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梭两界后我帮古人搞基建(584)

韩星霁转头看着他有些奇怪:“你今天怎么反应这么大?”

只是几个人隐藏的不是那么好的轻视而已,韩星霁自己都不放在眼里。

毕竟按照年龄来看,他这个年龄在世界舞台上连初出茅庐都不算。

楼时巍沉默了一瞬才叹息说道:“我们在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想要让你不受委屈都要依靠其他。”

这对楼时巍来说并不是什么开心的事情,然而他却还要克制在这边扩展势力的念头,那样会让他们跟华夏的交易变得复杂。

韩星霁笑了笑说道:“放心也就是这次啦,以后我都不见他们。”

这些外交官过来只是让他们知道有韩星霁这么一个人而已。

韩星霁现在是大雍天子,经历过的也不少,怎么可能被他们轻易哄骗?

他跟华夏交易是因为这里是他的祖国,生他养他的地方,他割舍不下这里,那些国家又凭什么跟他做交易呢?

凭他们头秃?

韩星霁压根没把这些人放在眼里,拉着楼时巍开开心心去试衣服。

虽然都是中式礼服,但这一套婚服要简便很多,没有那么多层,但是象征着天子的十二章纹还是在的。

而且跟大雍习俗不同,他跟楼时巍两个人都是一身大红。

试衣服的时候楼时巍有些诧异说道:“这也太鲜艳了一些。”

显得有些不庄重。

韩星霁解释说道:“这一套礼服是综合了上下五千年设计出来的,后来有一个朝代讲究红男绿女,然后渐渐演变成了喜服都是红色的,哦,这个也有说法,红色是官员服饰,平民只有在结婚这一天才能穿红,也算是特许吧。”

楼时巍听这些倒是听得津津有味。

整个婚礼并不算繁琐,而且因为是在户外的缘故,倒是更显得随性了一些。

韩星霁跟楼时巍两个人互相对拜之后就是交换戒指。

原本韩星霁还以为没有这一环节了,他之前设计的戒指也用不上,结果没想到竟然还是给加上了。

所有参加婚礼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从外形来说,这两个人的确非常登对,甚至能够让人无视性别的那种登对。

在发现没办法说服韩星霁离开华夏投奔己方之后,那些外交官员倒是一个比一个老实,也不知道是不是被组织敲打过了。

至少在主婚人宣布仪式结束之后,大家都给了热烈的掌声。

然后……居然还有人起哄让亲一个。

楼时巍一时之间略有些不适应,他跟韩星霁再怎么放浪形骸也是在私底下,当着这么多人……成何体统?

倒是韩星霁反而很大方,转身面对楼时巍。

春风和煦,桃花纷飞之中,两人牵手对望的场景的确很养眼。

在察觉到楼时巍放不下摄政王包袱之后,韩星霁笑了笑,从旁边的小花童手里拿过一捧鲜花挡在脸上,然后拽着楼时巍的衣领亲了上去。

第392章

大雍第一座火电厂落成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动静,甚至韩星霁和楼时巍两个人都没去现场看看。

别说他们,真正去看的也就是大司空,也就是工部尚书过去了一趟。

如果不是第一座火电厂,那么大司空可能都不会跑这一趟。

一方面是需要处理的国政很多,大家很难抽出身来,另外一方面则是这座火电厂的落成对于所有知情人来说就是水到渠成,为了这座火电厂他们已经准备了很久了。

从勘探煤矿到修路,足足耗费了一年的时间才将准备工作做好,等火电厂建成也用了两年的时间。

当然这个时间并不仅仅是建设火电厂内部,最主要的是铺设线缆。

因为有华夏特殊线缆支撑,这让大雍不需要经历电线杆林立的时代,直接将大部分线缆埋在地下,一路通往京城。

是的,第一座火电厂自然是要供应京畿周边,当然说是京畿周边,实际上距离京城也有三百多里。

而那里是朝廷圈出来的工业基地。

韩星霁一开始不想把工业基地放在这里,但是没办法,大雍人口少,人类活动范围比后世要窄很多,总不能为了一个工业基地去伐木砍林吧?

而设立在这里主要也是为了辐射京畿周边的基建,不管是钢铁还是水泥从这里运输到京畿更加方便。

大雍如今初步的建设就是依托各大城市为起点,一点点向周边辐射。

倒不是韩星霁不想全域推广,主要是这些建设都离不开人,而基建无论是为了利民还是为了经济效益都离不开人,也只能慢慢来发展。

这些东西都是经过慎重商量之后定下来的,而现在韩星霁的着眼点却已经到了另外一方面——民智也该开启了。

这个想法其实一早就有,只是那个时候还不太成熟。

正所谓仓禀足而知礼节,只有吃饱了肚子才能追求更多,比如说读书当官。

如果一家人连吃饱都不可能,怎么会想着去当官?谁会让家里的劳动力耗费时间去读书呢?

当然也有天才一边干活一边读了出来,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随着粮种越来越好,水利设施的逐渐铺设,大雍的粮食产量对比以前可以说是迎来了井喷时期。

因为产量高,所以哪怕收完税,百姓手里也能有一定程度的存留,更不要提韩星霁还降低了税收。

大雍的税收并不全是交给国库的,至少有一半是要交给皇帝的小金库。

以天下来奉养一家不是说笑,而后才是各级官员从中取利。

韩星霁从来就不是个贪图享受的,除了宫里为了铺设电线而重新翻修了一次之外,其他东西他很少换,寝宫里的一些铺陈都已经摆了三年也没换过。

对此,新一任的宗正韩子培难得说了一句:“陛下是长情之人。”

这句话倒是没人反驳,皇帝的确是长情之人。

当初皇帝和摄政王大婚,从上到下都以为紧接着皇帝会广选淑女入宫留下皇嗣。

当年太祖就是这么做的,当然太祖也是间隔了一年,也算是给了自己的皇后一点尊重。

结果万万没想到三年过去了,皇帝一点纳妃的意思都没有,朝野中对此颇有微词。

毕竟皇帝已经二十五岁了,不算年轻,以当下人均寿命来看,皇帝也该想想皇嗣的事情了。

皇帝喜欢什么人大家不管,但是你要不留下后嗣那可就不行了。

一开始这种声音只是在中低层官员那里发出,高层没有一个人出声,毕竟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这样的奏疏基本上也都留在了三省那里,压根就没送到皇帝面前来。

只是今天显然例外,韩星霁这里收到了好几封劝谏奏疏,就是让他纳妃的。

这种奏疏出现在他的案头本身就代表着三省乃至于六部的看法——他们默许这些人劝谏,也就是同意这些人的看法。

韩星霁看到之后将奏疏往书案上一扔笑道:“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他们居然开始管后宫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