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318)+番外

“或许是羲和,或许是帝俊,或许是东皇太一……”

李淳风看着天幕,眼神却已经穿过天幕看向了更遥远的时空。

他喃喃低语:“也或许,是更古老的老祖宗们。”

【公元前100年,苏武在北海牧羊,想要给大汉传信也无可奈何;】

【公元1993年,“银河号”在公海被美国切断信号,想要向华夏求救也传信无门;】

【公元2018年,“鸿雁”星链计划将在太空建立自己的卫星系统,鸿雁传音,星座通南北,全世界再也不会有华夏人无法回家!】

无数正在海外、或者正在西域的百姓、商人,此时齐齐看着这一幕眼里泪光闪烁。

他们大多都是为了生计,不得不远走他乡,在沙漠、在海上冒险。

有时候,为了不迷路不得不跟随着其他商队,不得不听从外邦人的指挥,还是可能被人欺骗,被人拐卖。

假如他们也有这么精确的导航,是不是自己一个人也能在陌生的地方找到回家的路,再也不用担心被拐卖,担心回不了家?

他们有的看着坑钱的带路人,有的看着答应带路却让他们做牛做马的商队,有的看着手上不断旋转根本不停下来的指南针,此时心里一个念头达到了共鸣:

“如果我们也有就好了……”

【我们华夏有“四大发明”,也有“四大名著”】

【更有与四大名著相关的科技发明。】

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写出的大圣,成为了华夏人的童年回忆。

对于大圣被关进了炼丹炉的那一幕,印象深刻,荆咕小时候没少真情实意为大圣委屈。

好在,大圣不但跳出了炼丹炉,还因此获益。

——“你把俺老孙关在炼丹炉又有何用,俺老孙炼成了火眼金睛!”

两眼射出长长金光的猴子在天庭大闹天宫,在天幕上腾云驾雾。

它猛地再一跳,身形从天上落到了地上,落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变成了火箭上托举的一颗卫星“悟空号”。

2015年12月17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它也是华夏首颗空间天文卫星。

“悟空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探测器!它能观测能段是国际空间站阿尔法磁谱仪的10倍,能量分辨率比国际同类探测器高3倍以上。”

小说里的“悟空”火眼金睛,能分辨妖魔鬼怪,“悟空号”同样不一般。

包含塑闪列阵探测器、硅列阵探测器、BGO能量器和中子探测器四个子栽荷,能探测高能粒子的能量、方向和电荷,并具备鉴别粒子的本领,有可能探测暗物质粒子的存在。

“呔!妖精!拿命来!”

“俺老孙来也——”

当悟空号发射进入太空,再次开始在宇宙翻滚,射出自己眼里的金光,在宇宙之间探测——

“让俺老孙看看有哪个小妖怪——”

.

吴承恩大笑:“哈哈哈哈,好!好一个悟空号!”

他的悟空,不但传到后世,还传到了天上,传到了宇宙!

【前面我曾经说过,张衡是邓绥朝代“三圣同朝”的科圣,在现代,他还是一颗卫星的名字。】

【张衡是古代罕见的文理全才,不仅研究出了候风地动仪、浑天仪,还是著名的“汉赋四大家”,文采飞扬,有《一京赋》传世——《东京赋》和《南京赋》,还有表达田园生活向往的《归天赋》和《思玄赋》。】

2018年2月2日顺利升空的电磁监测实验卫星“张衡一号”,就是用于地球物理场探测和研究,通过监测全球空间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沉降等物理现象,来研究地震电磁电离层信息,为华夏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

科学家表示:“以‘张衡一号’,命名电磁检测试验卫星,主要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科技代表人物张衡在地震观测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传承以张衡为代表的华夏古代科学家群体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内置。”

【很可惜,因为古人对地动仪这些科技产品根本不在意,而且东汉处于一个对迷信谶纬到了扭曲的地步,对科学更不重视。在史学家历史资料中更多地记载地动仪的外观,张衡的候风地动仪其实没有留下实物。

现在的地动仪是考古学家王振铎在1951年设计的,关于张衡的候风地动仪到底是因为什么原理,我们至今不知。】

张衡研发地动仪,也是与时代背景有关。

东汉时期,华夏地震频发,自公元126年起,身为太史令的张衡便开始收集全国各地地震的情况与信息。

因为张衡擅长并且喜欢钻研,经过六年的试验与研究,张衡于公元132年发明了人类文明史上首台检测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1700余年。

据史料记载,张衡的地动仪较为灵敏且准确。

公元138年,陕西发生了大地震,与此同时,远在洛阳的侯风地动仪上的龙恰好吐出铜丸,且龙的位置便是陕西所在的西北方向。

所以,侯风地动仪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检测地震的仪器,也是古代伟大科技发明之一。

但是考古团队至今没有发现任何与地动仪相关的文物,在史书上多方位记载过的候风地动仪仿佛仅存在于史书之中。因此,海内外都有不少专家学者纷纷质疑地动仪的真实性。

为了佐证地动仪的功效,1951年,文物局博物馆处长王振铎按照1:10的比例完美复原了张衡的直杆地动仪模型,其中参考了《后汉书》里对候风地动仪描绘的外观,并且参考了英国地震学家米尔恩于1883年发布的“悬垂摆”原理,最后用直立杆原理代替了悬垂摆原理。

在当时,这一成果震惊了海内外,张衡地动仪还登上了人民画报,被编入了历史教科书,一时间成为华夏人的骄傲。

【但是很遗憾的是,王振铎的张衡地动仪是有缺陷的,后来被欧美日本等学者研究推算发现数据不准确,并且日本复制之后发现龙口里面的铜球无法准时降落在正确的方位,哪怕是华夏自己的科学院院士也质疑直立杆原理不可靠,连带着开始质疑张衡地动仪。】

【所以到现在,张衡地动仪已经被移出了教科书。】

【虽然我们的天上有了“张衡一号”卫星,但我多么希望,地下也能出土一个真正的张衡候风地动仪,能够向全世界骄傲的证明,我们华夏的候风地动仪才是全世界第一个地震监测仪器!】

邓绥比张衡还着急:“竟然失传了,这怎么能行!”

她执政期间三圣同朝,“纸圣”蔡伦造纸术到后世演变出那么多的造纸法,还因为造纸术推进了印刷术和书籍文化的发展。

“字圣”许慎的《说文解字》千年流传,已经被印刷了许多个版本,天幕也多有引用,说明后世同样在使用。

这一切都是本就喜爱文学的邓绥想要看到,并且高兴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