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林安安的六零年代生活(313)

能和陶教授成为师生,还是因为他在上学的时候展现出了惊人的智商,被陶教授发现。

陶教授是真看中他的聪明,所以收他为学生,亲自带他。

在接触了科研项目之后,这个年轻人终于展露出了年轻人该有的热情。整天沉迷于工作,不可自拔。

可这次的事情,似乎让他又对外界失望了。整个人暮气沉沉的。仿佛没了追求一样的。

陶教授觉得这样很危险。也担心自己有一天护不住这个学生。

正好,边疆需要人才的消息来了,他立马决定带学生去边疆,带他去看看那些奋斗在一线的人们,让这个学生重燃对生活的期待。

“禹行啊,那里很安静,你可以只待在实验室里面,什么都不用管。再也不会有人打扰你了。”

沈禹行依然面无表情的沉默着。无声的拒绝这个世界的挽留。

看他油盐不进的样子,陶教授只能拿出杀手锏了,“你就算有个什么想法,难道你甘心把你的身体交给那群人处置?去了边疆,那地方广阔,地广人稀。我可以随便给你挖个坑,你安安静静的躺在坑里,想干什么干什么。保准没人发现。”

他话说完,沈禹行漂亮的眼睛终于眨了一下,伸过手,将申请表拿过来,然后在上面填了自己的资料。

看到这里,陶教授松了口气。

想着等去了边疆,他就把人给关在实验室里面,然后一天二十四小时让人轮流帮忙盯着。应该能打消他的念头了。

……

经过长途跋涉,林安安和教授们终于踏上了边疆的土地。这片壮阔的土地,给大家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以后就要在这里生活了吗?

军用汽车早已在火车站外等着,站里有专人来接他们。年轻的战士们帮着他们拎行李到车上。

直到上了车,人才真切感觉到,自己来到了边疆了。

司机李小海看到林安安了,高兴的打招呼,“林安安同志,你来啦。”

林安安笑着道,“小海哥,你好。麻烦你了。”

“这是我的职责,应该的。”李小海笑着道。

秦教授问道,“安安,你和他们认识吗?”

林安安笑道,“是的,我舅舅是部队的。上次我来,也是坐的小海哥的车。”

秦教授这才想起来这个事儿。他是听说他的学生何安娜也是来了边疆。

上次林安安就是送她来这边的。也听林安安说这个事儿是她牵线的。只是他也没注意问具体情况。

秦教授很高兴,“这样一来,你在这边也有亲人照应了。”

林安安笑着道,“有教授们在这里,我更觉得特别踏实。”

教授们都笑了,倒是没好意思说,其实这会儿大家心里都还没踏实呢。不知道要面临怎么样的安排。

这里会不会和学校一样没法顺利搞实验。实验设备是否齐全?

这些都是未知的。

林安安自然没着急去找舅舅,而是跟着教授们一起去安顿。

这里的研究所是新建的。

庞大的人力展现出来了非凡的速度。从打地基,到建房子,压根不需要几天时间。

实验设备都是就近从各地调用的。反正有些实验室已经停止工作了,直接搬过来。

至于怎么安装,那就是这群科研人员的事儿了。

宿舍也是仿照大院建设的。只是房子没那么宽敞。基本都是两室一厅的房子,连成一片的。门口是没院子的。

姜越山自然有着自己的考虑。他是请这些人来搞生产的,那就不能给他们太多的物质享受。要不然哪天有人来检查了,发现这些人来这里“享受”。这可就太扎眼了。

宿舍和研究所是建设在一块地方的,离镇上有些远。这也避免陌生人随便乱入。

还特地安排了一个团的士兵在附近驻防。

教授们被安顿在各自的住所,心这才安定下来。

住宿环境肯定是比不上原先在首都的环境的。

但是大家来这里,本也不是为了享受。都是做好了艰苦生活的准备的。

如今能有个像样的地方住着,还有什么好求的?

“很好,这里很好了。”

大家笑着点头。然后迅速安顿下来。

林安安这样的研究助理是没有这样的房子分配的。不过她可以住单间宿舍。

运输兵李小海找到林安安道,“刘院长说,让你住家里,待会儿我带你回去。”

刘院长就是舅妈刘云,她是军区医院的院长。前两年还是副职,今年老院长年纪大退下来了,她就顶上了。也因为太忙,所以也没时间过来看林安安。

林安安道,“第一顿饭我先和教授们吃,待会儿肯定还要去实验室熟悉环境。下午我再回去。我认识路。这边有自行车吗?”

李小海道,“门口警卫室有一辆,你可以找他们借。就报我的名字就可以了。”

林安安笑着道,“好,谢谢小海哥!”

李小海笑着摸摸脑袋。

觉得首长家的孩子们可都太容易亲近人了。不像有些领导家的军属,还不大爱搭理他们这些兵。

第66章

中午大家一起吃的食堂, 也没什么特殊待遇。杂粮窝窝头和飘着一点油光,几乎看不到鸡蛋的的蛋花汤。

杂粮是填饱肚子的,蛋花汤用来补充点营养。

这伙食和在首都吃的伙食, 自然不一样。

好些人都有些不适应, 咽的时候都很艰难。但还是坚持吃下去了。

林安安边吃,边道,“咱这边伙食还算不错的,我上次去看开荒兵团那边,大家吃的就只有杂粮窝窝头,喝白开水。然后配咸菜。”

“哎,国家艰苦啊。”秦教授叹气。他们之前离基层太遥远了,回来之后就一直在首都从事教育工作。国家给他们的配给比不上曾经在国外的待遇。显得也是艰苦的。但是真的下基层了, 发现自己曾经的待遇还是很好了。国家没亏待他们。

曾经这些教授们心中的追赶的想法,就是追赶科技,

如今发现, 方方面面都要追赶。责任重大。

也没什么心思去想那些负面情绪了。大家赶紧吃完喝完, 去看实验室, 看看要如何整理,早日动工才是。

既然来了这里, 可不能耽误时间了。

吃完之后,也没休息,就先去实验室看设备。

这里的设备自然是比不上首都好的, 但是种类还算齐全。就是有些设备可能旧了,需要重新维修。这就得动手了。

查验了一番设备,心中做出了规划, 教授们下午就开会商量如何分配这些设备,哪些是公用的, 哪些是独立在各自实验室的。维修维护工作谁来负责。

林安安作为第一个到的助理,自然就跟前跟后的忙碌这些工作。然后开始记录。

看她这么忙碌,教授们也只能把家里闲着的家属也找过来临时充当助理了。

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还是要等其他助理过来,到时候才好安排。不过能来的助理肯定也不多的,不像首都实验室那样富余。至于其他城市来的助理,那都是教授自己带的。而且说不定人家教授自己也带不来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