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林湖的逆袭之路(252)

这一道圣旨也压制住了其他皇子的野心,如若皇帝有心事对付太子,他们倒是可以浑水摸鱼,如若皇帝心思坚定,他们这么做,必定会惹得皇帝不满,到时候皇帝的刀就要杀向他们了。

因为这一道圣旨,整个朝堂又安分起来了,至少皇帝在皇帝没有改主意的时候,他们一个个的都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朝堂安分下来了,司徒琛就只需要攘外,在福建组建下西洋的商船已经出发了,只等他们带回来大庆需要的粮种、人才和技术。

至于工部研究的东西也有了新的突破,官玉终于将橡胶给研究出来了,橡胶装在轮胎上,使得车身确实轻了不少,不过还有点问题,就是如今的道路马车依旧是不太友好,一下雨道路就泥泞不堪,即使是官道也只是用石子铺成,对轮胎损耗很大。

而且这样修建官道花销也很大,官玉又在林湖的提醒下把水泥给弄出来了。

水泥一问世,京城的街道就先用水泥铺了一遍,整个京城的街道都干干净净的了,下雨之后,街道上也不再是泥泞一片。

京城铺设后,便是要推广到整个大庆,至少全国所有的官道都要铺设下去。

因为自行车和水泥的问世,皇帝又另外在工部开了一个部门,叫天工局,由官玉负责管理。

天工局中吸纳了全大庆最好的工匠,先后问世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东西,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生活。

不过还有另外一项东西是林湖没想到的,那就是黄包车,黄包车的问世,很大程度上淘汰了轿子,轿子需要四个人抬,到了夏天轿子里面特别的闷,即使轿夫轿子抬的再稳当,也是会有颠簸感,坐黄包车还比轿子舒坦。

不过不管是自行车还是黄包车,现在都只是大户人家才能用得起的。

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总是会有一些人更加的富贵,这也是很难避免的。

西洋的商船时隔三年终于从西洋回来,原本出发的有二十艘商船,回来的时候只剩下十六艘了,足以见得,下一趟西洋危险系数很高,不过去这一趟,商船收获还是很不错的,带了不少东西回来。

按照皇帝吩咐的,粮种、人才和技术,其中技术是最难弄的,去了西洋之后才知道,这些年,西洋的武器发展得很快,他们的火统和大炮威力十分的巨大,这样的武器装备在自己的军队中,真的是所向披靡。

商船也带了不少火统和大炮回来,皇帝和大臣们见识了火统和大炮的威力后只觉得后背发凉,这样威力的武器他们遇到之后能否打得过?

不要说西洋离大庆很远就能够高枕无忧了,既然他们的船能去到西洋,那西洋的船难道就不能来到大庆吗?

司徒琛心里有了危机感,连忙将火统和大炮交给天工局,让他们把这些东西全部研究出来,威力更大更好。

天工局自然是不敢耽搁,开始仔细研究了起来,只可惜对于火统和大炮西洋那边也不肯给图纸,保密极其严格,即使他们用精美的瓷器和上好的茶叶交换,他们也不肯。

至于人才,这些去西洋的也不知道什么叫人才,他们觉得能读书识字的应该就算是人才,毕竟穷人谁会读书识字,能够跟着船回来的人才大多是传教士。

这些传教士想在大庆传教,司徒琛觉得没什么,大庆的百姓要接受一个外来神也没那么容易,而且语言也是一个大障碍。

林湖也觉得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不是从事邪&教就好,林湖是觉得这些传教士会失败,他们的教义就是奉献,要先信奉上帝,你现在遇到的苦难都是上帝给你的考验,你通过后,你死后就能进入天国,大庆的土地上不养闲神,神不管用,是会被百姓推掉神庙的,历史上那些传教士也没成功,如若是邪&教就注意一些了。

还带回来不少的粮食种子,这些粮食种植要先拿去皇庄上种植一下,看看产量如何。

带回来的东西有很多,要一一清点,至于其他的一些财物,一部分特别贵重的入了司徒琛的私库,另一部分就拿出去售卖了。

至于商船要修整一年时间,船进行返厂修检,船员们也要回去和家人好好团聚,那些出了事的船员,也要给他们的家庭做好补偿。

因为西洋的船只回来了,整个大庆又开始变得忙碌起来。

有不少私人商会询问民间是否可以组织船队下西洋,西洋的东西在大庆好卖,利润也高,所以这门生意自然也被嗅觉灵敏商人给盯着了。

司徒琛和林湖商量之后,决定开放两个通商口岸,福建一个,广东一个,民间组织的商船只能通过这两个通商口岸下西洋,回来也要通过这两个通商口岸。

虽然下西洋风险很大,但是带回来的货物利润也很高,这些货物得先交关税,交了关税之后才能入大庆售卖,当然,售卖的时候还会根据销售额交税。

即使是这样,那些商会下西洋的情绪也很高,毕竟西洋的货利润是真的太高了,一件货物进货价到出售价,翻了几十倍不止。

民间组织的船队下西洋的多,对于大庆则是有利的,大庆能够更多地了解西洋那便的情况,就比如火统和大炮,西洋那便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他们稍不留神就会落后,到时候人家的军队都攻打上来了,他们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民间的船队开始下西洋,大庆的变化就更大了,官方组织的商船大多还是以寻找人才、技术为主,对商业灵敏度并不高,可是这些商人就不一样了,渐渐,他们将西洋的工业化模式也给带到了大庆,大庆不少地方开始组建工厂,大庆慢慢开始过渡到工业化。

在林湖六十岁的时候,林如海身体不行了,此时的林如海已经七十多岁了,在他过了六十岁后,他的身体就一直不怎么好,等到了六十五岁,林如海的身体实在是扛不住了,于是他只能告老还乡在林家颐养天年。

只是他的身体还是一日不如一日,林湖从自己的府邸来到林府,他看着林如海病弱地躺在床上,眼泪一下就落了下来。“大哥!你没事儿吧?哪里不舒坦?”

“莫哭!本来就死生老病死,我活到七十多岁,也知足了。”林如海虚弱道。

林湖连忙擦了擦眼泪,“黛玉还没回来呢,大哥,你不想见见黛玉吗?”

林如海摇了摇头,“我怕是不行了,最后见不到也没关系,免得她更加伤心,苏旌那小子把黛玉照顾得很好,他们也生了孩子,我也知足了。”

“黛玉已经在赶回来的路上了!想来再过几日就能到了,大哥与玉儿分离了这么多年,心中难道不挂念吗?”林湖道。

林如海沉默了,他又如何不挂念呢?他和敏儿就玉儿这么一个孩子,即使知道苏旌对她很好,但是临终前不再见她一面,他又如何放心得下。

“大哥,你再等等黛玉!她很快就到了。”林湖泪眼婆娑,已经六十的人哭得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