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262)+番外

更不用说在艰苦条件下战斗的士兵。

他们高喊着“大刀朝鬼子头上砍去”,虽然热血,同样凄凉,因为那时候华夏军队的枪支弹药不足,不得不使用冷兵器替代。

1940年,百团大战时期,足足三个月的高强度战斗中,一名战士发射不足10枚子弹,平均十天开抢一次。

是为了秀枪法吗?

不是,是因为条件最艰苦,每一颗子弹都要消灭一个敌人,以致于被西方人戏称为“三枪八.路”,意思是人均只有三枪子弹,三枪之后必定拼刺刀近身战斗。

战士们为了能一枚子弹都不浪费,只能选择更近一点,离敌人更近一点,也离危险更近。

但是更近,也就意味着暴露的风险越大,这个时候百姓的重要性出来了,那就是当地百姓的极度配合与打掩护。

还有百姓冒充汉奸,给日本人送食物,结果在食物里掺杂巴豆,把日本人全送进茅厕后趁机带着战士进村反击。

所以抗日战争也被叫做“人民战争”,发动全国人民的力量,打赢了武器比华夏先进许多倍的日本侵略军。

【曾经,稻谷要被人类驯化,收敛了自己的锋芒,现在开始重新进化,已经有稻谷长出了新的锋芒。】

【谁知道,未来的植物会发展成什么模样?】

野生的稻谷稻粒是黑色的,一成熟就会随风脱落,隐藏在稻田中。而且为了避免被动物食用,会长出芒刺,就像小麦的麦芒一样。

人类经过许多年才将稻谷驯化,驯化后的栽培水稻褪去芒刺,并且附在稻杆上,可以方便人类更好地采摘食用。

它失去自己的锋芒,换来的是人类帮助它遍布大江南北,世界各地。

但是当它足迹遍布世界后,现在出现了新的变种——科学家称之为“杂草稻”。

杂草稻的习性越来越像野生稻靠拢,长出芒刺,成熟脱落,像野生稻一样,保护自己的种子不被食用。

.

直到此刻,帝王们才感觉到:天幕的锋芒毕露!

这才是她真正的目的!

口中说的是农耕、农作物,其实一直指代的是农民,是天底下人数最多的庶民,是阶层中看起来最好欺压的底层。

【从野生稻到栽培水稻,再到野生稻返祖生长,像不像一个帝国的循环罔替?】

【我们起于农民阶级,但是当站到高处,又开始打压农民,最后再被农民推翻统治。】

朱元璋感觉那野生稻的芒刺像是扎在自己心头,再听到天幕这话,觉得被扎的更深,更痛了。

这确定不是在嘲讽大明嘲讽他吗?

【即使有一天,人类灭绝,动物灭绝,可能植物反而会活得更好。】

【就像现在,哪怕封建统治阶层已经全没了,没有皇帝,没有贵族,但是国家没有崩溃,百姓反而过得更好。】

“没有皇帝反而过得更好?”

唐朝末年,黄巢从天幕暴露了他的诗歌开始,敏锐地躲了起来,决定把起义提前。

他听得出,天幕对农民起义是持鼓励的态度,那说明他做得没错!

既然如此,为何不干一把大的!

当听到后世的状态,尽管早已从天幕对帝王毫无敬畏、还带着调侃的语气猜测,后世的帝王或许很开明,或许直接大权旁落,或许是太后干政女皇当权,但也没有此刻天幕明明白白说出没有皇帝没有贵族来得震撼。

“没有皇帝,没有贵族!”黄巢眼神熠熠生辉,亮的仿佛是最黑暗时期天边的启明星,“没有贵族,大家就可以平等地靠着科举考试去当官,都没有特权,谁都不能看家世看名字!”

他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要走的路!

【连农作物都能生出抗争之心,统治者又凭什么认为,被当做野草的农民百姓不会抗争?】

【就像那些在国内不被重视的植物一样,你凭什么认为,外国人也不重视?】

被压迫的农民齐齐心头剧烈震颤。

是啊,凭什么他们不能抗争?

建国的皇帝不都是从前朝末年抗争才走上如今的地位吗?

他们若是也举兵起义,是不是也可以摆脱现在吃不饱饭的地步,变成人上人?

一时间,农民的心乱了。

他们握紧手中的铁搭、锄头,如同紧紧握住的是起义的兵器,是绝地抗争的武器。

.

“天幕此话一出,天下必将动荡!”董仲舒快速向刘彻提议,“还请陛下早做安抚!”

刘彻同样想到了这一点,董仲舒以提议,立刻应允,并且传令下地方官吏,文臣武将一起行动起来。

一直被忽视的隋朝时期,杨坚拖着自己不成器的儿子,指着天幕道:“你们听到了吗?听到了吗?”

他一手杨广一手杨勇,几个败家子本质上竟然都是贪图享乐的,这让真正做到了勤俭一生的杨坚怎么也不能接受。“把百姓不当人,就会被百姓推翻!你们享受的时候就不能带点脑子吗?”

大唐时期,李隆基很慌,因为民间的起义比他想象的来得更快。

“朕已经改了!朕已经改了!”李隆基觉得很委屈,事情还没发生,怎么能反自己呢?

“陛下,百姓说土地被占了……”还没被贬的姚崇冷冷地瞥了一眼李隆基身边的宠宦,“被高力士的人占了,说您任用奸臣……”

李隆基有些不舍地看向立刻跪下求饶的高力士:“这……”

宦官没有靠山,说话又好听,废了宦官就相当于自废手臂,怎么舍得?

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

各朝各代,都有了大大小小不同的起义军,声势有大有小,但很明显给了自以为愚民政策很成功的帝王们当头一棒,不得不立刻想方设法安抚百姓。

【华夏不缺劳动力,一直人多地少。国外很缺很缺,一直是人少地多,到处抓人去美洲。】

【在明清闭关锁国期间,不少渔民因为过不下去偷渡出海,再也没有回来。清朝末年战乱时期,又有一群华人出海定居海外。在那个战乱时代,出海后能活下多少人全凭天意,但是为什么还要离开,还不是因为在自己的祖国活不下去,只能出去找出路。】

闭关锁国锁的是渔民的海上生存路,一点也不影响贵族们享用海外的奢侈品。

但是渔民没了活路,只能选择去当海盗,或者彻底离开华夏,定居在东南亚、南亚等地。

华夏人本性一直有乡土情结,有些华人死在海外,依然想着落叶归根,埋骨家乡,这也可以见到被迫出海时经历了多大的压力和无奈。

而这些压力,是来源于上层统治者的步步紧逼。

.

广州地区,在朝廷眼中的海盗郑一嫂与当地渔民相处和谐。

他们互相交易生活用品和海上捕捞的大鱼,渔民给郑一嫂透露清军的剿匪动向,郑一嫂给渔民透露洋人匪盗的动向,让大家及时躲避。

听到天幕的话,郑一嫂突然有些恍惚,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