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徐记小餐馆[美食](168)+番外

徐家村进村的那条大路上是修了路的,没泥,旁边就是大的田地,一直走到头才算是进去,今个天气好,不是很冷,但也不热,有好多玉米都在路边晒着,很多人也都站在路边三五成群的在聊天,不过很多人都不认得徐小溪,给她指完路,还以为是徐刚家的亲戚,这不是手里还提着礼物吗?就是不知道是哪边的亲戚。

徐小溪根据人家指的路才找到地方。

徐刚这会正在家里剥玉米呢,五点多就起来了,地里也去不了,剥完玉米早上吃了饭,就又坐下来干活,赵桂兰也是,两口子一人一个小板凳,孙女在屋里坐着写作业。

村里的门家家户户都是开着的,徐刚大爷家里是个两层小楼。

徐小溪到门口看着大铁门,先进来,站到门口。

“刚大爷,大娘。”

徐刚跟赵桂兰都抬头看过去,一时还有些不敢认,自从徐家老大的丧事办完,这有五六年没见过吧,俩人赶紧站了起来。

“小溪,是吧,哎呦,这么几年没见越来越好看了,快,快,屋里坐。”赵桂兰是真的没认出来,人长的这么好看,穿的也很有气质,她手上都是剥玉米的泥,赶紧又到院子水井旁边的池子里洗了一下。

徐刚也是,站起来请人进去,“小溪,屋里坐,这是徐池?小的那个?”

徐小溪点头,“徐淮上初三了,要求严格,这就放了三天假,今个在学校呢。”

徐刚脑子里过了一下年龄,也是,孩子不在自己身边,长的就是快。

赵桂兰洗好手也跟着到屋里。

徐小溪把礼物放在桌子上,“徐池,叫爷爷奶奶。”

徐池乖巧的开口,“爷爷奶奶好。”

赵桂兰到里屋赶紧去拿了糖跟瓜子,又抱过来一个西瓜,“这还是之前买的,放的久还甜。”把西瓜切开。

徐小溪都觉得太客气了。

“谢谢刚大爷,大娘。”

“有啥好谢的,自家孩子的。”赵桂兰多少年没听过人家给自己道谢了,村里人不说那么多。

徐小溪给徐池拿了一块,自己也拿过来一块,确实好甜,很好吃。

“地边子是要一会量吗?我还怕回来的晚了。”

徐刚摆摆手,“隔壁你琴婶子那边说是下午有时间,咱们就下午量,我跟你大娘说你上午来家里,一起吃顿饭,之前你不在家里,现在回来了,遇到啥事就说,别客气。”

徐小溪抿嘴笑笑。

“我现在在县里开了一个店,生意还好,养活我们三个不成问题。”

徐刚听着点点头,“那就好,下次回来可别拿礼物了,你带着俩孩子,花钱的地方还在后面呢。”

赵桂兰看着徐池穿的干干净净的,脸上也白白嫩嫩的,想着小溪还是挺会养孩子的,真不错,要是别人遇到这事估计都要难死,你看人家也自己撑过来了。

在屋里坐着说了一会话,赵桂兰看看时间都十一点多了,站了起来。

“徐刚,你去把鸡圈里捞回来一只鸡,咱们中午炖鸡吃。”

徐刚也赶紧站起来,他高高壮壮的,也有些胖,庄稼人没不黑的,“行。”

徐小溪连忙拦着,“不用,就简单吃个面条啥的就行。”

赵桂兰拉着徐小溪的手,“你别管,我跟你说,家里的鸡都是我养着就等着过节啥的吃的,都是粮食喂的,炖出来可香了。”

第70章 地锅鸡贴玉米面饼子(下)

徐刚在旁边门口靠墙的地方拿起来网兜,直接出门右拐,鸡圈没在家里。

“自家喂的又不要钱,你多少年没回来了,一会可要多吃一点。”

赵桂兰握着徐小溪的手,能清晰的感受到她手里的厚茧,自己是干惯了家里地里活的,手里有茧多正常,她上大学握笔杆子的也这样,那肯定是没少干活。

“去年咱们家里的红薯种的多,自己去加工的细粉,可正宗了,还有晒的豆角,干梅豆,小蘑菇,一会放锅里一炖,特别香。”

徐刚的动作麻利,到圈里就弄个最大的一只。

赵桂兰的孙女听到外面有声音,也从他们里屋出来,村里不讲什么书房不书房的,都是在睡觉的那屋里床边弄个小书桌,让孩子写作业。

“这是你建工哥的孩子,叫徐年,就在咱们乡里上学。”

徐小溪记得,徐建工是刚大爷的儿子,现在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也就回来一次。

“徐年,叫姑姑。”

徐年上初一,虽然是在自己家里,但还是很腼腆,靠在赵桂兰的腿边,小声开口。

“姑姑好。”

徐小溪也笑着跟她打招呼,“年年好,这是弟弟,徐池,比你小几岁。”

徐年虽然才十一二岁,但在家里会经常帮忙干活,学习成绩还好,回回考试都是第一名,很听话乖巧,老两口就希望孙女能考上大学,以后别像他们,只能在地里抛食,面朝黄土背朝天。

徐刚在院子里宰杀鸡,地锅里烧上热水用来褪鸡。

赵桂兰让徐池跟徐年一起去屋里玩,看动画片。

徐小溪跟赵桂兰在堂屋里坐下来说话。

“徐淮学习咋样啊?我之前听说他成绩一般。”还总爱打架,那会是在村里站着跟大家一起说闲话的时候,听徐老二说的,但后面这句,赵桂兰倒是没说出口,那句话咋说的,庄稼都是人家的好,孩子都是自家的好,谁也不愿意听到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贬低。

徐小溪点点头,“还行,他初三进了重点班,现在就是班级第一,年级前十,是能考上一高的。”

赵桂兰听完哎呦一声,谁不知道一高啊,好多人都说,一只脚踏进去一高,那就是一只脚踏进了大学。

“你们家的孩子都聪明,你也是咱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我就跟我们家年年说,要向你学习。”

徐小溪抿嘴笑笑,“我看年年很不错,等到中招也能考到一高去。”

所有江县以及下面的乡镇初中的学生都是要考进这一个高中的,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

赵桂兰听见这夸奖高兴地嘴都合不拢,真要是那样,她干多少活都愿意。

徐刚把鸡收拾干净也从厨房里过来。

“都收拾干净了,你去做吧,我烧火。”

赵桂兰听见就要站起来,“行,做完饭吃了就差不多要量地边子。你琴婶子的娘家表妹要出嫁,今个她去当陪客,要不也不会上午没时间。”

徐小溪也跟着起身,“大娘,要不尝尝我的手艺,我来做。”

赵桂兰听着眼睛一亮,“也行啊,你这开饭店的,肯定比我们做的好吃,我去烧火。”

徐刚从外面的柴火棚子里抱进来好多木头,有一些是树根,挖出来劈成小块小块的,晒干,就能烧火,家里也有燃气,但还是觉得地锅烧出来的饭好吃,香,有味。

赵桂兰坐在锅底前面烧火。

徐小溪看着这只鸡还是很肥的,挽起来袖子把上面多余的油脂都切掉,然后剁成块,厨房里收拾的很干净,案板上的调味料都在方方正正的小盒子里,大料也都在一个袋子里,大娘都给她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