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零年代好生活(257)+番外

去年深秋,因为毛头意外的遇到了抛妻弃子的知青,很是上演了一出千里追夫的惨剧。然而,那件事儿并不算完全结束了,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后果。

幸好,是好的。

村里有一小半人都跟随赵红英上了京市,除了追杀渣男负心汉外,也顺便见识了一下世面,很是开了眼界。等那些人回到村里后,纷纷想辙儿致富。

有些胆子大的,或是掏出家底或是几家凑一凑,有了本钱后就去县城里做小买卖,卖些茶水、茶叶蛋、糯米粽子、烤番薯、烤鸡蛋啥啥的,横竖本钱也不是很多,倒是赚得不算少。

当然,还是有些心里不大有底气的,就索性结伴去县城里找临时工干。村里人多半有些泥瓦匠的技术,正好县城在搞建设,最缺这种有点儿经验的苦力,还真别说,累是累了点儿,钱赚得可真不少。

几个月下来,几乎每家每户都多少攒了些钱。

庄稼人嘛,赚了钱最要紧的不就是修房子和置办些产业吗?后者难度略高了点儿,可修房子却是没啥难处。等赵红英快要上京市,村里已经有一多半的人家准备好了建房的钱和东西,就等着开春天气暖和了,立马动工。

这原是好事,没想到的是,赵建设突然来插了一脚。

据赵红英所说,赵建设好心是好心,就是太异想天开了。他的意思是,既然大家伙儿都有造房子的打算,干脆就由村里统一规划,重新修路划分各家的田地和地基,最好连修的房子样式都能统一。

喜宝刚听说这事儿时,惊讶极了。

不是惊讶于赵建设的异想天开,而是觉得这个想法太棒了。

其实,村里人也不傻,当然知道这个想法很棒,可问题在于,光有想法管啥用呢?赵建设只说了要规划村里道路、各家田产、地基,但是具体怎么做呢?成本需要多少呢?而且虽说村里打算修房子的人家有不少,可修房子又不等于全部推翻重造,有些只是打算修缮一下的,你能给他直接推了不成?再说了,无论什么时候,有富人也有穷人,老袁家就没跟着出去赚钱,余粮倒是有,绝对没有余钱修房子。

于是,赵建设的提议,才刚提出来,就被直接推翻了。

用赵红英的话来说,她那个娘家大侄儿,就是好日子过多了,闲的蛋疼!

可喜宝却并不这么认为,正好前不久她办了一张国家图书馆的借阅证,赶在闭馆前,她借阅了不少国内外的农村建设资料。资料是不多,可林林总总的加在一起,能供参考的也不在少数。

因为是借阅的图书,喜宝只能选择亲自整理誊抄,幸好正是放寒假时,她有的是时间慢慢归整,将赵建设那个粗略的想法一点儿一点儿的仔细完善。

道路规划可以先从某一个点开始,当然其他的也是,没人要求一下子就全部做到完美无缺。一年不行,就两年,或者三五年十几年,只要规划不出错,完全可以把时间放宽放长,左右村里绝大多数的房子都是土坯墙稻草顶,即便现在不打算推翻重建,总有一天是要推倒的,到时候再去新规划的地方建设就成了。

这个时候,喜宝也没有想到,她这个做法倒是真的造福了全村人,就是造福的方式略有些出人意料。

而等喜宝这边的计划完善到一半时,春节已经悄然而至。

春节前一天,强子和大伟就回到了家,然而毛头依然不知所踪。索性这年头太平得很,家里人倒也不怎么担心他,而是尽数来到了春丽家里的堂屋,围着刚买不久的十四寸彩电边吃饭边看起来春晚。

这是第一届春晚,人们多半都是带着好奇的眼光看的,不像后世要么就是没事干要么就是为了情怀。

不止京市这边,已经更名为红旗乡坝子村的老家那边,但凡是跟老宋家交好的人家都聚在了红砖小楼里,一起看起了春晚。也有部分人则聚到了赵建设家里,因为老宋家和赵建设家是村里唯二买了电视机的人家。

而在京市郊外的国家体育训练基地里,运动员们排排坐好凑在大彩电跟前看春晚,其中就有白嫩嫩的小帅哥臭蛋。臭蛋看得一脸认真,尽管连他自己也知道,到了第二天他一定会忘个一干二净的。

不同于其他人,毛头看春晚的方式就有些猎奇了,因为他是在春晚现场的后台里,蹲在角落音响旁边“听”春晚的。偶尔,还有演出结束回到舞台后方的演员一不留神撞到了他,他也不恼,只尽可能的往角落里挪一挪,看向那些演员的目光里充满了浓浓的艳羡之情。

春晚啊!

