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怪谈女友[无限](335)

从决定去西藏到抵达目的地,弥什都没联系顷傅。

一来是两人并非亲密友好关系,而是敌人;二来她和谢裔都没有顷傅的联系方式,压根不可能联系到他。

可惜,如果能白嫖到顷傅,说不定能知道更多转生佛的消息。

弥什落地拉萨后没急着回酒店,毕竟是自己不熟悉的环境,她先是找了一个懂汉语的导游,让他带自己熟悉一下拉萨的周边。

导游将她们带到朝圣道上,上边居然有三千多个寺庙。一路上有不少手持转经筒,口诵佛经的虔诚信徒一边摩拜,一边慢慢行走着。

弥什有些好奇地多看两眼。

导游注意到她的视线后,解释道:“我们这边的信佛的人比较多,也比较虔诚,按照一日三餐在寺庙朝拜的人也不少。虽然你是游客,不需要像他们一样时时刻刻守规矩,但我提醒一句,在我们这里,僧人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特别是…”

话还没说完,朝圣道远方传来敲铃声,刚刚还在朝拜的信徒们立刻分离两边,尽可能压低身体。

一转眼,弥什和三岛成为了这条街上的两枝独秀。

导游赶紧拉了一下她的袖子:“快退下来,我说要特别注意的人,就是接下来这位!”

弥什不明所以,只能跟在导游身边,退到朝圣道路旁,但她没有像虔诚信徒一样五体投地。

敲铃声渐进,人还没过来,导游趁这个时间语速飞快地解释:“这是我们这边特殊的宗教信仰,藏语名为珠古,也就是转世尊者的意思。他是我们三千寺庙中某个佛的凡胎转世,在这里的地位非凡,凡是他经过的地方,所有人都得回避。”

“虽然我不知道现在过来的,是哪个佛的转世,总之…小心为上。”

导游说完后,就被不远处的虔诚信徒啧了一声,表示不满,他赶紧闭嘴趴下不说话了。

至于弥什。

凡胎转世,尊者…

种种关键词叠加在一起,不由得让她想起了某个倒胃口的人。

脑海中刚闪过这个人的身影,对方就坐在软轿上,晃荡晃荡地过来了。

…搞笑的黄巾包裹着头发和辫子,高耸的衣领将身上夸张的纹身挡得干干净净,顷傅就坐在那儿,脸上一副死了爹妈还得出来迎客的死鱼眼样儿。

“噗。”

弥什一时没忍着,当着千千万万的信徒,当着顷傅本人,在朝圣道上笑出了声。

第158章 第 158 章

不怪弥什笑出声。

实在是顷傅的形象太搞笑了。

第一次听说他是佛转世的时候, 弥什就深深怀疑过:僧人也可以上大学,留长发,做纹身吗?

只不过当时两人的关系不是能深入讨论的程度, 于是这些疑惑就被搁置住了。

直到今天, 她看到顷傅包着一块黄头巾, 活像个癌症病人一样的造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弥什用力抿住嘴唇, 好歹止住后续哈哈哈的嘲笑声, 可已经来不及了,她的嘲笑声刚发出, 顷傅那对死鱼眼就慢悠悠地飘过来了。

深邃无光的眼眸视线落在弥什身上,仿佛两道具像化的炬光,让弥什成为这里最特别的存在。

顷傅似乎有些诧异她为什么在这里, 所以轻轻挑了眉。

但他的反应也就如此了。

顷傅像被绑在小轿上似的,除了眼睛可以随意转动, 脸、身体、四肢都必须维持一样的姿势。

如果不是弥什认识顷傅,恐怕会觉得这是一尊似人的雕像,仅此而已。

这让弥什想起一个网络热梗……如果你被绑架的话,就眨眨眼。

顷傅眨了眨眼。

他坐在小轿上, 小轿晃晃悠悠, 在弥什身边路过。

音乐声也随之渐行渐远。

他人走后, 一旁的导游狠狠拉了一下弥什的手臂, 礼貌又气急败坏地说:“你这人怎么回事啊, 非得在拉萨当显眼包是不?”

“抱歉抱歉。”

不用导游提醒,弥什已经从一旁信徒们的表情中, 知道自己刚刚的行为是有多无礼了。

因为那一声嘲笑,信徒们对她和三岛、导游三人组合格外不友好, 白眼都快翻到天上去了,好在他们本身就非藏传佛教信徒,遵守礼节是情分而非本分,才没引发更大的恶果。

导游双手合十,先向不远处的寺庙道了一个歉。

“幸好遇到的是他,不然光是尊者的信徒们,就有你们好受的。”

弥什敏锐察觉到疑点,反问:“为什么他不会,他没有信徒吗?”

大概是顷傅刚离开,威严后劲犹在,导游死活不肯说为什么顷傅没有信徒。

直到三人来到沙漠,来到人迹罕至的地方,他才终于在弥什的追问下放松警惕。

“顷傅所待的地方不是大寺庙,侍奉转生佛的家族只有三个,比起闻名世界的大昭寺、小昭寺差远了。而且顷傅尊者这个人吧…”

导游说起寺庙和家族的时候,还结结巴巴,但批判起顷傅这个人,语气莫名的痛快。

“他没有尽到转世尊者的职责,喇嘛们将他养到二十岁那么大,他不仅没有上位掌管寺庙,还跑到其他地方上大学,留起头发,过着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他是我们拉萨的耻辱,也是佛教的污点。”

听到导游怒气冲冲的话后,弥什也大概明白了,为什么顷傅不愿意提及自己转世尊者的过去,估计不止信徒们对他有怨言,他对自己的命运也颇有意见,才会跑到千里之外的北京上学。

三人乘坐越野车,在漫无边际的沙漠上行走。

忽然,一直没有发言的三岛突然开口,说了一句毫无关联的话。

他说:“这里的鸟,兔子和老鼠在同一个巢穴里生活。”

弥什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惊奇发现这三种本应该互为天敌的物种,竟然住进同一个沙穴里了。

这倒是没见过的景象。

对比两人好奇的持续注目,导游倒是一副稀松平常的样子,只是朝那随意望了一眼,然后说:“这是沙漠特有的生物链。外人看起来非常匪夷所思的景象,但在我们沙漠是很平常的事情,鸟捕食回来后,羽翼上的碎肉喂饱兔子和老鼠,兔子的草为鸟提供筑巢的材料。”

在资源稀少的沙漠上,衍生了不同生物的互帮互助,构建神奇的大自然。

弥什了然。

三岛却颇有兽性地追问了一句:“鸟的肉喂兔子和老鼠,兔子的草是材料,那老鼠呢?”

老鼠做了什么?

导游似乎对三岛的追问有些诧异,但还是如实回答:“它就是一个捡漏的,拿兔子的草当窝,偷吃鸟的碎肉和蛋。”

这很符合世人对老鼠的印象。

导演似乎很担心三岛问出更多难以回答的问题,于是一边开车,一边紧张地用后视镜看他,好在三岛似乎很满意这个答案,问完后就闭嘴了。

反倒是弥什对“兔子、老鼠、鸟”的互帮互助,产生了一个很莫名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