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美娱同人)[美娱]好莱坞逆转人生(179)+番外

“所以说这个乔伊脾气古怪,接工作全凭心情。她的眼光也奇怪啊,你看她那个经纪人,快50岁了吧,生过两个孩子,都没什么姿色了,乔伊还和她在一起,大概是工作日久生情吧,真爱。”

远在加利佛利亚UTA总部的凯瑟琳,此时看到网上流传她和乔伊同性恋情的新闻。

凯瑟琳:“???”(黑人问号脸)

作者有话要说: 继续灌注营养液给窝吧~~么么啪

[正文 第133章 133]

乔伊并未继续接触音乐界的各位大红人, 而是一个人默默无闻地跑到了德国柏林。因为《罗拉》错失了法国凯撒奖, 这始终让她十分惋惜。

她还是希望继续拍电影, 冲击欧洲各大影坛的奖项,成为一位能够受到欧洲电影各界认可的欧洲电影大师。

不过各大媒体还是很好奇乔伊的动向,他们甚至猜测乔伊是不是准备回好莱坞了?

为了满足影迷们的好奇心, 索性在自己的脸书上公布了自己下一步的计划, 她说:“我想, 是时候和法国说ヾ( ̄▽ ̄)Bye~Bye~了, 不过我暂时还没有打算离开欧洲,我打算去柏林待一段时间。”

德国柏林!?

影迷们纷纷开始猜测了起来, “女神是打算去德国拍电影吗?”

“女神三思啊, 德国电影这几年真的不行了, 除了《窃听风暴》你还有什么能记住名字的电影”

“楼上的, 你忘了那部肉、体狂欢的《香水》……虽然这片逻辑死……”

“我理智的思考了下, 在德国拍电影,想要拍摄的优秀, 背景必定是二战的,我猜的对吗,乔伊?”

“啊~留在法国拍电影多好啊~我们法国风土人情那么棒那么热情~德国太阴冷~”

“随便吧,无论乔伊去哪,希望能够再度拿出优秀且具有说服力的电影,《罗拉》确实很欧式,但是格局还不够,才会痛失凯撒奖, 去德国希望能在二战的伤痛下拍出格局更优秀的电影。”

乔伊的目光在最后一个留言出停留了几秒钟,虽然这个影迷说的没错,《罗拉》凭借优秀的素质和高完成度入围了凯撒奖,最终却与最佳电影失之交臂,有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格局问题。

这一年的凯撒奖,最佳电影的获奖者是《塞拉菲娜》,说来有些趣味,这部电影也是讲述一位女画手的故事。

且两部电影都是根据真实历史人物改编的传记类电影。

《塞拉菲娜》大致是说讲述了一位独来独往的中年妇女萨贺芬路易,样貌平凡的她却拥有最神秘的绘画天赋与创作动机。她是一个乡下女人,曾在一些富人家里当女佣,后来成为知名的“原始画派”画家,可以说战争毁了她的一切,然而战时不论经历多少困难,她都不曾放下画笔,一直默守对艺术的承诺。1942年,成功后的她渐渐迷失自我,在一间精神病院内去世。

其实《塞拉菲娜》和《罗拉》最大的区别在于,格局。

《罗拉》更关注罗拉作为一位女画家的自我内心以及一个分裂和自毁的过程。

《塞拉菲娜》则是将故事的大背景放在了一战下,夹杂了战争的生离死别,故事总是显得格外动人,而导演同时将反战思考嵌入电影中,更是加大了电影的格局和深度。

所以,《罗拉》在格局上,还略显欠缺。

乔伊当然知道,她一开始创作《罗拉》的时候,就没打算拍一部格局多大的电影,这部只是她在欧洲的试水之作,她只是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部电影成功融入欧洲电影的风格里。

而接下来,既然她已经成功将自己的风格融入了欧洲电影中,那么她也要开始往格局和奖项青睐的方面去发展了。

所以她来到德国。

她将法国的产房留着,而汤姆回到好莱坞拍戏去了,玛丽女士则又回到了纽约,乔伊便简单地打理了下行李,就飞到德国来了。

到了柏林,她直接给自己订了希尔顿的一间总统套房,期限是半年。

她认为自己起码会在这儿呆上半年以上。

只不过她没想到的是,一位不速之客来到了她这里。乔伊有些诧异,她看着一段日子未见休斯,随后嘴角露出一丝热情而甜美的笑容,“哇哦,稀客。”

然后她邀请休斯进来,休斯将烟头熄灭,然后这才走了进来,“我从凯瑟琳那儿听说的,你住在这里,打算在这儿拍戏?”

乔伊给他倒了一杯水,“是啊,打算在柏林拍电影。”

休斯坐在沙发上,双腿搁着,顺势瞭望窗外,“德国片?真是稀奇,德国片这几年落寞了很多,你倒是有这份闲情逸致。”

乔伊倒在沙发上,“但是有些电影,不在德国拍,就没有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了。”

休斯微微眯起眼睛,他抬起一只手指放在唇边,示意让乔伊不要说下去,“来,让我猜猜,按照你这番逻辑,你是打算拍摄一部一战或者二战为背景的电影?”

乔伊的语气带着点感慨和展望,“没错,我认为《罗拉》格局不够,我希望拍一部格局更大的欧洲电影。”

休斯蹙眉,“你野心不小。”然后他又得意地咧嘴笑道:“但是,你是不是搞错方向了,以一战二战为背景的电影,必然是需要打动人心和煽情的,同时也需要植入导演的反战思考,你确定是在德国这个二战轴心国拍摄?”

乔伊定睛看他,“傲慢的雷石东老爷,别老是妄图揣测我的心思的,我可没说我拍得不是二战轴心国的电影。”

这句话倒是把休斯给说住了,他略微停顿了几秒钟,眼神里有些短暂的惊愕,然后他继续轻笑着,“你打算以轴心国为背景拍反战片?”

乔伊有一种终于把休斯给镇住的成就感,“哈哈~谁和你说,拍二战的反战电影,就一定要拍成《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钢琴家》那样?一定要以胜利国的立场去拍摄?一定要拍摄犹太人的悲惨历史?只怪那些伟大的大导演们开了一个太好的头,以至于现在反战片只会拍犹太人了……”

休斯淡淡地回应,“我从来没这么说过,优秀的反战电影,并非一定要有屠、杀犹太人的历史参与其中。就像拍出了《辛德勒的名单》的斯皮尔伯格,同样也拍得出《拯救大兵瑞恩》这样其他角度的反战片。”

乔伊感叹,“我倒认为,《拯救大兵瑞恩》虽然也很很优秀,但是其震慑人心的力量远不如《辛德勒的名单》,可能因为角度问题吧,《拯救大兵瑞恩》讲的是人权,《辛德勒的名单》讲的是历史惨剧。”

乔伊想,也许过了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她依旧会记得《辛德勒的名单》,记得这部黑白电影,记得除片末外中间还点缀着些许震慑人心的红色,如果你看过,你会知道她所指的。

休斯不想继续无意义地辩论,他摊手,“好吧,就如你所说的,或许就是这样。但是,你是否可以说说你想拍的反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