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徐记小餐馆[美食](238)+番外

两个人都坐在电动车前面的座上在看手机,邻居说她去给人做席,这个时间一般席面也结束,也该会回来,刚刚还在说呢,谁知道话音刚落人就进来了。

“我们俩之前记得你说每周六饭店里都休息的,以为你在家呢,也就没打招呼,到的时候那个邻居说你去做席,就在楼下等着,干脆没打电话,怕你着急。”赵桂兰大娘从三轮前面的椅子上下来,席面做不完,告诉她顶多让她着急。

徐小溪把电动车赶紧停到一边,“之前是这天都休息的,这是临时接的活。”

赵桂兰就是心疼孩子不容易,自己在县里开个小店养活俩孩子,手里肯定是存不下来钱的,所以俩人也是特意吃了午饭过来的,就是怕她留着吃饭,那就破费了,城里不比乡下,自己想吃啥有家里养的,地里种的,城里处处都离不开钱。

徐刚看小孩子手上提这么多东西,赶紧过去接了过来,“这挺沉的,你这主家不错,还给你回这么多东西啊。”

第93章 焦香酥脆的菜煎饼

徐小溪提着的还有一大块肉,两瓶回过来的酒,走在前面。

“是,主家是个实在人,就给的多些。”

二楼徐池拿着钥匙打开门。

徐刚跟赵桂兰还是第一次来呢,一进来就看到了个一个大客厅,这虽然装修的一般,但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南边阳台上还晾晒的衣服。

徐小溪把东西先放在桌子上,然后又把那一大块肉拿到厨房放到一个盆里,她本来是打算回来就洗个澡的。

徐池还接过来打包回来的好几个菜给提到厨房里,洗干净碗,然后直接连带着袋子放进去,但没打开袋子,还热乎着呢。

徐小溪又倒上两杯茶,“刚大爷,大娘,喝水。”她递过去,“晚上留家里吃饭,我去买菜。”

徐刚跟赵桂兰坐在沙发上看看这房子,他儿子在城里也买了一套,没办法,现在都流行在城里买房,听到徐小溪的话赶紧摆手。

“不用,你这忙的,我跟你大娘是来给你送粮食的,然后打算着来看看你,孙女自己在家呢,不能多待。”

徐小溪的地包给他们,按照季度给粮食,按照商量好的给的是小麦,下面都装在大的塑料袋子里,大小就跟化肥袋子一样。

徐小溪听到这么说,也没强留,主要是家里就留下一个孩子也确实不放心。

刚大爷看这屋里,地方不太大,城里没办法跟乡下比,乡下地便宜,随便用,空也大,他们两口子是没打算到城里来住的。

“我把车里的两袋给你提上来吧。”

徐小溪想了一个方法。

“那小麦扛上来也累的,大爷,您给我拉到那边的院子里去吧,我明天下午去淘洗粮食,然后晾晒一下,去打面。”

她不去面坊里买面,虽然那样的面蒸出来馒头白,但其实都加了增白剂,家里也缺不了面食,长久吃到底对身体不好。

徐刚大爷也没问那边院子是干啥的,满口答应下来,应该离的不远。

徐小溪带着他们俩下楼,顺道把宋老板给的酒提上,一会给刚大爷带走就行,干农活累的,晚上喜欢吃个凉菜喝两杯,让徐池自己在家里。

徐池看他们出去,给陈耳东打电话。

“你来我家吧,我已经回来了,打包了好几个菜。”

陈耳东在家里早就把要出门的鞋子衣服都换好了,就等着徐池自己来电话,听到这,二话不说就站了起来,“好的,我现在就出发。”

徐小溪到楼下把提着的两瓶酒给悄悄放到车上。

刚大爷坐在前面车座上倒车看位置没注意,但桂兰大娘看到了。

“小溪,你自己留着用吧,别给我们了。”

这两瓶酒都比这两大袋粮食值钱了。

赵桂兰说着就要从车上拿下来要推脱。

徐小溪上去拉着她的手,“大娘,我们家里没人能喝酒,他们俩还小,我也不喝,就给大爷吧。”

刚大爷把车倒出胡同才发现她们俩因为酒的事情在推托客气。

“小溪,我这真的不能要,就来家里给你送个粮食,你再给两瓶酒,我这不是占了大便宜。”

他们是长辈的,哪有长辈能占小辈的便宜的。

徐小溪还是执意把酒放到车里,“我们家真的没人喝,而且也没啥客人,你们拿走家里来亲戚就能打开喝。”

好说歹说的俩人才同意才愿意收下来。

徐小溪指挥着车,开车不到一分钟就到了院子门口。

赵桂兰跟徐小溪跟在车后面。

“大爷,就停在那块。”徐小溪大声说道,然后再快步走过去,推开还是那个破旧的大门,“刚大爷,就卸到里面的那个小屋里就行。”还没拆掉的有个小破屋,就是普通的砖瓦盖的,但因为长久没人住没维护,不过也能挡风遮雨的,把粮食放里面,明天就顺着院子里的压井的水洗了,正好在院子里也能摊开晾晒好,趁着天气好。

随着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家都不会自己去打面了,觉得太麻烦,都是弄上大半袋小麦去面粉厂里换面,但其实家里的老方法就是自己淘洗干净去打面的,虽然麻烦但吃着放心。

刚大爷是干惯力气活的,一次搬一袋小麦。

赵桂兰跟徐小溪站在院子一边。

“小溪,这个院子是谁家的啊?”赵桂兰看院子里的草像是刚刚锄掉的,小菜地也是新翻起来的土。

徐小溪也没隐瞒,“婶子帮我保密,是我前几天买的,人家便宜卖,过几年等手里钱够了就盖个小楼,那边的房子太小。”

赵桂兰听完是有些惊喜的,看着徐小溪都是赞赏的眼神,竖起大拇指,“你厉害的,你就在城里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徐刚也把两袋粮食都放好,还看到旁边有个小袋子给稍微盖上了一些,从里面出来。

“小溪都收拾好了,你看放在这里面行吗?”

徐小溪点头,邻居们都是住了几十年的,知根知底的,就算是自家种的菜,都没人偷摘,当然就两袋子小麦也放心。

徐刚跟赵桂兰着急回家,家里还有活跟孩子,也就没有再上楼。

徐小溪跟赵桂兰走在车后面,把他们准备送到大路上,“大娘,我开的店就是江县一中对面的胡同里,啥时候有时间来店里吃饭。”

赵桂兰看徐小溪自己在城里带着俩孩子过的还挺不错的,不仅什么都有,还打理的井井有条。

“行,等有时间。”

徐小溪跟着车一直把人送到大的主路上,赵桂兰也上了三轮车,俩人都坐在前面,一直把他们送走,自己才回去。

赵奶奶看徐小溪回来,在路边叫住她。

“今天累了吧,我听你们家凌晨五点多就开门了。”她睡得早,醒的也早,毕竟人老了。

徐小溪点了下头,“累是累,不过饭菜还成,主家满意。”

赵奶奶听到这话可肯定的点头,“你这手艺,要是还不满意可找不到满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