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主神想谈个恋爱(150)

马家虽也为世家,但马家投入官场中的资源并没有太多,马文才想做官,更多还只能靠自己,否则他也不必费劲吧啦的拜师万松山长了。

再说万松山长支持朝堂北上收回失地,而这一立场天然与武官集团利益相合,对武官来说只有发生战争才是他们升官发财的最好时机。所以身为万松山长的关门弟子,马文才在武官系统中天然有好感度加持。

最后马文才选择了为武官,借助家族资源和山长的人脉,再加上他武艺高强,熟读兵书,参与几次镇压起义,解决盗匪,功劳不小,如今已经爬到了四品中郎将的位置,品阶比他父亲马太守还要高一品。

思及如今应该是祝英台被其父要求归家,与梁山伯分别的时间点,最近又无战事,马文才就请了假回来。

马文才在马夫人的关怀下前去洗漱换衣,脱下皮甲重新变回曾经那个风度翩翩的大少爷。除了皮肤没那么白了,倒是看不出他在外面吃了什么苦。不过在马夫人眼中,自家儿子那是吃了大苦头了,瘦了也黑了。

<<<<<<<<<<<<<<<

一家人热闹的吃过饭后,马文才被马太守叫去书房私底下谈话。

马太守看着如今英姿勃发的儿子,叹了口气,问道:“文才,你让为父暗地里培养私军,可是有心……”

马文才丝毫不奇怪马太守看出自己的意图,不过父亲能拖到现在才说出来,也是让他有点意外。

“父亲,司马家当初是怎么得了天下,您应该知晓。本来就立身不正,又信重世家,朝堂让世家把持,如今天下动荡,外有胡人虎视眈眈,内有世家顽疾百姓不定,司马失其鹿也,天下共逐之。我只是提前早做准备罢了。”

马文才有前世记忆,当然不会傻了吧唧的只惦记着那些情情爱爱,哪怕前世执念深重他也能压下去。他前世活得不长,英年早逝,但他也记得前世他死时所追随的那个将军已经打算自立了,朝廷风雨飘摇,世家蠢蠢欲动,就仿佛回到了汉末。

如今他可没想过以一己之力挽回大厦将倾的朝廷,他只是提前暗中默默蓄力,为日后逐鹿天下做准备。即使马家最后没能成功,起码也能靠着军队在乱世中立足。

马太守犹豫了一下,似乎意动了,问道:“那我们何时动手?”

马文才安抚道:“父亲莫急,如今暗流涌动,虽然各地乱起,但还不到时机。”

如今各地起义不过是小规模叛乱,对朝廷来说不算什么,派兵镇压即可。真正伤筋动骨的还得是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历来最先成气候的起义大军多是底层百姓,不堪忍受欺压,身家性命没有保障,被人挑拨怒而反抗。但这种农民起义大军大多为王先驱。例如秦末的陈胜吴广,汉末的黄巾起义,皆是如此。

这只是初步的动摇朝廷统治根基,真正让朝廷风雨飘摇的还是乡绅地主世家等社会中上层在农民起义后对朝廷失去了信心,也产生了野心。

尤其是如今世家掌控的东晋,各家心怀鬼胎,心思不齐。就连军队中也有出身世家的旁支庶子,他们的明争暗斗同时也是朝廷上世家争斗的缩影。

马文才心里很清楚,马家势力不算世家中最庞大的,但应该是最先把握住时机的。在这乱世暗中蓄养私兵,以盗匪的名义养在城外,倒也不惧什么。等战乱席卷整个南方,马家就可顺势而起,一举暗中将整个宁波府纳入掌控之中。

随即以此为根基,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坐山观虎斗,默默积蓄力量,扩大势力范围,最后一举攻下南方,最后率军北上,定鼎中原。

当然这其中如今拉拢世家望族,又如何获得底层寒门和普通百姓的支持,就是另外需要慢慢根据形势考虑的事情了。

而现在,马文才从书房离开后,就暗中派人去查上虞县祝家九女是否归家,而梁山伯又是否上祝家提亲。

马文才自认为自己没改变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除了在书院第一年结交了他马文才之外,一切都该是按照前世一样发展。

没有了马家的提亲,那么梁山伯与祝英台不知能否成功在一起。

<<<<<<<<<<<<<<<

梁山伯与祝英台分别之际,祝英台说家有九妹与自己酷似,愿意为他做媒,兄弟两人结为亲家,约定好提亲时间。

于是梁山伯归家后与自己母亲说了此事,梁母固然高兴,却也发愁,家中无余财,聘礼从何而来?

