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303)+番外

徐皇后没有再劝,她看着天幕,有预感,这一次,大明的戏份不会少。

毕竟,大明的火器发展并不差,但如果一直这么强势下去,还有满清什么事?

【在东方,蒙古人成也火药,败也火药。】

【蒙古人灭金用了22年,灭西夏用了21年,毁灭中亚的喀拉汗国和花剌子模国用了2年,毁灭美索不达米亚建立伊尔汗国用了8年,征服俄罗斯建立金帐汗国用了15年,征服基辅诸公国仅仅用了5年。

征服南宋,用了40多年。】

南宋不单单坚持了40多年,在钓鱼城之战中,还钓上了一条大鱼——蒙哥大汗!

这位曾经横扫欧洲、因为手段残忍作风强势,曾经把欧洲十字军的耳朵割下来装成一袋袋当战利品的大汗,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长子,也是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口中的“上帝的罚罪之鞭”。

蒙古大军在西方所向披靡,结果回到南宋,被困在了巴蜀之地。

蒙古大军围困钓鱼城一年之久依然没能拿下钓鱼城,蒙哥大汗亲自上前擂鼓,结果钓鱼城守军见到战况危急,点燃火炮引信,一炮就把蒙哥大汗给炸成重伤,不久就一命呜呼。

但是,这一位大汗在南宋的钓鱼城被一炮炸死,死的太过突然,后继无人,正在征战欧洲的其他大汗齐齐赶回来夺位,才导致欧洲幸存下来。

蒙哥大汗的死亡,成为了影响世界的历史事件,使宋朝国祚继续延续了20年,也使得蒙古军队在叙利亚战败,欧洲人高兴地普天同庆:“上帝的鞭子折断了!”

【元朝只善于征战,不善于文,这也让他们的强大昙花一现。】

【元朝建立后不到百年,起义军遍地,真正的农民起义军朱元璋用火器将成吉思汗的后裔赶回成吉思汗起兵的草原。】

洪武年间,朱元璋听到天幕提起自己,颇为得意。

“火器当然好用,鄱阳湖之战,朕靠火药击败陈友谅,苏州之战,朕靠火铳击毙张士诚兄弟张士信。”

所以他不但重赏献上火器的民间火器专家焦玉,让他继续监制火器,还在登基后继续研制发展火器。

洪武时期的火器制造水平,在当时的世界时首屈一指的。

官府规定,每一百户,火铳手10名,刀牌手20名,弓箭手30名,枪手40名,火铳兵已经占到步兵病重的十分之一,整个大明军队装备的火铳高达18万支。

永乐年间的朱棣同样自信。

“朕的神机营也不比父皇差!”

神机营下有神枪、快枪、单眼铳、手把铳、盏口炮、碗口炮、将军炮、单飞神火炮、神机箭等,专门有对应的士兵专习枪炮。

而且,神机营比16世纪西班牙创建火.枪兵要早一个世纪左右,是世界上最早的火.枪兵建制。

在明朝永乐年间,火铳的月产量达到8387支,年产量上万,火器兵种达到步兵总编制的三分之一。

到明朝中后期,除了京军十万大军有六万火器手,边军也有大量火器,民间的民兵同样开始有火器,论火器普及绝对不低。

【但是为什么明朝火器这么强大,后面还要学习西方的佛郎机,仿制西方的红夷大炮呢?】

【当然是因为,开始落后于西方了。】

朱元璋的笑容开始消失。

天幕真得是,就不能让自己骄傲久一点吗。

然而这样的落后,同样与朱元璋有关系。

一统天下后,朱元璋被当做“神物”,火器研制变成了朝廷统一严密控制,地方和个人禁止涉足。从火药配方到火铳的制作技术和工艺流程,深藏于宫廷,这导致虽然数量看起来在不断增多,但是火器技术毫无进步。

到明朝中后期,因为朝鲜、日本的战争频繁,明朝开始重启火器战备,结果此时技术和人才断档,出现了诸多的“炮祸”。

1593年,万历年间火药库爆炸;

1626年,天启大爆炸。

1629年,崇祯大爆炸……

明朝的京师火药库不断爆炸,每一次都是惊天动地。

历史上诸多猜测,原因其实很简单,是工部王恭厂的火药库爆炸,而爆炸的原因与宋朝时期技术发展研制不足不同,是因为官吏腐败,导致当时的火药储藏条件恶劣,管理出现很多漏洞。

比如天启大爆炸,当时因为仓库管理不善,火药受潮结块,有不懂的小吏竟然想用斧头把火药劈开,一斧头下去,摩擦出火花,直接点燃了仓库的所有火药,来了个连环大爆炸……

总而言之,其实不是“炮祸”,是“人祸”。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临危受命,打赢了北京保卫战。这一次战役中,神机营立下大功,也先的弟弟被枪炮打死。

从此,大明开始再次重视火器技术,火.枪火炮成为了明军的主要武器。】

【可惜,终究是迟了。】

【当葡萄牙的佛郎机大炮传入时,大明这才发现,自己的火器已经落后于西方,开始仿制佛郎机。】

【天启年间,红夷大炮传入,大明开始仿制红夷大炮。】

【从发明创造到仿制购买,可以看到明朝的火器,其实是不如宋朝的。】

官办最大的缺陷,就是一切火器是否得到发展并不是取决于火器是否厉害,而是取决于帝王的喜好。

官办的军器监并非没有人才。

嘉靖年间,曾铣从山东调任三边总督。

这位总督对火器很有兴趣,发明了地雷,亲自主持研制火器,还研发出火车地炮各种火力强大的大型火器,想要收复再次被蒙古占领的河套地区。

但是还没等到他一展身手,曾铣死于嘉靖和严嵩之手。

他死后官吏去抄家,才发现他家徒四壁,自己所有的私人钱财都拿去研制火器。

.

明朝嘉靖年间,朱厚熜在后宫,一身道袍不像皇帝更像道士,端坐在炼丹炉前,闭目修道。

小太监低声前来传讯:“陛下,曾铣上奏折《请复河套疏》。”

跟随帝王喜好,同样穿着一身道袍的严嵩看着朱厚熜闭着眼睛没听到一般,主动挥退小太监:“陛下在炼丹,无事不要打扰。”

没隔几天,又有人前来。

这一次,不止是小太监,首辅夏言一起跟来,虎视眈眈地看着小太监把折子递上去。

小太监再次递上折子:“陛下,夏首辅支持曾铣再上《重论复河套疏》。”

朱厚熜微微皱了皱眉,夏言怎么也掺和进来?

严嵩瞅着朱厚熜的脸色,迅速批评道:“陛下即将得道成仙,说这许多杂事作甚!”

朱厚熜睁开眼睛,冷冷地看了过来。

“所为河套之事?”

严嵩连忙道:“陛下,收复河套会轻启边衅,导致战乱兴起,民间死伤无数,百姓民不聊生,实在是劳民伤民啊!”

夏言早有准备,严词厉色:“河套地区乃是我大明养马重地,若是不收复回来,大明战马都不够用。”

严嵩却道:“大明有神机营,有火器火炮,有没有马匹无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