听导演说,此时此刻全国只要是有电视机的地方,所有人都都能看到,也都会去看春节联欢晚会。这可比他们电影学院那些小打小闹的晚会精彩太多了,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毛头打心底里希望,有朝一日,他也能登上春晚的舞台……

第088章

春节过后, 毛头还是不见踪影,而是连个信儿都没有。然而, 老宋家一群心大的, 压根就没把这事儿搁在心里。唯一有点儿担心的喜宝,又觉得她哥那么厉害, 咋会有事儿呢?

于是, 一大家子人都是该干啥还干啥,见天的傻乐呵。

正月初一晚上, 京市政府前头的广场上会举行盛大的烟火晚会,人人都可以去看。强子和大伟早就盘算好了, 带弟妹们去凑凑热闹, 毕竟跟老家过年放炮竹不同, 这可是烟火啊!

春丽第一个拒绝了,比起人挤人,她更想窝家里烤火吃瓜子。自然, 她男人陶安选择陪老婆和老婆肚子里的孩子。

扁头哥仨倒是非常兴奋,他们打小就很喜欢炮竹。这些年家里条件一直不错, 每回过年老宋头都会给他们哥仨买几盒擦炮玩。唯一遗憾的是,擦炮太不经放,一盒要一毛钱呢, 没一会儿就玩完了。因此,一听说可以看一整晚的烟火,这仨小的高兴得“堂哥长堂哥短,两个堂哥都是大大大好人”, 反正拍马屁的本事倒是高杆得很。

喜宝原先没打算去,不过一听说她奶想去凑凑热闹,立马放下书本和笔,颠颠儿的奔到她奶身边,一把挽住了她奶的胳膊:“我也去!”

剩下的宋卫民俩口子决定留下来看家,只是还没说出决定,一大群人已经涌了出去,尤其是扁头哥仨,跑得贼快,边跑还边招呼哥哥姐姐快点儿走,万一去晚了就抢不到好位置了。

眨眼间,小院里就只剩下了宋卫民俩口子。

宋卫民乐呵呵的上去把院门给关上了,又去厨房把土灶点上,虽然厨房里有煤饼炉,可他一直没学会怎么用,反正只是烧个水而已,他就慢悠悠的点了灶眼,边烤火边烧水,还盘算着其他人回家的时间,认真的思考要不要给他们准备点儿宵夜。

袁弟来就没他那么好的心态了,在屋里气了半天也不见宋卫民回来,就索性披上衣服去厨房找人了:“你干啥呢?还没吃够?”

“我就烧点儿水,把晚饭的锅碗瓢盆给洗洗涮涮,再把热水瓶给灌满了,省得妈他们回来还要点炉子烧水。对了,你说我要不要准备点儿宵夜啊,他们怕是没一两个小时回不来,到时候晚饭吃的也都没了吧?做点儿啥好呢?”

比起动不动就心态爆炸的袁弟来,宋卫民是真的稳,他一贯都是知足常乐的人,对比一下前些年吃不饱穿不暖,现在的日子多幸福啊,就算他想一天吃五顿饭,他妈都不带骂人的。至于老婆孩子,他当然知道自家婆娘不如大嫂二嫂,可那又怎样呢?

人要知足,起码他有婆娘有儿子,比起那些老光棍,不知道要强多少。

这不,回答着袁弟来的话,宋卫民已经把晚饭的锅碗瓢盆泡到了冷水里,想着以前过得苦日子,他不由的又叨逼开了:“想当年啊,别说洗个碗还泡水,还烧水洗了,那是连碗筷都不用洗。洗啥洗啊,饿得恨不得把盘子都舔干净了,瞅着还有丁点儿油花花,也要拿水泡了再喝下去。哪像现在啊……”

上一篇:别经时 下一篇:人人都爱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