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706)+番外

一群官吏齐齐一肃。

大秦,可还挂着二世而亡的危机的。

若是因为他们压榨,导致修长城的徒隶反了,那不就是大秦亡国的罪人了吗!

“我们一定按要求办事!”

“陛下如何要求我们就如何做,保证不节外生枝!”

……

这样的誓言还发生在其他大工程的官吏之间,也无形中让官吏故意以势欺人的事情少了许多。

【最初,他们是叫做牵牛星和织女星,原本根本不是夫妻,而是同事。】

【名字的更改也意味着身份的转变,牵牛星从天上的星君变成了凡间的放牛娃,因为老牛的帮助能娶到仙女,就如同明清小说里的套路,凡间的落榜秀才遇到狐仙后一边金榜题名,一边迎娶公主或者丞相千金,从这里也能看出世俗的喜好。】

公主们:“呸!”

你都落榜了还想娶公主,而且还不是靠自己本事,是靠别人,太没用了点吧!

丞相千金:“晦气!”

明清根本没有丞相,千金们心态还稳得住。

可是大唐的丞相过于多,丞相千金们感受到了危机,对老父亲谆谆告诫:“爹,咱家不是一般人,一定要门当户对!您可千万别被哪个考生的甜言蜜语糊弄了!”

老父亲:“……”

女儿似乎忘了,大唐科举也没那么平民化,能选上的,本就是世家子。

宋朝的官员也在疑惑:前朝科举少有平民,本朝举子里平民多可是没有丞相,听天幕的说法后世那明清也没有丞相,那落榜书生娶谁家的丞相千金?就算元朝有,那蒙元有丞相,但是是蒙古人,也不要汉人女婿啊!

这小说剧情,都不讲究一下事实逻辑吗?

【牛郎织女的演变有许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从夏至东汉末三国以前为萌芽时期,出现了牵牛织女的夫妻关系;

从六朝到明朝为发展时期,出现了多种版本,主要特征是“天神恋爱”;明清民国以来为定型时期,这一时期演变为“人神恋爱”。这其中的主要变化就是牛郎,从牵牛星这个曾经的“天神”变成了“人间牛郎”。】

【也有学者有另外的看法,认为最初牛郎和织女是天上两颗星宿,分别是牛宿和女宿。到了西汉初年,两颗星宿变成两位神人,并出现两两相对的塑像。到汉魏时期,才衍化成爱情悲剧故事。】

“牵牛织女不就是普通夫妻神,男耕女织,合乎天下情理,这不是与凡间普通人家一样?”

秦汉时期,关于牵牛织女的逃亡、西王母棒打鸳鸯还没出现,非常朴实的就是以牵牛星和织女星的男耕女织来作为人间男耕女织的典范,如同许多这一时期的许多史料记载一般,还没有后世那么波折的剧情。

也或许,是因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记载还是竹简,纸墨印刷没有后世发达,字数只能尽量精简。

不过因为天幕的启发,现在的秦汉有了成熟的纸笔,也有了自己的神话观。

“后世的神话改的乱七八糟的,动不动男女私奔,只会私情,毫无法制!”李斯看着淳于越吐槽,“定然是儒家的祸!”

淳于越:???

神话加上法制还能看吗?你说的这是什么无理取闹的话?

“天地有伦理也得有秩序,神明只知道谈恋爱还如何管理天地人间秩序?”李斯已经完成了集自己一身所学的《李斯子》,正闲着,已经有了新的想法,“我法家的神明就不会这样。”

该让后世见识见识,法家的神明是如何的正义凛然,法理昭昭!

淳于越顿感惊悚:假如神明全学法家,丝毫不讲人情,这不是更可怕了吗?

不行,他也要写!

.

“牵牛星不也是天上神君吗,因为和织女星动情才被西王母赶到人间,怎么变成人间的牛郎了?牛郎不就是放牛娃吗?放牛娃怎么能娶到仙女?”

唐宋时期,文人各种抒写牵牛织女的爱情故事,乞巧节时十分热闹,但是没想到后世可以演变的越来越不一般。

明清时期的男性百姓振振有词:“牛郎就是凡人,神仙哪里需要自己放牛,放牛娃才需要去山里偶遇仙女,贵人都在城里大宅子里坐着。”

而女子们自己说着悄悄话:

“我就说仙女为什么非得嫁给放牛娃,明明爹娘都说要门当户对,原来牛郎本来也是天上神仙。”

“可不,我爹娘非要把我许配给那胖员外,员外比我大十几岁!我爹娘说人家有钱,我嫁过去全家都能过好日子。我倒是宁愿嫁同村更好看的牛哥哥,我爹娘嫌弃人家穷。”

“我父母还有姨母伯母们都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男孩可以低娶,但是女孩要高嫁。”

“男人可以娶很多,一个低娶了也不影响其他,当然不一样。女人所嫁非人就是一辈子的火坑……”

“这么看来西王母阻拦才是正常……”

说起婚事,不少女性从牛郎织女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婚事,议论的极其热闹。

【我们从牛郎织女的故事能看到,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男神的神格也是可以不断变化的。】

【但是无论是神,还是人,男人本质上渴求的妻妾子嗣,是永恒不变的需求。】

“娶妻生子,开枝散叶,当是天地人伦。”

“没有妻子怎么有子嗣?没有子嗣百年以后怎么会有香火?”

“家里人多,种地的人才多,就算跟隔壁村的人打架,也得男丁多一些才能打赢咧!”

这一刻,不论是上层贵族、中层家族、还是底层百姓,男人们隔着时空、隔着阶级达到了共鸣,同样讨论的十分热闹。

【除此之外,华夏神话有个特点,因为不断地篡改,导致前后不一,体系混乱。】

【比如,织女到底属不属于女神,原型到底是弇兹氏,还是秦人的女性先祖女修,还是黄帝的元后嫘祖,也有许多争议。】

嬴政眼前一亮:“当然是女修!女修吞玄鸟卵生子大业,大业娶女华,生大费。大费,正是秦朝先祖,大禹时期的伯益。”

秦尚玄鸟,自认为是玄鸟之后,女修擅长纺织,这织女星原型必须是女修!

汉惠帝时期,吕雉对秦人先祖女修没什么感觉,斩钉截铁:“是弇兹氏!”

弇兹氏是天下女性的先祖,也是她的先祖,当然值得在天上当织女星女神。

而儒生们是坚定的黄帝粉,选择了嫘祖:“当然是嫘祖,先后坛还要祭祀嫘祖,就是纪念嫘祖发明了抽丝纺织。如此伟大的功绩,才配得上当织女星。”

【神话混乱,儒家有很大的功劳。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提出“子不语怪力乱神”,还直接参与了对神话的改造,黄帝崇拜正是从孔子开始,在开始兴起尊儒的两汉达到巅峰。作为传统封建文化的主流,历代儒家都根据统治者的需求,对神话出于政治目的的修改,】

【从《尚书》、《左传》、《国语》,一直到《史记》、《吴越春秋》、《越绝书》,都是如此,宋代罗泌所作《路史》是其集大成之作。改造的结果是使神话大量消亡,还让许多女神彻底失去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