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夫人套路深.(253)+番外

“这个是数独,嫂嫂弄出来的游戏,就是这个小框框里要有一至九,九个数,每个数不能重复,然后每一列也要有一至九,九个数,每个数也不能重复,每一行也是,一到九,不能重复,珠大哥哥要玩的话,可以从简单的开始,一至四就好”贾琏道,心中十分的得意,要知道,他们三个中,只有他玩这个游戏玩得最好。

“好”贾珠有些跃跃欲试。

贾琏拿起一张宣纸,画了4x4的格子,然后在上面填了几个数字,然后让贾珠填剩下的数字。

贾珠拿起笔开始慢慢填着。

“你们看,他们几个孩子还真是和谐”贾母看着贾珠他们,笑眯眯的。

贾珍在心中默默的翻了一个白眼,二奶奶真当他是傻子是么,看不出她的用意,罢了,看在二爷爷的份上,懒得计较,而且珠儿和他父亲也不一样,以后真有要帮的时候,帮一把也无可厚非,想到这里离,贾珍就有些无聊了。

或许感觉到贾珍的情绪,贾母道:“你们都出去玩吧,不用陪着我这个老婆子了,等下,老婆子也要午睡一会儿了”。

贾珍和贾赦对视一眼,一下就明白了,怕是二奶奶有体己话想和贾政说,贾珍很有眼色,道:“既然如此,赦叔,你那里不是新得了几把扇子么?让我也看看”。

“好”贾赦倒是无所谓,这样的事儿以前没少发生。

“你去和赦叔婶婶聊会儿天吧,别打扰到老太太了”贾珍小声对夏露道。

“嗯”夏露点了点头。

“你们几个小的……”贾珍皱了皱眉头,他今天不应该把这几个小的带过来的,可是老太太非要他把几个小的带过来,还真是不太好安排。

“这几个小的就放在我这里,你不是说他们都有午休的习惯吗?到时候在我这里睡一觉也是可以的”贾母见贾珍要把三个小的带走,连忙道。

“那好吧,就辛苦老太太了”反正三个小崽子还挺懂事的,而且身边也有伺候的丫头婆子,真有什么问题,吩咐丫头婆子告诉他们就是了。

“我最喜欢这些孩子了”贾母笑眯眯道。

贾珍耸了耸肩,反正也就今天一天,明日他就不来了。

等人都走了,贾母留下贾政,带着她去里屋说话,而四个小的就在外头玩着。

“你还真是狠心,这么久了,就不来了”贾母看到贾政后,眼泪一下就流了下来。

“父亲本来就不喜欢我,都已经分宗了,我还来做什么?等着被贾赦羞辱么?”贾政的脸色也不好看,想到分宗时的狼狈样子,他才不上门惹人笑话。

“你、你真真是要气死我啊,我怎么生了你这个孽障”贾母怒道。

贾政沉默了片刻,终于软了下来,道:“老太太莫怪,是儿子错了”。

跟着贾冯氏出来的贾王氏有些心不在焉,她刚刚没看到元春。

“在找元春?她现在在跟着嬷嬷学习,等用晚膳的时候你大概就能看到她了”贾冯氏好心提醒道。

“多谢大嫂”,贾王氏松了口气。

第198章

贾冯氏其实也弄不懂,自家婆婆为什么那样严格训练元春,要知道,即使元春是被她抚养长大的,凭借日后,她父亲的官职,顶多嫁一个三品人家的嫡子,那样严苛的学习,都比得上她长姐了,长姐那时候是内定的皇子妃,所以,那些规矩是必须要学的,可是,换成她,家中就没有那么多规矩了。

一旁的夏露撇了撇嘴,看过原著的她可是非常明白,西府老太太的打算,元春如此学习,不过是为了入宫去做打算,原著中,元春应该是走了甄太妃的路子,后来去了皇后那儿,最后成了皇帝的女人,想想当今皇帝,今年二十五,而元春今年六七岁,皇帝比元春大了十八九岁,而且,元春在皇后宫中还当了那么多年的女史,说得好听一点是女官,实际还是做的伺候人的活计,为了家族的兴旺,牺牲女人,也是够了。

贾王氏倒是没有把元春送进宫的想法,对于元春的婚事,她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她在贾王史薛四个家族里面打量了一下,史家史鼐和史鼎都是庶出,他们的孩子也只能算是史家的旁支,薛家是商户,而且,薛家当家虽然娶了她的庶妹,可是直到现在还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至于她的娘家王家,大哥袭爵,倒是生下了男孩,可是,大哥和二哥相比,确实无能了一些,可是二哥却没有儿子,都不是好姻缘。

如若她认识的人家中,能算好的姻缘,那也只有林家,林家的瑾瑜只比元春小四岁,如若看在两家的交情上,勉强也配得,林家五代列后,累积的财富也十分的雄厚,看看贾敏和林如海每年给贾家送过来的年礼,便能知道,而且林如海正经科举出生,已经是正五品的户部郎中,日后还有的是升职的机会。

可是,林家什么都好,关键是,贾敏和她不睦,如若元春嫁了过去,贾敏为难元春怎么办?不过,和贾敏不睦的人是她,元春是贾敏的侄女,怎么说都是姑侄二人,应该不至于做出为难元春的事儿。

一旁的夏露和贾冯氏可不知道,贾王氏心中,已经打上了林瑾瑜的主意。

贾王氏心中有了主意后,自然会向夏露打听林瑾瑜的情况,不过,她也没傻到现在就把这件事儿说出来,而是向夏露提起贾瑶他们三个,一时之间,三个妯娌倒是挺和谐的,除了贾冯氏悄悄的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贾冯氏是恨的,恨自己不争气,无法生下孩子,如若向长姐所说,把先头的那个孩子抱过来养,她又不甘心,这种感受,这种矛盾的感受充斥了她的大脑。

“你向你史家舅舅求了,说你想调去江南?”贾母抱着贾政哭了一通,开始说正事。

“史家舅舅和你说了?”贾政有些不乐意,史家舅舅如若不肯帮忙就算了,告诉母亲是怎么回事儿,不过,他想了一下,如若史家舅舅真的不肯帮忙,他最后还是要求到母亲身上的,史家舅舅也算做了一件好事儿,让母亲心疼他,主动写信让他过来,他也不至于那样难堪。

“这么大的事儿,他哪里能做主,自然是要写信过来的”贾母瞪了贾政一眼,这孩子,就是这样不懂事儿。

“儿子是真的想去江南,皇上下旨,江南整个都会被撤,儿子觉得,现在正是极好的机会,再说了,儿子在工部,根本就不得志,工部那些人抱团了,只会排挤儿子,儿子觉得,还不如下放到地方,江南富硕,最是容易攒资历了”贾政道。

贾母想了想,虽然觉得这话隐隐有些不对,但是,她到底是后宅妇人,在官场上的见识不够,“可是,你想调动很难,因为你的官职是老爷子求的,皇上亲赐的,如若没有皇上的命令,你根本无法调动”。

其实,只要是皇上赐的官,一般都会记挂在皇帝心中,即使忘记了,等看到年终的功绩后,都会记起来,而且,皇帝赐官,一般是两种,一种是特别有才的人,这种人功绩是绝对不会少的,还有一种,就是靠关系了,这种在皇帝心中也挂了名头的,毕竟关系在那里,在不过分的情况下,还是会拉一把,可是,贾政虽然属于后者,可是,却在皇帝那里挂了一个污名,想要调动官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