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美娱同人)[美娱]好莱坞逆转人生(196)+番外

乔伊的《西海岸》紧随其后。

乔伊没有多想,毕竟这不是最终结果,但是《蜜蜂》确实是一部很有力的竞争对手,虽然争议也很大,但是哪一部作品会没有争议呢?

连《西海岸》都是有争议的。

乔伊看完赔、率后就去睡觉了,在往后的几日,她又看了好多部参展作品。而场刊的评分也很快就出炉了。

这次的场刊评分,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因为夺冠热门《西海岸》并没有在评分上领先太多,比《蜂蜜》还低了一个档次,但是评分最高的既不是《西海岸》也不是《蜂蜜》,而是另一位欧洲大师波兰斯基的《影子写手》。

《西海岸》不仅分数比他们低,还低了不少……属于十分平庸的一个评分。

这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给出的场刊评分。

乔伊看到这个结果时候也是一惊,甚至是心里一紧,但是随后她想通了,也许是因为《西海岸》已经大规模上映过了,对于电影人来说,电影最重要的是新鲜感。

其他电影基本都是在柏林电影节首映的,影评人没看过,新鲜度自然大,而且能进入竞赛单元的作品,都不是一般的作品,都是很优秀的,所以有其他既优秀又新鲜的作品,《西海岸》自然就容易被人遗忘。

这个对于许多电影媒体来说大跌眼镜的结果,被立刻刊登到了各方媒体上。

“《西海岸》的场刊评分仅仅排在第五位,赔、率也也和最高的《蜜蜂》相差了4倍。”

“《西海岸》不仅打不过波兰斯基的《影子写手》,甚至没打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土耳其导演的《蜜蜂》?”

“场刊对于《西海岸》的评分有失偏颇,这算是另一种的喜新厌旧?”

“不可思议,《西海岸》怎么看都比《影子写手》更优秀,但是《影子写手》竟然得到了场刊第一的评分,今年柏林又要爆冷了吗?”

但是场刊和赔、率都不是最终结果,一切还要看评委们怎么选。

作者有话要说: 每一次都把杰森打成了郭达……再改回来……笑CRY

[正文 第146章 146]

此时, 在柏林电影节的办公场所, 七位评委正围坐在一张圆台面的会议桌上。

这七位本届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们, 正在对于最终的选票进行讨论。虽然他们最终还是要各选各自的,但是一般都会一起讨论一下想法。

王全安很纠结的一件事是,这一届中国电影全军覆没,前几年还有在柏林电影节上大放异彩的《伊莎贝拉》等电影, 这一届是真的一部能打的都没有。

本来如果有中国电影,他肯定会投给自家人的, 但是现在没有, 不如就把自己的票投给华裔的乔伊格兰特吧?

《西海岸》从各方面来讲,都完美的无懈可击。

此时,德国女演员elia Froboess,也是本次是评委之一, 她率先开口,“我肯定会把最高大奖选择给乔伊格兰特, 不是因为她和我都是女性, 而是我认为她确实值得金熊奖。而且《西海岸》符合柏林一贯的口味, 以政、治为纲。”

索马里小说家Nuruddin Farah开口道:“能够入选的电影,除了《蜂蜜》, 哪一部不是与政、治有关的?我认为波兰斯基的《影子写手》, 论政、治性,观赏性,也丝毫不逊于《西海岸》。”

德国女演员elia Froboess有些不屑一顾地说道:“那个性、侵儿童,被美国追捕, 逃到欧洲,至今不敢回美国的波兰斯基?这个男人没种,我不喜欢他,他甚至连自己的《钢琴师》获得奥斯卡的那一年,都不敢回美国领奖。”

西班牙制片人何塞-玛利亚-莫拉雷斯说道:“我们现在探讨的是艺术性,而不是导演本人的过往,如果要说过往,乔伊格兰特也很精彩。”

好莱坞演员,芮妮齐薇格忽然抗议道:“请不要这么说,这两人的过往根本不是一回事,波兰斯基那是犯罪!你非要这么说我只能认为你这是一种性别歧视了。”

主席《黑天鹅》的导演达伦诺夫斯基出来打圆场,“好了,不说这个了,继续回到话题,我觉得《蜜蜂》虽然争议很大,但是也很优秀,是一部喜欢的人喜欢得不得了,不喜欢的人恨不得快进看完的电影。”

芮妮齐薇格继续分析,“可是,《西海岸》在思想性上名下高过《蜜蜂》。我想我还是会把我这一票投给乔伊。”

达伦诺夫斯基用一种十分纠结的口吻说道:“虽然我承认乔伊格兰特的实力,但是你们谁都无法否认一点,在《西海岸》里,她拍得太过冷静和克制,我完全看不到导演的个人风格和这部电影的风格,反观《蜜蜂》和《影子写手》,都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这才是艺术性需要的。”

意大利演员弗朗西斯卡科曼茨尼摸了摸自己的光头,纳闷道:“确实,《西海岸》这部电影缺乏导演的个人风格,换做乔伊之前的那一部个人风格强烈到爆表的《罗拉》,我肯定会选乔伊格兰特。”

此时,中国导演王全安开口为乔伊辩了几句,“我认为这是乔伊在两权之中作的一个取舍,但是由此还是可见观众真是不好伺候,拍得时候导演站了立场,你们又说太煽情,导演索性不站立场,你们又说没风格。”

芮妮齐薇格笑道:“这就像政、治人物,态度太左你们说是鸽派圣母,态度太右,你们说是鹰派极、端主义,所以有时候导演和政、治人物一样,只能衡量两权取其重了,毕竟导演不可能符合百分百的观众思想。”

王全安又道:“而且,我认为达伦诺夫斯基,你说《西海岸》是一部没有‘性格’的作品,我认为这完全是悖论。因为这就是乔伊刻意为之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乔伊一但放开风格,能把作品拍成多么浓烈刺激的存在,例如《罗拉》等。”

西班牙制片人何塞-玛利亚-莫拉雷斯说道:“也许有人不喜欢《西海岸》的风格?但是我认为这正是这种历史背景的作品该有的态度,不站任何立场,一切成败定论任由观众去评论。这才是反战电影该有的态度。”

达伦诺夫斯基似乎被说服了,因为他不在反驳了,他似乎找不到更合理的反驳词吗,但是这不代表他就会选择《西海岸》,因为三大电影节本就是评委个人私人品位的事。

认可是一回事,选不选又是另一回事,即使全世界都说《西海岸》好,但是只要达伦诺夫斯基偏爱《影子写手》,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就可能会颁给《影子写手》。

这就是三大电影节最刺激的地方,比奥斯卡刺激多了,因为奥斯卡的最终获奖作品基本可以预测到风向,**不离十,而且就在那1、2部之中产的。

三大电影节这无法预测,通常都是血腥遍野,几乎年年都有爆冷的情况,而一旦爆冷,那就是全世界的一片哗然和声讨,但是三大电影节,依旧我思故我在~

达伦诺夫斯基作为主席,他的选片权重非常大,他选谁对于一部作品来说绝对是决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