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675)+番外

“听说五公主招女护卫,我们姐妹俩曾经是镖局送镖的,不知道公主可收?”

这是第一波,却不是最后一波。

越是战事频繁的地方,民风越是彪悍。

民风彪悍的地方,哪怕礼教再严苛,为了生存,男男女女也会变得强悍起来。

于是,当六公主收到五公主的祝贺新校开张的信件时,就得知五公主已经招纳了四五名名擅长武艺的女子,有的是镖师后人一起自幼习武,有的是有家传武学,祖辈是武将,也有的是天生神力,有心习武求学无门,来为公主效力也是为了学传说中大内高手的武学……

六公主一边担心那些彪悍的女子欺负五姐,一边又为五姐信件里透露出来的兴奋喜悦。

她放下五公主的信件,看向一旁的一份报纸。

报纸的首条,最醒目的位置,就是她的女校开张的新闻。

大大的标题下,是小小的新闻稿撰写人,四公主昭庆公主的大名。

昭庆公主用的是自己的本名,民间许多人并不知道,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就是她真实的名字,是她真实的自己。

六公主又看向五公主延庆公主的信件落款,果然也是本名。

六公主笑了笑,拿起自己的的公章:巧了,也是自己本名。

不是序齿六公主,也不是封号永庆公主,就是她的名字。

六公主仔细地把报纸和信件收好,拿出一旁亲自拟定的校规,郑重地看一遍,拿起刻着自己名字的公章,小心翼翼在尾部盖章。

六公主深呼吸着,仿佛压下去的不是一个小小的印章,而是自己的未来。

当她挪开印章,看到了自己红色的名字,那是六公主的眼里泛起热泪,但是很快控制好情绪。

现在只是个开始,大宋无才女,从她开始改变。

为了承担起这个重要的责任,她要做一个好的表率。

六公主的眼神不自觉地瞥向两位姐姐的报纸和信件,微微一笑:她已经知道写什么了……

.

元朝。

皇后察必正在盯着忽必烈用膳。

这位史书记载过“既美且媚,极受宠爱”的皇后,出生于蒙古的黄金家族,嫁给的是元朝的开国之君,生下来的是元朝的太子。以古人的眼光来看,一生顺遂到几乎完美。

忽必烈在烛光中看着妻子,越看眼神越柔情,他吃到一半,忍不住朝着皇后伸过手去,拉住察必的手:

“皇后听说过一句话没,灯下看美人,越看越美。说得就是皇后。”

察必完全不被丈夫的柔情蜜意迷惑,夹了一大筷子青菜放到忽必烈的碗中,看着忽必烈的脸色瞬间的僵硬,心里觉得好笑:“天幕说了陛下暴饮暴食导致身体不好,陛下还是悠着点。”

“天幕还说,我是因为爱妻去世,又跟儿子有矛盾,儿子还早逝才受到打击身体不好的。”忽必烈语气有些委屈,又有些担忧,“皇后,你才应该保重身体。”

察必蹙眉,有些苦恼也有些忧愁,毕竟医学卷时就从天幕得知了自己会芳年早逝,可是各种大夫都请来看了,说得都是些无大碍的小问题。她不得不猜测,或许自己是因为某种急症而死,至少现在还没什么问题。

“我觉得我身体挺好的,没哪里不好。”

“可惜天幕没说你是因为什么疾病,都不好提前预防。”忽必烈对察必的看重,比对真金更为重视。

这其中有两人年幼夫妻相伴多年、共度过许多风风雨雨的陪伴深情,也有蒙古制度的特殊原因。

元朝太子的权力还没皇后权力大,少有太子能正常继位。

比如从1307年到1332年,仅仅25年,换了8位皇帝。兄弟、叔侄等蒙古藩王之间,厮杀不断,经常是“兄终弟及、叔侄相传”。

朱元璋厌恶女子干政,就曾经以元朝的女性举例,认为元朝宫廷女子祸乱朝政,导致天下大乱。

而元朝作为草原民族,不但没有嫡长子继承制,还允许妻子分权。

比如成吉思汗为儿子、未来的元世宗窝阔台挑选的皇后乃马真后曾摄政。

乃马真后执政期间,最大的功绩就是停止了无休无止的对外战争,让当时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但是后世对她能力无可挑剔后,就开始指责私德,说她小肚鸡肠,说她只知道搜刮财物。老实说,论搜刮财物,蒙古男性贵族才是一个比一个强。

乃马真后生前,一心扶持儿子贵由,但是贵由一上位,就打压母亲的亲信大臣。

乃马真后去世后,贵由并没有什么建树,没多久也去世,妻子海迷失后开始学习婆婆,执掌大权,临朝称制。

而忽必烈的妻子察必,正是因为蒙哥在钓鱼台突然病逝,察必及时派遣秘密使者通报忽必烈,当时其他大臣密谋立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并且已经发兵围城。

因为察必手段高超,得到情报和巧妙支招,忽必烈才得以在激烈的竞争中,以最快的速度夺下皇位。

察必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禀性聪明,政治眼光成熟,善于把握事业成败契机,在元朝建立之初,成为忽必烈的左右助手。

等忽必烈去世后,他的孙媳、元成宗铁穆耳的皇后伯岳吾·卜鲁罕,在元成宗去世后再次摄政;

还有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的皇后奇氏,这位奇女子还是一位高丽人,从奉茶宫女做到皇后之位后,还怂恿元顺帝去攻打自己的母国高丽,只不过以失败告终。

在这样一个更注重种族而非性别的环境下,察必提出要让蒙古女子多多学习,忽必烈答应的非常爽快。

“天幕称赞名医时都有蒙古大夫,到了文学就完全没有我们蒙古人。”

“那日本人也是学汉文学,都能学出世界名著,我们蒙古女子也可以。”察必说出自己的打算,“我打算请一些汉女来教学,汉人男子太过迂腐,着实无趣。”

“哈哈。”忽必烈听到察必直言不讳的嫌弃,已经猜到察必说的是谁。

“皇后你喜欢就好,看皇后应该已经有了人选。”

察必:“是啊,天幕说管道升画、书、诗、词都好,太后也喜欢她,我就想请她来,专门给女子教学。”

忽必烈爽快地答应了,并且还支持察必仿造邓太后,在宫中开学宫教授蒙古女子汉学。

察必行动力极强,大张旗鼓,极其慎重地去邀请管道升进宫当博士,并且还带去了太后的旨意:收管道升为干女儿,封为公主。

察必亲自去颁布旨意,笑眯眯看着喜悦的管道升,和接旨的赵孟頫,直言不讳地提醒:“公主若是无子驸马才可以纳妾。”

赵孟頫还没解决和妻子之间的矛盾,被这么一警告,脸色更白了:“是臣一时糊涂,现在已经打消了此念头。”

察必又点点头:“人都有一时糊涂,赵大人也颇有才名,还不如把心力用在写书法写文章上。您不想未来自己的文章书法连自己妻子都不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