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美娱同人)[美娱]好莱坞逆转人生(146)+番外

所以多伦多电影节根本没有什么评委,评委就是大众!

不可置信的是,许多热门电影的放映厅门口, 队伍从凌晨就开始排起了,因为大家都希望能够买到票。

电影节期间,热门电影的票子可以一票难求的!除了排队买票别无他法。

除非你甘愿去成为电影节的志愿者, 这样可以得到三张免费的电影票。

或者你是媒体方面的人, 这样你会得到一张工作牌, 挂在胸前就能自由出入各个放映厅了,但是要注意, 工作牌也是有分等级的, 蓝色的最自由的, 其次是红色,有了一定限制, 最低级黄色,只能出入特定放映厅。

乔伊的新作《贫民区的百万富翁》当然也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度,但是因为其题材的局限性, 以及R级的评级,还有主角是非主流人种的限制,导致观众问询的很多,但是真正进去看的人流量却不是那么火爆。

毕竟人们更乐意去看其他更主流的题材电影,如威尔史密斯主演温情片的《当幸福来敲门》,凯特温斯莱特主演的冲奥片《朗读者》,小成本惊悚片《鬼影》等。与这些传统价值观的电影比起来,讲述亚裔贫民区以及亚裔女性崛起的故事,真的不是那么的吸引人。

从人们的议论中也可以听到,“我很欣赏乔伊,但是她新电影的题材我不感兴趣。”

“我觉得这部电影乔伊走太偏了……她想致力于挖掘少数群体的故事,但是事实上大部分人不太感兴趣。”

“没错,虽然我感觉大体上估计也是一个美国梦的故事,但是我不太感兴趣,觉得离我太远了,这个群体。”

所以在放映厅门口溜达的人很多,真正走进去的人很少,毕竟买电影票那么难,谁也不想浪费时间和精力。

此时,第一场《贫民区的百万富翁》开票了。

排队买票的人不太多,特别是和其他热门电影比起来算是很少了。

在零星一些影迷们买完票之后,他们走进了放映厅,第一场已经开始了。

电影的一开场,抖动的镜头,几十年前的美国的贫民区,肮脏杂乱的一切。

“哇靠,这镜头为什么这么抖好难受啊。”

“你懂什么,这是导演故意的,抖动的镜头才能更有真实感啊……”

MaggieQ出场。

“哇哦,这妞好辣啊,亚裔也有这种辣妹?”

“身材真棒。”

之后的剧情,观众的呼吸都是凝固的,因为气氛太紧张了,还很压抑,似乎人们能够感受到那个年代作为贫民的亚裔生活的艰难。

直到MaggieQ中了一笔奖金。气氛才稍微活跃了起来。

不过很快,亚裔的氛围再度袭来,她面对家庭的无奈,面对男友的离去,面对母亲的苛责。

不过MaggieQ精湛的演技将这种情绪变化全部用十分自然的过渡来展现。

“我觉得这个女演员以后会有很好的发展,不仅辣,演技也好。”

“亚裔也让我移不开眼。”

这个在贫穷中生存的女孩,她贫穷却不卑微,她低微却也独立。

观众看着她走上一列火车,因为买不起坐票,也没有站票的位置,她选择躺在别人的座位底下蜷缩着。看着过往来的人的脚步“啪嗒”“啪嗒”踩在她的耳侧,她强忍着哽咽却还是有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那一刻,观众和她一起哭了。

但是这个女孩,总能唤起观众的怜爱和辛酸。

特别当MaggieQ的母亲问MaggieQ,“我们靠什么生存?”

MaggieQ异常认真地对着这个总是打骂自己、苛责自己、甚至从不负责的母亲说道:“爱。”

观众们在这一刻都忍不住湿了眼眶,MaggieQ这样一个坚强、独立、从逆境中迎难而上的女孩,让他们辛酸。

当MaggieQ开始用得来的奖金奋斗事业时,观众们被导演渲染的气氛也开始激动和热血起来。

原来,生活也可以是这样美好的。

当MaggieQ尽力一系列苦难和挫折,最终奋斗到了自己事业的巅峰,那个弱小、贫穷、低微的女孩,最终成为了美国的一代“百洁布女王”。

记者问她,是什么让她如此强大

她回答,是爱。

然后她戴上墨镜,英姿飒爽地离开了镜头。

片尾曲展开,片尾黑幕开始——

屏幕上同时也出现了一行字,“感谢大家观看,结尾有彩蛋——乔伊格兰特。”

人们还没有回过神,影片就这样结束了。

“噢!就这么结束了?”

“是啊,怎么了,你还想看?”

“不是,我总觉得胸口堵得慌,有一种什么感觉,但是说不出……”

“兄弟,我理解你,其实我也是……总觉得想说点什么,但是说不出……”

观众想说点什么呢?

这部影片似乎并非那么完美,但是要让你说出它的缺点,似乎你又无从说起,好像它其实是完美无瑕似得。

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像是导演精心设计的,充满了乔伊格兰特特有的画面唯美感——纵然肮脏也是美丽的。

每一个场景、画面,自始至终都充满了那种顽强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力。

但是,总觉得有点不适应,那大概是因为导演将几十年前那种美国亚裔贫民区的环境拍摄的太过真实和辛酸。

繁华与污秽并存,阳光与尘土俱在,黑暗的街巷,那些堆满了垃圾堆的街巷。

但是这种不适感很快就会消失,因为你能从电影里看到一种力量。

一种女性的力量,强有力的女性视角。

对于观众中那些喜欢乔伊的影迷们,他们熟悉和了解这种力量。

虽然题材很小众,但是手法还是乔伊一贯的风格——讨巧的叙述结构,镜头运用游刃有余,剪辑干脆利落。

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明明只是一碗心灵鸡汤,阐述的道理无非是:小人物也有希望。在场的每个人都明白,可是他们却硬生生地全部喝了下去。

还意犹未尽!

不知道为什么,在如今的大环境下,总觉得这部电影让人意外地震撼,大概是大家都被金融危机给恐慌太久了,失业、破产、财务赤字,无数人每天都在经历这些。

可是这部关于金钱、事业、财富、人生成功的心灵鸡汤电影,竟然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动到不行!

为什么?

此时,没人理解,也没人想通,他们只知道,看完这部电影,他们的内心太震撼了!

太、太、太震撼了!

除了用震撼,还能用什么来形容这部电影?

散场结束,《贫民区的百万富翁》放映厅门口的投票箱内,人们走过之后,纷纷往里面投下了他们手里的票。

别问为什么,他们自己都想不通为什么,只觉得这部电影太震撼了,让他们已经被金融危机折磨得失魂落魄的心脏终于有了一点儿慰藉。

短短几日,《贫民区的百万富翁》门口的投票箱已经累积了一大堆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