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185)+番外

朱元璋原本对这种合同制度并不喜爱,觉得像商人的做法,容易生出事端。

听到天幕夸这样让农民的人身更自由、更激发农民的生产和学习积极性依然有些不理解。

百姓快要饿死时,能去地主家里做长工就做呗,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哪里非要签合同?

他当年也给地主家做过长工,也没什么合同,不一样天天种地好好活着?

但是一想到那个可恨的地主,就忍不住想起爹娘的死,再想起爹娘死后地主甚至连一块安葬的地都不给他。

朱元璋狠狠一咬牙。

他似乎又懂了。

如果他不是长工,就是那块地的主人,他们勤勤恳恳种地,爹娘真得会饿死吗?他至于去求人吗?

虽然饥荒时百姓饿死无数,但是哪有富户饿死?

富户有地有粮,还会故意囤积居奇,把粮食囤着高价出售。

就算他没有地,如果是自由身不是长工,也能去挣钱买粮食,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朱元璋从鼻孔一喷气,心情不高兴,一不高兴,就开始粗声粗气骂儿子:“都给朕好好听!”

儿子们:???

他们有在好好听,又怎么了?

【儒家崇尚“士农工商”,虽然重农抑商,但有些时候对农业依然是鄙视的态度。但是宋朝时期氛围比较重农,这也跟统治者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宋太祖赵匡胤明确提出“农为政本,食乃民天”,带头推广农业知识,强化各种兴农政策,比如他还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开始将植树作为官员考核的方式,禁止民间随意砍伐树木。】

【我们现代也知道植树的重要性,每年都有植树节专门去植树,因为大范围植树,现在毛乌素沙漠已经变回绿洲啦!】

天幕放出毛乌素沙漠种树前后的对比。

60年的时间,从光秃秃的沙漠,到一点一点的绿色星星点点,再到一片一片,最后是一整片的绿色,看起来充满生命的希望。

赵匡胤看得热血沸腾:这是他的政策!果然没错!

李世民眼前一亮:“植树!植树节!”

“朕知道怎么应对长安周边被砍伐过度了!”

大臣们集体不妙,长孙无忌小心试探:“陛下,您不会也想把植树加入官员考核吧?”

天可怜见,贞观朝的许多大臣已经年纪不小,像杜如晦房玄龄眼看着已经一条腿踏进棺材了,哪有力气去植树!

李世民摇摇头,然后笑着说:“让宗室去,还有朕的儿女们,他们闲着也是闲着,尽到处惹祸,还不如去种树。”

李世民算盘打得啪啪响。

反正儿女们没成年也不能上朝参政,做不了正事,光学习又坐不住,还不如扔去种树。

而且上行下效,皇室宗亲都去种树了,百姓能不跟着学习?

大臣们集体笑了。

挺好,折腾年轻人去,没事干的年轻人猫憎狗嫌,又不到干正事的年纪,又不愿意好好学习,是需要做点事。

“臣家里的孩子也可以去。”杜如晦立刻申请把自家的儿子孙子全给扔去种树。

房玄龄也道:“老臣家也可!”

尉迟敬德:“我儿孙力气大,武将家的孩儿能种得更多!”

程义贞:“敬德说得没错!”

……

大臣们一个比一个积极,在折腾自家孩子上达到了快乐的大和谐。

【最重要的,就是我提到的农师制度,在美国叫做专家制度。让专业的农业专家、农业科研技术人员一对一指导农业】

【而宋朝的农师制度同样对农业有很大的助益,我们现代同样有这样的专家下乡指导农业的措施】

【在中央,帝王、官员发布《劝农诏》《劝农文》教导百姓,朝廷将《授时要录》《齐民要术》《四时纂要》等农书颁布给官吏用于指导农事】

【在地方,农师负责传授农业技术,并且监督农民耕作】

地方上,有劝农亭,劝农亭有一面墙壁,叫做粉壁。

粉壁上贴满了各种告示,都是与农业有关的知识科普,农人没事就要过来学习。

这一日农人正围成一圈看着,有小吏喊着“让让!”“让让!”“又有新的农书来了!”。

农人连忙让开,看着小吏把告示贴上去。

他贴了告示也没有离开,因为并不是每个农人都识字,需要官吏把告示朗诵一遍告诉每个农人。

“秧苗既长,秆草亦生,须是放干田水,仔细辨认,逐一拔出,踏在泥里,以培禾根……”

这一行行新来的农业技术科普的标题《劝农文》下,写着作者的落款:

朱熹。

除了贴在粉壁上的告示,还有部分劝农文刻在石碑上,叫做劝农碑。

天幕放出其中一块黑色的劝农碑,上面用宋体写着一首简单易懂的小诗:

“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吾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

落款:苏轼。

等官吏离开后,劝农亭依然专职人员不厌其烦的跟每个前来求教的人员传授经验。

“县令大人,我家的秧苗有点黄是不是生病了?”

“县令!我家的羊下了崽不产奶怎么办?”

“县令县令,我家的鸡最近下蛋没以前多了是不是被人偷了?”

官员好脾气的挨个解答:“你家水田的肥力如何?”

“有的母羊自己营养都不足哪里来得奶水,给母羊多吃点草料试试。”

“你家的鸡多大年纪了?”

等围在劝农亭的百姓回家吃晚饭了,官员才松了口气,擦擦被围在中间热出来的汗水,这才看到人群外等待自己许久的朋友。

“平仲,你脾气真好。”来探望的友人笑着喊着官员的字。

这位年轻的县令,名叫寇准,字平仲,是新科进士,被分配在巴东当县令。

在未来,他是那个逼着宋真宗上战场打了胜仗的宰相,也是宋真宗想要求和、被他逼官员说“赔钱不能超过十万,不然提头来见”的铁血寇准。

【美国重视农业,可以从几百所农业大学看出来,而宋朝虽然没那么多农业大学,但是有所有朝代最多的农书。】

【宋朝造纸术和印刷术越发发达后,农书的种类越来越多。宋朝以前农书仅有60余种,到宋朝时单种类已经多达105种,农林牧副渔各方面皆有涉猎。】

【宋朝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是农学家陈旉,他在自己的《陈旉农书》种写道:“士大夫每以耕桑之事为细民之业,孔门所不学”,强调农民应该掌握生产的科学方法,应该向农民普及农学知识。

其次提出了各级官吏要考察农户的生产情况,奖罚有度,这些概念也贯穿了整个宋朝的农业生产,非常的科学先进。】

“好!”武曌也觉得学到了,她看向上官婉儿,“这样的文才取士,你也可以去倡导一番。”

上官婉儿既然可以倡导诗歌流行,为何不可以倡导农书?

上官婉儿从善如流:“是,陛下,臣这就在报纸上堪称消息,以农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