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230)+番外

在民间,桃子同样深受人们的喜爱。

“桃”经常出现在陶艺、年画、雕塑、绘画等各种民俗艺术品中,并一直流传至今。

与桃子相关的木版年画中,各种题材。

《连年福寿》《一品三仙》《五福寿为先》,都是以“桃”为长寿主题。

桃子寓意长寿和活力,桃木有辟邪之意,桃花寓意美丽,各种赞美,让华夏文明与桃文明已经融为一体。

【咕咕我在搜查桃子的资料时,看到了有关桃子历史的新历史。】

天幕放出了一条科研新闻图片:

2010年,在昆明市北部汽车客运站附近公路施工现场发现了8枚保存完好的桃核化石,经过科学测定,该桃核化石距今约有260万年,这一发现将桃子的演化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这些桃核的形态特征与现代桃十分相似,但由于缺乏对整个植物形态的认识,研究组将化石种定为“昆明桃”。

【目前关于“昆明桃”的具体信息不多,不作补充。或许有生之年,我们可以看到新的研究报告,追溯出桃子在裸子植物时期的模样。】

【接下来,我们说说柑橘。】

【柑橘,原产中国,是橘、柑、橙、金柑,柚、枳等的总称。】

古代柑橘同样特别珍贵。

古籍《禹贡》记载,4000年前的夏朝,我国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生产的柑橘,已列为贡税之物。

周代,楚国将橘作为社树,用于祭祀,是“封疆之木”,乃社稷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就曾写下国人的第一首咏物诗《橘颂》。

秦汉时期,柑橘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

《史记》里记载:“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桔柚之园”,说明楚地的柑橘与齐地的鱼盐生产并重。

【我们学过的课文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里,晏子使楚时,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来比喻人的习性会因环境影响而变。】

【不过这里科普一下,“枳”和“橘”其实不是同一种之物。“枳”又名枸橘,俗称臭橘,果肉少而味酸。橘和枳都属于芸香科,但不同种;橘不会变成枳,古人认为二者是同一物有所误会。】

【不过这也不能怪古人,实在是,柑橘是个非常庞大的家族,哪怕是现代人也容易分不清。】

天幕直接放出了一张柑橘的“族谱”,来展示柑橘科复杂的“伦.理”大戏。

首先是三位柑橘老祖宗:香橼,橘子,柚子。

然后柑橘科中的任意两位,都能杂交出新品种,也就导致柑橘家族完全不受限制,种类越来越多。

起因是华夏南方人,觉得柑橘好吃,把好吃的品种种在一起,就杂交出了许多新品种:

比如,橘子和柚子结合,有了橙子;

柚子和橙子结合,有了青柠;

橘子和香橼结合,有了莱檬和粗柠檬;

橙子和祖先香橼结合,有了柠檬;

橙子和祖先柚子结合,有了葡萄柚。

……

不是所有水果都可以这样任意两两组合,但是柑橘科是,这也是它们独特的天赋,是柑橘家族壮大的主要因素。

在不断地两两结合繁殖新品种的过程中,柑橘科基因突变还出现了意外,柑橘家族多出了一位特殊的新成员——脐橙。

脐橙只有果肉,没有种子,相当于没有生育能力的太监,成为了柑橘家族中的孤单后裔。

这个时候,就靠人类上场了。

早在脐橙出现前,人类已经发明了嫁接术,脐橙就是靠人类的嫁接之法,让它没有种子也可以继续繁衍,并且成为了人类社会里非常受欢迎的柑橘科“明星成员”。

.

“嫁接啊!”汉朝,氾胜之先是被五花八门的柑橘家族震惊,接着就被嫁接术启发到了。

汉朝既有柑橘,也有嫁接术,只是目前多用在瓠瓜种植上。

比如用布将十棵种子长出的十根茎捆在一起,用泥封住,几天之后,这十根茎长在一起,再通过修剪留下最强壮的一根,这样结出的葫芦就比普通的葫芦大十倍。

原来用在水果树上也可以。

氾胜之看到天幕上放出的柑橘嫁接术,是用脐橙的树枝斜切面,嫁接到其他健壮的柑橘树枝干斜切面上,然后用布条绑住,等一段时间,破开树皮的两个斜切面会长到一起,不需要布条也可以继续生长,用柑橘树的营养来帮脐橙结果。

“柑橘科两两结合原来都可以,那两两嫁接是不是也都可以?这里的结合是授粉还是都是嫁接?”

氾胜之越想越兴奋。

天幕让他出名后,现在很受陛下重视,完全有条件去做实验。

这就去试试!

北魏时期,果树嫁接已经进步了很多。

贾思勰回忆着梨树的嫁接之法,感觉与柑橘科的嫁接已经基本吻合,而且梨树嫁接之后结果比实生苗更快,想必柑橘科嫁接也会有更大的优势。

可以试试!

.

唐初,那农人家中的两姐妹一人看一人用树枝刮锅底灰,在墙上画下嫁接过程。

尽管她们看得眼睛眨都不眨,还是怕忘记。

“说不准叔叔伯伯他们也会想去嫁接。”妹妹有些不安。

姐姐摇头:“不会的,要交税了,他们正忙。”

相比起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两个弱许多的女孩子去做柑橘树实验,也不会耽误农活。

在农人眼里,到底还是田地和粮食最重要。

“必须成功,不能失败。”姐姐快速画完,拿出镰刀和树枝,比划着削树皮应该削成什么深度。

“好像只削掉了表皮……”

“是吗,会不会太浅了?”

“我也不确定……”

两姐妹商量着,姐姐期期艾艾看着天幕,果树还没讲完:

“要是天幕能放得更详细一点就好了……”

【时间不断往后发展,当古人见到的柑橘种类越来越多后,开始能辨别不同的柑橘科,在著作里也反映了出来。】

【南北朝时期,古籍《异苑》中已经区分出了“柑、橘、橙、柚”。

南宋时期,韩彦直于1178年,撰写《橘录》,里面记录了27种柑橘,这也是世界首部柑橘专著,足以说明华夏的柑橘种类之多。】

南宋韩彦直算是发现了,后世十分注重实用性,而且是方方面面。

无论是农耕,植物,还是诗词,小说,都会认真钻研。

这种态度让他作为原作者自然十分高兴,觉得没有浪费自己的一番心血。

“既然这么喜欢,我要好好写,再多写一点!”

天幕可是说了,这是世界上首部!首部!

才27种怎么够,天幕前面放了那么多种柑橘,他定然还有遗漏的,不奋斗出个100种浪费上天幕的名气!

【还是南宋韩彦直,他的《橘录》也记载了古代最详细的柑橘嫁接技术:

“取朱孪核洗净,下肥土中,一年而长,又一年木大如小儿之拳,遇春月乃接。取诸柑之佳与桔之美者,经年向阳之枝以为砧。去地尺余,留锯截之,剔其皮,两枝对接,勿动摇其根。掬土实其中以防水,藕护其外,麻束之。工之良者,挥斤之间,无不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