梁家虽然败落,但毕竟祖上阔过,余泽甚多。即使如今因梁山伯读书耗资不少,依旧是吃喝不愁,家有薄田。但顶多是个乡下小地主,娶个普通人家女子倒还无妨,但那祝家九小姐乃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聘礼如何能薄了?

因而梁母极为发愁,可要让自己儿子错过这门好亲事,她也不愿。

梁母不是目光短浅的,自然知晓以如今梁家的状况想在梁山伯仕途上有所助益是不可能的,只能指望着梁山伯娶个家世好的妻子。

祝家虽然表面上看只是上虞县的一个大地主,当家祝老爷只是个员外,可祝家是个大家族,枝繁叶茂,人脉极广,上虞县祝家只是其中一支。

祝员外儿子众多,但仅有一个嫡女,视若珍宝。若梁山伯能娶得祝员外的掌上明珠,日后光复梁家祖上荣光也是指日可待!

因此梁母踌躇几日,咬牙将自己嫁入梁家时婆婆送她的祖传珍贵首饰添入了聘礼当中,又卖了近半的田地,凑了凑才准备了一份看着不错的聘礼。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三章……

☆、06-08

第128章: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梁山伯就这样带着梁母凑起来的聘礼单子上了祝家的大门。

上门提亲自然不可能第一次上门就带着聘礼去,梁山伯又不忍让母亲车马劳顿, 于是只好自己孤身去上虞县祝家提亲。

他请了当地一位官媒上门, 然而梁山伯甚至都没机会将自己母亲费心准备的聘礼单子给祝员外看看。

祝员外看向他的目光并没有嘲讽与轻蔑, 只是平淡的看着他, 语气也很平淡的问道:“你说你与我儿英台是同窗?你来自会稽?”

梁山伯有点紧张的道:“是,伯父,学生会稽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同窗,昔日分别时,英台说为我与九小姐做媒,学生便斗胆上门提亲……”

祝员外心里哪还不明白是自家女儿喜欢上这个梁山伯,什么九妹, 不就是祝英台本人吗?

只是祝员外怎么想也想不到会稽有哪个梁氏家族比较有名, 再看看梁山伯身上穿着也表现, 显然不是世家子弟,只是个穷书生罢了。

祝员外心里对梁山伯看不上,但面上依旧保持着和蔼的微笑和一家之主的风度:“贤侄与英台既是同窗,那就留下吃顿便饭罢。至于英台说的做媒一事, 我这个做父亲也不知晓, 已经与她母亲为小女选定了婚事,只能让贤侄失望了。”

梁山伯心中遗憾,但也并不如何难过,对这桩婚事他本就是看在好兄弟祝英台的面子上答应的,实际上对那位素未谋面的祝家九小姐并无什么感觉。

于是听祝员外说九小姐已经定了婚事,也不纠缠, 顺着祝员外的话答应了下来。

招待梁山伯吃顿便饭的事自然不是由祝员外亲自来,而是被他交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祝英台上头有八个哥哥,此次被祝员外派来招待梁山伯的是她的六哥与七哥。

<<<<<<<<<<<<<<<

因为祝员外的八子中前五子各有事业忙碌不已,唯有六子七子和八子在家,偏偏祝英台去书院求学是冒充祝家八公子的身份,因此在梁山伯面前祝英台的八哥自然不好出现。

剩下祝英台六哥七哥来招待梁山伯,但只想着一顿饭打发走梁山伯的祝员外却是没想到自己这两个儿子早已被祝英台哀求撒娇着收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