子准备搭哪边啊?”

徐小溪听完快步走到自家南边这的空地的,指了指,她家就后面跟黄婶子家是邻居,前头是空着的,再加上不是主道路,所以也不用担心车流过的,走这边过得基本上也都是住在附近的,平时出行顶多最大的车就是三轮。

“这块行吧。”

黄婶子跟对面的方大娘也走上前两步看了一下。

“可以,我这第一次跟状元家住挨着,还怪激动的。”听戏也不用跑老远,可是占了便宜。

徐小溪笑了起来,她前面十几天餐馆都没休息,主要是家里也没啥事,他们都去旅游了,这一唱戏三天肯定不能再去店里了。

朱嫂子家里也没高考生,又天天忙得觉都不够睡,所以对考试的事情都不太关注,她这中午去调几个凉菜,买些馒头要回去给工人师傅们吃饭,现在鱼塘都有好几个,忙不开,雇的师傅,每天给师傅们包一顿饭的,她到的时候还需要排队,前面凉菜亭里的几个人议论起来。

“这全省第一,放在古代就是状元啊,真出咱们县的一高啊,一高真厉害啊。”

“这孩子长得也好看,我刷视频老刷到他的照片,也不知道是啥样的家庭能教出来的,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真羡慕啊。”

朱银也不知道高考生啥时候出成绩,她想起来徐淮了,凑过去看了一眼。

“这是叫徐淮吗?”她都以为看错了。

那几个议论的大爷大妈点点头。

“你认识他啊?”

朱银笑的直点头。

“我们一个朋友家的孩子,这孩子我知道,当时全县升高中的时候,他也是第一名,他还有个弟弟,比他小一些,特别聪明,都被大学的少年班提前录取了,哥俩这一起去上大学。”

就连拌凉菜的老板两口子都听着惊讶了,然后就是满脸羡慕,他们也有孩子啊,只是还在上小学,谁不想让自家孩子考上好大学啊。

“啧啧,人家这孩子咋教的,还是遗传的,脑子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