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645)+番外

【在魏晋时期,人鬼关系是对立的,比如《搜神记》,鬼怪的结局主要是被杀。而到了唐朝,人鬼开始谈恋爱。最重要的是,女鬼的形象已经彻底完成人形化,变成了漂亮的女鬼,而且有了各种“人性”,比如也会督促丈夫求官。嗯,很符合大唐文人的风气。】

一群大唐文人齐齐笑出声。

“谁不想当官。”

“谁不喜欢美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嗯,窈窕女鬼,君子亦可逑~”

【学术界一般认为《山海经》在奈良时代或更早时就已经传入日本,奈良时代就是华夏的唐朝时代,这一时期唐朝和唐以前的许多汉书流入日本,对日本的鬼怪文化有了巨大的影响。】

【日本的平安时代,对应华夏的唐末、五代和宋朝时期,被认为是人妖共存的时代,衍生了最早的关于“百鬼夜行”的传说。“百鬼夜行”一词的正式表述最早出现在日本《宇治拾遗物语》中。但与之相关的追傩习俗却源于华夏的方相氏。】

“方相氏?这不是周礼所设夏官司马下设的一种官职吗?”刘彻奇怪道。

“方相氏也是上古时人们信仰的能驱疫避邪的神。”东方朔正想着在刘彻面前刷好感 连忙引经据典地解释 “《周礼》中有相关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 黄金四目 玄衣朱裳

执戈扬盾 帅百隶隶而时傩 以索室驱疫。’”

刘彻顿时想起来 汉朝也有傩舞 只是形式与唐时期的很不一样 更注重祭祀的仪式感 少娱乐性。

在大唐 上到帝王下到平民都对方相氏和大傩非常熟悉 这一时期的“驱傩” 是一场大游行 非常兴盛 从京城到地方都有 最前方领队的就是方相氏。

.

在某个地方上 一场声势浩大的驱傩正在举行 围观的平民激动地看着。

最前方领队的是方相氏 他们头上戴着由黄金铸成的有四只眼的面具 身披熊皮 上身穿玄衣而下著朱裳 左手持戈 右手扬盾。身后队仗之人赤发白衣装扮成各种鬼怪模样。方相氏引百鬼行走 驱逐百鬼。

当天幕恰好放出日本的“百鬼夜行” 一个被父顶在肩膀上的小孩指着天幕大声喊:“耶耶 傩!傩!”

他的父亲抬头看看日本的百鬼夜行 再看看唐朝的驱傩 一拍儿子的屁股:“没错 这不就是大唐的驱傩吗!”

【日本的相扑几乎是照搬大唐相扑 百鬼夜行据说也是。】

【传说当时日本而来的遣唐使 在大唐第一次看到驱傩 见到方相氏衣着举止怪异 面具 身后又跟着众多鬼怪 就认为他是百鬼头目 所以称之为“百鬼夜行” 后来统指所有的日本妖怪。】

【到日本江户时代 也就是华夏的明末到晚清时期 日本人以《山海经》为底本加以描摹施以色彩的《怪奇鸟兽图卷》出版 绘有怪奇鸟兽76种。】

【此后 著名浮世绘妖怪绘师鳥山石燕顷其一生 绘著《画図百鬼夜行全画集》 该书收录了207种妖怪 卷□□出现207种妖怪 正式确立了今日大家所见日本妖怪谱系 因此被誉为日本的“山海经”。】!

第162章 第 162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23

【鸟山石燕的“百鬼夜行”中,许多百鬼都来源于华夏。】

李世民是叹为观止。

“这日本,真是什么都能抄大唐的,还能抄了之后改成自己的,真是佩服。他们就没有自己的文化吗?”

连鬼怪文化都抄袭,这种鬼故事不是父母为了吓孩子随口一说、文人为了影射某个官员以鬼叙事一写,就出来了吗?

鬼怪不自己想还得抄大唐的???

【比如《画図百鬼夜行上篇·阴》开篇就有关于木魅的绘述:

“木魅,木中精怪也。”】

【木魅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华夏的《说文解字》:“魅,老物精也。”】

【唐代诗鬼李贺曾写过一首《神弦曲》,诗中说“百年老鸮成木魅”,白话可译为:百年老鸮鸟幻化成了精怪。】

李贺:“……”

他好像知道后世人为什么称呼自己为“诗鬼”了。

【木魅在日本可归为付丧神。“付丧”是指老旧的物件因不再使用而被魂灵附着变成了妖怪。比如涂佛、灯笼鬼、骨伞、木魅等。无论是名称还是成精方式都与华夏的“魅”基本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现今日本传承的妖怪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付丧神。】

【如,“白容裔”是破旧的抹布年久化成的妖怪;“暮露团”是旧和服化成的妖怪;“云外镜”是镜子历经百年后化而成的妖怪。还有“瓶长”是祭祀用的酒瓶和花瓶化成的妖怪。】

【“瓶长”是日本古代祭祀时用来装米糠酱的瓶子,相传长长的瓶子装满了米糠酱就是装满了长久的福气,可以用来祈福。可随着时代发展,各种祭祀仪式逐渐消失,这种瓶子也被人遗忘了,就化成了付丧神。】

“这不就是物老成精吗,还叫什么付丧神,说得好像不是华夏的东西一样。”清朝,纪晓岚听着所谓的“付丧神”恍然大悟。

他的作品里也有类似的,什么擀面杖年老成精,门栓年老成精,都是因为年岁太久但是不再使用化为妖怪。

而这些妖怪在华夏自古以来的精怪中非常常见。

《崆峒问答》曰:“人之假造为妖,物之性灵为精,人魂不散为鬼。天地乖气,忽有非常为怪,神灵不正为邪,人心癫迷为魔,偏向异端为外道。”又曰:“妖则去其人。“其意在于妖是由人造或者人化成的,而是我们说畜生植物是成精,而怪指的是异物。”

在华夏古代典籍的定义中,植物、动物生了灵就是成“精”,物品生了灵就是成“怪”,所谓的付丧神,在纪晓岚眼中,都是“怪”。

【日本鬼神文化中有大量的付丧神也与时代背景有关系。日本因为地理环境,比较依赖海外贸易,海外运来大量外来物品,抢占了日本国内的市场。老一辈的日本人因为物资匮乏非常爱惜物品,因此借着付丧神的概念来提醒年轻人爱惜物品,这也形成了日本的“惜物”文化。】

赵光义对日本人的这种作法非常欣赏:“名义上是写鬼,实际上都是写人。哪怕是鬼怪故事,本身也应该起到教化作用。”

就像他让人修《太平广记》,也收录了大量的神仙志怪故事,但并不是因为自己喜好,是为了教化之功。

比起枯燥的教学故事,神仙志怪的教化故事听起来有意思多了,所谓寓教于乐,不正是如此?

赵光义摇头晃脑,欣赏着面前刚刚成型的《太平广记》非常得意。

天幕肯定要夸他,这本书集宋和宋以前的唐传奇、魏晋志怪小说于大成,若不是这本书,多少故事都失传了。

【日本的鬼怪文化不止是受到大唐影响,还有唐时以前的,比如汉朝。】

【“怪哉”是华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怪虫,最初在汉朝的《东方朔传》有记录。】

【宋朝《太平广记》汇总了许多古代典籍,其中就包括《东方朔传》。文中记载:“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是怨气所化,入酒可溶。”这也就是华夏“怪哉”最早的记录。传到日本后,鸟山石燕在《今昔百鬼拾遗》中仿照“怪哉”创造了“否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