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344)+番外

她们就是一群在临安卖艺的“女飐”。

虽然能靠技艺求生存,达官贵人看客也不少,但是地位并不高。

尤其是女相扑手,因为摔跤时要脱去很多衣服,只绑着上下两块布,在儒学与理学盛行的南宋,相当于没穿。

所以女相扑手哪怕年纪大了退役了,很多都嫁不出去,但是可以因为过去的厉害去给一些大家千金当女保镖,或者直接出家去寺庙、道观里了却余生。

但是在看了天幕之后,这些同样心怀侠义的女子开始有了新的思考。

既然天幕都支持民间习武,支持女子习武报国,她们何不也习武然后找机会报效国家?

【可能有人会好奇,宋朝习武之人如此多,为何还是屡屡打败仗?】

【那么首先,得从宋朝的政策说起。】

首先,宋朝朝廷完全不支持民间习武。

赵匡胤对开国功臣都能“杯酒释兵权”,怎么会允许民间习武强大。

宋朝的政策,是“守内虚外”,与清朝的“攘外必先安内”某些角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把自己的百姓当做敌人。

从律法上来说,《宋会要辑稿·刑法》中记载:“江南盗贼间作,盖起于乡间愚民无知,习学枪、梃、弓、刀。艺之精者,从而教之,一旦纠率,惟所指呼,习以成风。”

也就是说,统治者认为,百姓习武会成为“盗贼”,所以要严加禁止。从政策上来说,北宋初年已经有了百姓不得私藏兵器的律令,到后面宋真宗、宋仁宗、宋徽宗等皇帝都有三令五申禁兵禁武,而且还会再民间搜寻兵器。宋仁宗时期,还设立了奖赏互相告密的制度,让民间互相举报私藏兵器私自习武。

宋朝的军事训练也是战后立刻收回兵器,日常用木制兵器训练,除了边军。

到了宋徽宗年间,不但开始全国禁兵禁武,把边军的武器也收缴,这才是为什么金人可以长驱直入——大宋就算有再多的冷兵器、再好的火器,都被藏在仓库里,根本没到边军的手上。

【其次,可以看一眼宋朝帝王对武术的态度。】

赵光义亲自去看京城的八十万禁军,这也是整个大宋最厉害的军队。

赵光义看着大宋军士的训练。

军士们先是排成行列,以击锣为号令,两两出阵格斗较量。

每一组的动作都相差无几,学得正是教头亲自教授的套路。

赵光义对着来观看的契丹使者炫耀道:“我大宋养兵126万之众,光京城就有80万禁军,还有专门的教头训练武术,厉害吧!”

契丹使者先是想着数量,感觉不太对劲。

126万士兵,80万的大头在京城,那边境谁去守?

宋朝外敌如此众多,还战败了数次,这都不重视边防,把大军放在京中,是怕敌人打到京城吗?

“如此整齐,果然厉害!”

契丹使者表面上表示赞叹佩服,再看禁军两两对摔后,开始用木杆互刺,再次奇怪:宋人不是武器很厉害吗,还有火器,怎么训练没看到。日常都不训练如何使用,战场上就不怕不会用吗?

到了晚上,赵光义宴请契丹使者,又请出他的大杀器!

一位能表演抛剑于空中、然后一边跳着一边用剑鞘接住剑的高手!

契丹使者:“……”

赵光义洋洋得意:“使者以为如何?”

瞧,这蛮夷被震慑的无法言语了吧?他这一番炫耀武力到底还是把人吓住了,早知道还是得含蓄点。

契丹使者:“……”

他的眼里闪过一丝轻蔑,快速举起酒杯说出一系列恭维的话语来掩饰。

这宋朝,终究是不如大唐,中原没落了……

.

赵光义对武术颇有兴趣。

比如,经常让高手在殿前表演,鞭枪,相扑等。

宋朝的兵种中有一种叫做“厢兵”,厢兵种有类似后世工兵的兵种,负责修桥铺路、修建城池、制造兵器等内容。

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百戏艺人,他们名列军籍,每月领取粮饷,专门学习技艺表演,管理者叫做“左右军”。

每当宫中宴会时,这些军中艺人就要入殿表演,比试相扑等技艺,按照胜负会增加俸禄或者军中升职。

到了一年一度的大节日,还有全军的兵械表演。

赵光义坐在宝津楼上,高高在上的俯视楼下的禁军的百戏表演,仿佛这样就能超越兄长的武德。

只见军士打扮的十分威武,前面高举着军.旗,随后举起盾牌、木刀列成阵形,随后大鼓轰鸣,伴随着军鼓的激昂音乐,开始变幻阵型!

来了!来了!

赵光义最喜欢的环节来了!

只见大军一会变成偃月阵,一会变成长龙阵,互相搏杀,对抗,看起来十分激烈!

音乐声突然一变,阵型再次变幻,盾牌兵出列,开始与木枪兵两两对抗。

一人拿着木枪表演刺击动作,一人拿着盾牌作遮挡闪躲;

随后还有剑兵、刀兵等各种兵器,五花八门,看起来十分丰富,看得赵光义喜笑颜开。

“我大宋真是文武兼备,人才济济!”

赵光义自鸣得意:“朕亲自教授军士剑舞,还经常去巡视军士的练习进度,辛苦没有白费!”

群臣连声称赞,夸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让赵光义顿时更飘了。

.

公孙大娘之前还在思考自己可不可以真正的习武成为高手,看到后世皇帝把“跳剑”的把戏叫做高手,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算作高手。

“这真的是炫耀武力,不是玩杂耍?”

她可是很有自知之明,舞剑可以,真要上战场,剑刚刚抛出去,立刻被敌人一枪捅死了。

哪怕没上过战场,她又不是傻,骏马那么快,骑兵那么彪悍,甚至不需要骑兵出枪,骏马一撞都可以把自己撞飞。

李世民等君臣同样想到了这一点,齐齐摇头。

“这大宋的皇帝,难怪重文抑武,敢情根本不懂武术也不懂军事。”

其实不懂也不是弱点,嬴政表示,他也不是很懂,他就从没上战场骑马打仗过,但是他会用人。

王翦等武将看着始皇帝感激涕零。

有一个不瞎插手的皇帝,真是太好了!

每次看到宋朝的帝王对军队的干涉,王翦自认为一把年纪什么没见过,但是心态再好也能被活活气死!

【最后,可以看一看帝王对武举的态度。】

武曌创立了武举制度后,持断断续续持续了百年。

唐末五代,因为战乱,武举制度一度荒废,到了宋真宗时期短暂的商议过恢复武举制——只是商议,从未实行;

宋仁宗时期,在庆历新政时期,再次短暂的恢复武举制度,主要考骑射——然后遇到了与西夏议和,立刻废除;

宋英宗时期,再次恢复武举制度——但是依然带有大宋的特色,要求文武并举,不仅要考武艺,还要考试程文,程文包括兵书墨义和策问。

宋仁宗在庆历新政时还试过武学,这是学自大唐的武学建置,但是仅存三个月,庆历新政失败,武学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