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354)+番外

朱元璋看着那些刺眼的国家名称写在地图上,如同看到了大明的领土被列强占领,心痛又愤怒。

“北方变成俄国人和日本人的,东南变成英国人和法国人,大清如此大的地盘,就变成别人碗里的肥肉,肆意切割!”

“真是废物!废物!”

【大侠霍元甲同样是清朝末年的英雄人物,但是,历史上没有“精武门”,只有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体育会”。】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开始,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一共110年,华夏处在硝烟战火中,人民在水深火热中艰难求生,华夏武术也开始遭受质疑与压力。

军阀混战,枪械倒卖,还有了土洋体育之争。

□□输入后结束了冷兵器时代,华夏武术好像显得毫无用武之地,被西方人甚至是自己人放弃和诋毁,各界有志之士纷纷提出“强国强种”。

1904年,梁启超发表《中国武士道》,提倡华夏尚武传统,以强国强民。

此后,一大批研究和开展武术教学的武术社团纷纷建立,1909年,霍元甲在上海创办“精武体操学校”,1910年改为“精武体育会”,以“提倡武术,研究体育,铸造强毅之国民为主旨”,搜寻天下名师,融合百家所长,教授推广武术。

后来“精武体育会”在绍兴、武汉、佛山、汕头、厦门等多地成立了分会,并且朝海外发展。

【精武体育会的办会宗旨,是“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并且以“不准以我之拳头加予同胞身上”为戒律,被武林誉为“精武精神”。】

【除了霍元甲,还有黄飞鸿,不但是武侠宗师,还是一位家传名医。】

【杜心武,斗米观居士,被称为“神腿”,曾担任宋.教仁、孙.中山先生的保镖,飞腿打败过日本相扑者。】

清朝的高手很多,许多都是后世耳熟能详的名字,洪拳、醉拳、太极拳、形意拳、疯拳、红拳等等,基本都是清朝时期成形。

他们不论曾经习武的目的和缘由是什么,不论彼此有什么恩仇,最终都是走向战场。

不是因为朝廷强征,也不是因为斗气扬名,是因为国难当头,是为了保家卫国!

【我们可以看到,从宋朝到清朝,武术越来越成熟也是形势所逼。】

【朝廷总想着打压习武之人,认为百姓习武就成了“刁民,却没想想,若是国家和平,谁会放下家中的农活挤出时间去习武?】

【大敌当前时,帝王逃窜,百官投降,最后是谁义无反顾投奔前线?】

唐朝的《唐律疏议》也有限制百姓私藏兵器的种类,在此之前,想要诬陷官员造反通常不是说私藏兵器,主要是说私藏甲胄。因为甲胄基本上各个朝代都不允许,但是兵器是不同的。

从宋朝开始才禁止民间私藏兵器,甚至连军队都不允许,平时训练也是木刀木剑。

元明清同样如此,尤其是元清,不但禁止民间私藏兵器火器,还禁止百姓集聚,百人以上就当做谋反。

但是当国难国耻发生,百姓意识到朝廷靠不住后,还是顶着一不小心就被当做谋逆造反的压力,开始私下聚会、偷偷习武,用棍棒代替刀枪,用发簪代替长剑,习武自保,也是为了保家卫国。

当国家面临强敌即将覆灭,当军队次次战败官员只顾着逃跑,当贵族们只想着投降保住荣华富贵,正是平日朝廷眼中的“刁民,开始奋不顾身冲向最危险的战斗前线。

【从这些大侠身上,我们能看到“侠客

真正精神:】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第89章 第 89 章 武术与军事6

【前面说过,少林寺在明朝时期,会与官方合作,有重要的僧兵参与到保卫边疆、教训士兵。到了清朝,变成了完全相反的监视警惕。】

明朝还设有官职,这让明朝的僧兵是得到官方认可,并且配合官府打倭寇,彼此之间非常信任;

到了清朝时期,合作变成了互相提防。

乾隆年间,河南巡抚徐绩曾经请少林武僧前往军营教习枪法,随后便遭到了乾隆帝的严厉训斥:“僧人既然已经出家,就应该恪守清规戒律,以柔和忍辱为主,岂能学习武术好勇斗狠?”

不但乾隆皇帝对少林寺是警惕的态度,其他满人官员,比如另一位河南巡抚雅尔图对少林寺就是警戒之意:“少林僧徒素以教习拳棒为名,聚集无赖、□□之人,专意煽惑此等人入伙。”

由于满洲更擅长骑射,一开始努尔哈赤就表示满人是“以武立国”,对汉人习武极为警惕。

从入关以后,清初的统治者就开始严禁民间习武,并且派遣军队驻扎在少林寺附近严密监督,派遣官员入住少林寺。

曾经全国都有分院的少林寺只剩下嵩山少林寺,福建的南少林也渐渐的销声匿迹,少林寺的拳法教习转为地下,但是始终是武术界的一个特殊符号。

.

俞大猷听到这话非常生气。

“我为什么要把自己一身所学重新传给少林武僧,就是希望少林寺能将有用的武术代代相传,传给更多人,能打击更多的敌人保家卫国,这什么清廷怎么如此小家子气!少林寺都约束,谁去打倭寇!”

俞大猷多年从军,正因为从军也更明白,在军中受到的限制太多,许多将士不是没实力,是不能肆意发挥。连他都经常被朝廷的文官上折子骂得不行。

僧兵最大的好处,就是自由度要高许多,朝廷对少林寺类似于后世雇佣兵的态度,需要的时候请来帮忙,不需要的时候是放任自由训练,寺庙的清规戒律也不会让僧兵染上明军里抽烟赌博的恶习,僧兵的质量可是很高的。

戚继光比俞大猷圆滑许多,也更懂政治官场的事,只要稍微一想大清的情况就猜到了内情。

“大清也是闭关锁国,恐怕朝廷也觉得一闭关就没有倭寇了。而且大清是蛮夷入关,就跟蒙元一样,最忌惮的就是汉人习武,自然不会放任少林寺传授武术。”

俞大猷气得一拳砸在面前的石桌上,砸的石桌四分五裂。

【明朝灭亡后,在清朝的高压□□通知下,少林武僧成为了不少遗臣烈士的寄情之地,民间编出了不少少林武僧的故事,比如很出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就是在民间诞生的,把棍僧夸张化了许多,这里面也寄托着对前朝的怀念。】

“朕就知道那些汉人不死心!”对少林寺管理严格到接近严苛的弘历完全不觉得自己哪里做错了,听到这话顿时有了理由。

看,少林寺是明朝遗老遗少的寄情之处,就说要严格管控吧。

【但是,人会在什么时候怀念过去?】

【当然是过得不如过去的时候。】

弘历的脸色垮了下来。

“朕是康乾盛世,怎么不如前朝了?”

天幕自己都说明朝贫穷,说大清富裕,这还叫不如前朝?

【安史之乱之后,唐人会怀念安史之乱之前;大宋南迁后,宋人怀念北宋时期繁华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