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437)+番外

大唐时期实行铜币与布币两种货币,铜币就是“开元通宝”,布币就是布匹,其中缣帛是名贵布料,在大唐可以当做货币使用。用40匹缣帛换取一匹战马,可以说是价格相当昂贵。

在安史之乱前,朔方节度使王忠嗣每到互市时,就故意报出高价,以高额利诱少数民族来交易马匹。

哪怕当时有少数民族不愿意卖,在其他少数民族与大唐交换了高额利润后,也会起竞争意识,也与大唐卖马。

大唐就择优买卖,买下良马作为汉军战马。

.

在安史之乱之后,大唐进入藩镇割据阶段,此后再进行外贸交易时期,大唐就成了被动方。

比如回纥故意将病弱无力的老马卖给大唐,唐朝廷不但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拒绝,还因为马匹的昂贵价格导致国库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

“陛下,回纥使者又带马匹来了。”唐代宗时期,负责互市的官员急急忙忙派人禀报朝廷,“说是要进行互市交易。”

一听到这个消息,唐代宗差点厥过去:“又来了?”

“带了多少?”

“臣看着,至少万匹!”

“又是万匹!”唐代宗想起空荡荡的国库,就一阵阵的揪心,怀着不切实际的念头追问,“是良马吗?”

“不是。”信使提到这也很生气。

往年来,回纥卖马也很有心计,为了让大唐源源不绝地从回纥买马,卖给大唐的是骟马,也就是阉割之后的马匹,无法与大唐的马进行配种。

而大唐的马不经过良种优化,本土的环境也不适合养出高大健壮的马匹,只能继续购买西域马。

但是现在,回纥越来越过分了,不说骟马,甚至连年富力强的马匹都没有,尽给病弱无力的老马病马,他都怀疑是回纥军中退役不要的马,故意送到大唐逼迫他们购买。

但是,大唐如今偏偏没有实力拒绝,上一次拒绝,回纥人故意在长安打架闹事,就是逼迫朝廷再开互市。

信使愤怒中含着憋屈:“回纥说,马都带来了,不买的话也带不回去,马若是乱窜,窜到长安城就不好了。

“这是威胁!

唐代宗同样感到憋屈,但是为了朝廷安稳,不得不忍下这口气,花钱买平安:

“不行,最多只买6000匹,尽量挑好的。

最终,回纥带来一万匹马,大唐买下6000匹,尽管大唐此时完全不缺马。

.

李世民再次被创。

憋屈!

太憋屈了!

看着唐代宗用国库的240000匹绢帛去换6000匹老马,李世民觉得这辈子都没做过这么亏本的生意!

不光是皇帝憋屈,大臣也憋屈,女人们也憋屈。

“女子辛辛苦苦纺织布匹,竟然被蛮夷逼迫换老马病马? 上官婉儿不复往日的淡然,脸上燃烧起熊熊怒火。

太平公主不知道那唐代宗是谁,只觉得帝王无能且废物:“换做是我,我哪怕做生意,也得派人藏在贸易使团来一波暗杀!

而且互市上故意设置陷阱暗杀少数民族首领的,汉朝时期就有了。

武曌慢悠悠喝了一口茶,欣赏一番女儿的怒火,最后才问道:“现在,你还觉得一定是李家的人才适合当皇帝吗?

太平公主被问的一阵哑然。

在天幕出现前,她其实更支持李家人继位。但奈何李家的皇帝不争气,一次次让自己打脸。

真是,气死她了!

【曾经,大唐的军马无敌,横扫四方,成就了李世民“天可汗 的威名。】

【然而到了末年,战马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晚唐覆灭。】

【这充分说明商业,与政治、军事实力,是深深挂钩的。】!

第109章 第 109 章 商业与货币9

【在唐朝时期,商贸活动兴盛,还有一个特色,有了五花八门的集市。】

听到集市,刘秀有些怀念地想起了西汉末年时期的集市:“前朝末年也有专为太学生开设的集市,没有墙壁也没有屋子,太学生不顾身份依期集中在那里进行交易,也挺好。”

听到太学生的集市,立刻有大臣反对:“大汉自古以来重农抑商……”

刘秀笑眯眯看着那位大臣:“大人家中就不经商了?那你家的粮食与布匹如何卖出去的?”

大臣犹豫起来:“这……”

其他想要出言的大臣看到刘秀的态度,默默退了回去。

刘秀笑眯眯,可不代表他是个好脾气的。

对于大臣们为何阻拦太学生行经商之事,为何打压商业,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信儒家的重农抑商,而是不想被人抢市场。

西汉末年的起义者,并不是秦末陈胜吴广那样被逼服役的底层农民。

许多本就是当地豪强和投机的商人。

西汉末年,官商勾结,历史仿佛是一个轮回,每个朝代开始都是重农抑商,但是朝代末年,最终变成官商勾结。

东汉末年如此,唐末的起义者王仙芝和黄巢同样是私盐贩子,而且不是一般的私盐贩。

王仙芝是濮阳私盐贩,黄巢是当地的私盐贩家族,几代人贩卖私盐,落榜之后就回家继承了盐帮老大的位置,起义时许多参与者都是自家贩卖私盐的亲戚。

贩卖私盐在古代是属于杀头的大罪,但是依然有人铤而走险。私盐贩子为了高额利润,胆子大,人脉广,而且多拥有武装势力,比如盐帮,人多势众武力强大,太平时期是帮会牟利,王朝末年摇身一变就成了起义军。

还有吴越的创始人钱镠,唐朝末年曾贩卖私盐为生,后来投军;元朝末年盐枭出身的方国珍、盐工出身的张士诚,同样也是私盐贩。

【唐朝时期,草市兴盛,主要是长江一带和北方农村有,朝廷有了专门的“草市尉”来管理。】

草市,源于东晋,南北朝增多,唐宋兴盛。

起初,是乡村的农人出售草料和木柴,为了搬运方便,便在城郊的空地上做交易。

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交易地点。

村人在交易点搭建起来茅草屋顶的草舍,临时的集市一眼看过去全是草屋顶,因此叫做“草市”。也因为这些集市是非正式的、草率的。

.高高的城墙外,一片农田旁边的土地上,盖着简单的几排茅草顶的亭子。

这个位置,既距离村子近,方便运货,也距离城市近,方便城里的人出来买货物。

不是每个城池都有长安街那样开阔的地方方便举行贸易的,也不是每个想卖货的农人都能在城里找到合适的摊位。

在折中的情况下,一些临时的、占位置的农家货物,都被挑来城外这片地方集中买卖。

起初连草亭子也没有,后来想着下雨天也好遮遮雨继续做生意,就修了很多草亭子。

老农上山砍完柴,挑着两大捆木柴来草市售卖,一放下就熟练地大声吆喝:“卖柴火咯!”

城里大户人家的管家,直接驾着牛车过来,到老农面前跳下来,问道:“多少钱?”

农妇挽着竹篮:“卖鸡蛋,老母鸡下的土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