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徐记小餐馆[美食](345)+番外

“溪姐,我来了,这都干起来活了。”

徐小溪嗯了声,师傅们带的都有工具,其他的一些搅拌水泥的机器也是租来的,需要扯电,这都是提前买电线找电工师傅给装好接到家里的,因为这距离的也不远,本来也是能再装一个电表的,但也不太合适,就干脆直接扯的线接到家里。

卫旬拿起来自己的相机拍了几下,然后又从自己包里拿出来一张打印出来的设计图纸。

“溪姐,看看这个。”

徐小溪意外的接过来图纸,看了一下,还很不错的。

“可以啊,我觉得很好。”

卫旬觉得被人肯定的感觉真好,这是他在酒店里熬了好几个大夜才弄完的,兼具美丽跟好看为一体的,他保证溪姐的家在这整个片区都是最好看的,让别人都羡慕溪姐。

“溪姐,等你这个彻底盖完以后,我来量一下具体的尺寸,能帮你装修的更好。”

他是很认真的,图纸都是画了改,又改了画的。

这会挖机就已经进到宅子上了,盖房子第一步,打地基,先挖地基沟,一般三层以下的就是条形地基沟,还要放柱子,这个就是钢筋,一般是支撑整个房屋结构的。

地基简单,一般两天就完成了,徐小溪也不太懂这个方面,但上了年纪的一般都知道,人家施工队也有自己的安排,主家也不用着急。

反正盖房子这个活急也急不来的。

赵信全的德行在江县都是很有名的,所以很多人都请他去做管事的,不仅仅是盖房子,还有喜丧事。

徐小溪在旁边一直陪到十点左右,就准备回家了,估计面也发了,准备包包子,还要把东西都弄过来这边。

“你回去吧,我在这里先看着。”赵奶奶闲着也没事的,第一天怎么着她也帮小溪给撑撑场面。

黄婶子给拿过来一个板凳给赵奶奶,她们也是认识的,只是原来不太熟,现在就在这里边聊天边玩,反正太阳也好,坐在哪里唠也是唠。

徐小溪放心也就要回去,转身看着卫旬。

“卫旬你跟我一起吧。”

卫旬点了下头。

徐小溪要先把那个锅给运过来,这边有个简单的厨房,是前几天搭好的,占了一个角落,也有压井,能用水。

卫旬骑着电动车,让徐小溪坐上,本来距离就近,骑车更快,一分钟就到楼下。

徐小溪回家里就先围上围裙去了厨房,荠菜剁碎放进装满肉馅的盆里,然后调料,盐,味精,鸡蛋,还有泡的葱姜大料水倒进去,这样的馅味道更好。

面盆是放在了温水锅里,面已经发酵了一大盆,蜂窝状,很喧软。

“卫旬,把这些端着都送到那边工地的小厨房里,冰箱保鲜层里有三只鸡,还有这半袋细粉,一个冬瓜拿上。”

卫旬干活特别勤快,全部拿起来。

徐小溪端着一盆面,另外那盆馅估计要再回来一趟了,还有这个带轮的大锅,昨天就已经洗过开锅了,她这正收拾着呢,就听到敲门声。

卫旬先跑过去开门。

徐刚大爷看开门的是个大小伙子还错愕的看了一下门口,城里的单元楼有时候长的都一样,他以为自己走错了。

“谁啊?”

徐小溪看卫旬站在门口不吭声。

徐刚大爷听到徐小溪的声音才明白过来,“小溪,我。”

徐小溪从厨房出来,走到门口。

“大爷,大娘,我还以为你们得下午来呢。”

徐刚大爷笑呵呵的进来,“我们俩担心你这第一天开始动工,活太多,家里今天也没啥事,就想着早点过来看看,还可以帮忙。”

赵桂兰大娘跟在后面进来,看这个陌生人,“这是谁啊?”

徐小溪赶紧解释一下,“我朋友的弟弟,来这边帮忙的。”

赵桂兰就瞅着这小伙子咋这么高。

“你这忙什么呢,我给你帮忙干点啥。”说着就编起来袖子。

徐小溪说了一下,“那边的简单的小厨房弄了起来,我以后就在那边做饭,大家也都方便。”

赵桂兰知道,盖房子就是这样,“好,正好拉过来两袋面,还有些菜,你这也缺不了,都给你送过去吧。”

徐小溪确实是忙,这次也没推辞了。

“好,正好大娘帮我端着调好的馅。”

赵大娘哎了一声。

四个人把东西都那好,筷子跟碗都买的是一次性的,这样也方便,也省的大家觉得不卫生,调味料各种都是提前买好的,还没拆封的,也都一起拿过去。

徐小溪是最后一个出去的,把门给锁上,朱老师在翻小菜园,已经开始播种了,种点菜,夏天有吃的,看到徐小溪跟她说话。

“小徐,今天是正式开始了,这么多东西。”

徐小溪点了点头。

赵大娘把东西都给放到三轮车上,他们来的时候开的车子。

徐小溪才看到上面的菜是真的多,白菜萝卜还有另外一大袋子的红薯细粉。

其实自己家加工的纯粹的手工细粉,折合算下来,就不看人工,也都权当做免费,一斤去卖也比较贵。

“这两袋子面外面都套上了塑料能防潮,一会给放着的时候,下面垫个木板子。”

赵大娘看着车上的东西,农村啥都没有,就菜多,她还种的回回都吃不完,小麦也都是自己家地里产的,这不是就不用花钱了吗?

徐小溪看着车上的东西是真的感动。

“谢谢大娘。”

赵大娘都不觉得自己做了啥,就送点不花钱的东西。

“跟大娘还客气,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徐小溪把提着的别的东西也一起放到车上,徐刚大爷开着车先出胡同上了大路就直接开过去,他们上次送面的时候就来过的,也知道地方。

徐刚大爷就喜欢这种院子,比住在楼里好,想晒太阳就晒太阳了,地方也大,屋里也大,多好,他就喜欢住在村里。

徐小溪他们三个在后面跟着顺带着推着这个锅,幸好是带轮的,这运来运去的还挺方便的,就是搬的时候有些沉,没一会也到了地方。

赵奶奶记得这几个人,是小溪的村里那边的亲戚。

“大爷,就放这里吧。”

小厨房就在西边,距离房子远一些,是用几个板子简单的搭建的临时的,上面也盖了塑料,省的落灰,等到不用,就把门口给关上,也干净,这样给支了起来,里面是一张比较大的桌子,把拿过来的各种调味料都给整齐的摆放上去。

徐刚大爷把锅给卸下来,放到里面,下面的轮上还可以刹住,这样就算是炒菜也不会乱跑。

别的带过来的锅碗瓢盆也一起放好,收拾了好一会。

徐小溪赶紧坐下来开始包包子,先把包子蒸出来,再开始炒菜,为了配这个锅,篦子都买的最大的,不过锅大的好处就是做起来饭方便,基本上一锅出,就能都做好,不然真的不知道要蒸几次,又浪费时间。

赵大娘过来帮忙给她包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