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367)+番外

“这是酒?”大唐,白居易看着白酒不可思议道。

他写诗“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并不只是形容,是因为那刚酿好的新酒,还没怎么过滤,酒面有浅绿色的泡沫,看起来细小如蚁,故称为“绿蚁”。

这个时期的酒类似后世的米酒,微甜,酒精度不高,也有些浑浊。

但是天幕开始用简单的工具演示酒精提纯,白居易,还有许多对酒感兴趣的人都开始想。

白酒可以提纯酒精,那么浊酒是不是也可以提纯白酒?

“酒精”听起来就是“酒之精华”,本就是取之于酒,那么白酒取之于浊酒也不是不可能。

“小二,买一坛,不,三坛酒水来!”白居易兴致勃勃掏钱,却见到酒楼同样有其他人在买酒。

天幕已经把酒精提纯的视频都给放出来了,大家不回去尝试一下,都对不起大唐风流文人的动手能力。

与此同时,秦朝的夏无且一声激动到颤抖的声音:“陛下!”

嬴政颔首,带着霸道帝王的“宠爱”:“宫里的酒随便用。”

夏无且更激动了,医家弟子也很兴奋:从没有如此阔绰的时候,用宫里的酒随意做实验,太大方了,太感动了!

汉朝,刘彻同样非常大方,给与了义妁特权使用宫中御酒的特权;

唐朝,李世民虽然有些心疼自己都不敢放肆喝的酒,但是也知道酒精的重要性,让太医研究酒精的同时不忘提醒精简点用,唐初粮食有限……

还有宋朝,明朝,清朝……

【提起《三国演义》说远了点,主要是四大名著看了好多遍,童年的记忆太深入人心了。现在我们回到军事。】

荆咕发现有点偏题了,赶紧回到秦汉军事制度上。

【秦国开创了歼灭战,汉朝开创了闪电战!】

【提起大秦不得不提白起,提起汉朝就不得不提卫青霍去病!】!

第92章 第 92 章 武术与军事9

【华夏古代十大名将,汉朝一共占了三:韩信,卫青,霍去病。】

【都说打仗打得其实是钱,所以在写卫霍战争之前,先写写汉朝的战争条件。】

【汉朝是封建王朝里持续时间最长久的,也是明君辈出、名将辈出的朝代。】

【同时,汉朝也是第一个与北方游牧政权匈奴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战争的中原王朝。】

与匈奴几百年断断续续的战争,汉朝实践了各种战争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最早的“车营”便诞生在这个时代。

不过,因为游牧民族的骑兵更为迅速,战车对地形要求苛刻,机动方面难以匹敌,面对骑兵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最终在汉武帝时代,战车逐渐被淘汰,随后相当一段时间,战车再也没有作为独立军事力量出现在战场。

但这并不意味着战车完全没用。

到了明朝,随着火药与金属处理技术成熟,有了金属管形火器,有了专门的火器营——神机营,战车焕发新的生命力,再次有了专门的编制——车营。

明朝的车营更为出名,后世在说起车营都以为是配合火器那种,但必须得为汉朝正名一下,“车营”其实起源于汉朝。

.

“大汉也会有火器,日后大汉的车营定然比大明更好。”刘彻听到后世都觉得明朝的车营更出名,不高兴了。

老祖宗的东西怎么能被子孙抢走,那明朝皇帝太不孝了,竟然抢老祖宗的名声。

“大明的神机营配合车营才叫无敌,老祖宗的车营已经被淘汰了,淘汰自然有被淘汰的理由。”朱棣则是非常自信,神机营,车营,他都有,都很厉害,嘿!

被忽视的秦朝,嬴政:“……”

“大秦的车营,怎么就被完全忽视了?”

——历史学家猜测,根据从春秋战国到秦朝使用战车的情况,以及秦始皇陵兵马俑里的战车来看,大秦应该也有“车营”,但是并没有史料记载,目前并不确认秦朝时期战车是否独立成营。

【西方史学家有一种观念,认为东方的马车是西方传入的。因为从目前的考古看,两河流域文明开始使用畜力,比如牛马驴。并且在公元前3500年的乌鲁克文化遗址上,出现了象形文字“车”。】

【华夏使用“车”的历史要比两河流域晚,目前发现的考古遗迹是在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600年的偃师二里头夏代遗迹中发现了最早的车辙,两辙之间的距离为1米,车辙长5米,这也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华夏先民最早使用车的最早痕迹。】

【因此有些西方学者认为,车是从两河流域传入华夏的。】

“这西方人真是什么都抢。”扶苏语气十分厌恶,“文化,历史都不放过。”

“抢走了华夏的珍宝文物,抢走了书籍画卷,连历史和起源都不放过。”嬴政同样不喜欢西方,但是他想得更深远,很快就察觉到对方的目的,“这是要断华夏文明的根!”

不同于华夏,哪怕是草原民族的元清在抢夺皇位后都要老老实实修前朝史书,学汉文化汉语言,西方的侵略就是否认和覆灭其他国家的文化,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覆盖。在西方殖民非洲美洲时,不少国家都丧失了自己的语言与文字,最终将西方文明的殖民深深的烙印在了自己的文化里。

就如同日本,哪怕它口口声声说是继承了唐宋文化,但是当它侵略东北,在东北开日本学校,让华夏的孩子学日文和日本文化时,就昭示了它的目的不纯,就是妥妥的侵略,与西方列强如出一辙。

嬴政与李斯商议一番后,有了新的决议。

“愚民果然是不合适的。”

如果连百姓都不知道自己的根,不知道自己的历史,那还有秦人,有汉人吗?

“选拔百家中有才者,编写史书,随后印刷成书,昭告天下。”

淳于越心中一动,请示道:“陛下,这史书是?”

李斯:“天幕不是说没有《秦史》吗?自然是秦史。”

“《秦史》,春秋战国,以及夏商周,都要。”嬴政却缓缓摇头,他的目光看向天幕,遥远而深邃,“哪怕有一天大秦依然没有能改变二世而亡,或者三世而亡的结局,但是大秦的历史不能被人遗忘,大秦的律法也不应该被曲解。”

淳于越激动道:“诺!”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

但是正因为浩大,更是让百家动心。

愿意编写春秋战国的历史,也就意味着,他们已经被灭亡的故国,能以另一种方式,依然流传下去。

还没等律令颁布下去,宫中众多的百家弟子和六国之人已经将消息传递出去,咸阳城最先暗潮汹涌,很快消息朝着周边流传。

哪怕还有固执的不愿意为嬴政效力的六国之人,听到编写故国史书,终究是坐不住了。

韩王信就是那个坐不住的人:“韩国历史缺人编写,这怎么能成?百家弟子知道再多,见识有限,文采也有限,总得找个世家子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