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嫡妃不乖,王爷,滚过来(734)+番外

徽瑜原本没往心里去,此时听了董二夫人的话,先是一愣,随即自己心里也起了疑问。她只当这是怀孕的女子会出现的不同情况而已,并未往心里去。毕竟她生了两个孩子在这王府里一点事情也没有,平平安安的就过去了,所以压根心里也没想着这一胎会有什么。可是现在被董二夫人这样随口一问,倒真是把她给问住了,说别的也就算了,但是这自制力她一向是很自豪的,可这回却好像丝毫没发生作用样。

看着徽瑜的脸色越发正经起来,董二夫人也怪自己嘴太快了,一时没遮掩就给漏了馅,连忙补救,“我随便一说,你也别往心里去,这不死还有尤嬷嬷看着,一准没事儿的。”

不想让董二夫人跟着闹心,家里头一摊子事儿需要她支撑着,还要照顾钧哥儿,自己这里就不能再给她添麻烦。她就顺着这话轻轻一笑,“也是,有尤嬷嬷呢,万不会出事儿的,您也放心吧。”

董二夫人能放心才有鬼,陪着女儿又说会话,看着她精神渐短,就带着钧哥儿走了。

董二夫人走的时候本想跟尤嬷嬷再见一面,谁知道尤嬷嬷居然出了府,只得作罢,想着后日再来的时候问一问。反正这事儿给尤嬷嬷提了醒,她自然就上心了。

董二夫人走后,昭姐儿就十分乖觉的来陪母亲,结果被母亲抓住考校功课,这阵子她没人管着玩疯了,功课就给落下了……徽瑜狠狠的训了女儿,特意去打听京都有没有好的坐馆女先生授课的,请了人来震一震昭姐儿这小猴儿,收收她的性子才好。

被母亲考校了一晚上的功课,回答的七七八八,七零八落,心里自愧,端端正正的坐在书桌前临摹了十张大字,还把书拿出来念了几篇。眼角瞅着母亲发现她还板着脸,爹爹又不在家,连个给她递话的也没有,更加不敢在母亲跟前放肆,老实起来真的就认认真真的看了一晚上的书。

徽瑜是故意这般做的,如果自己这一胎真的不妥当,万不能让女儿跟着乱了。昭姐儿的性子太野,都是她黑着脸训她还能压住几分,这种时候她就想着还是用读书把她拘起来,免得这孩子无头苍蝇般的四处乱晃。打定了主意,第二日徽瑜就给章玉琼写了帖子,教珍姐儿的就是为女先生,希望这女先生能举荐一位来给昭姐儿授课。章玉琼当天下午就亲自来了一趟,徽瑜很是意外,忙把人迎进来,笑着说道:“怎么还值得你亲自跑一趟腿儿,快进来暖和暖和。”说着就让丫头把章玉琼青瓷暖手炉换了新碳,又让人泡热茶上来。

章玉琼脱了珍珠红遍地洒金大氅,笑着坐下,“我可没那么娇贵,就这几步路,还能多辛苦了。不过是想着你怀了身孕不好让你费神,这才没上门扰你,这次你说给昭姐儿请女先生,我心里有个主意正好来跟你商量下。”

徽瑜亲手从雪琪手里接过茶来给章玉琼,心里欢喜,面上的笑容也欢快,“你说有什么主意,我可是要洗耳恭听的。”

章玉琼喝口茶,这才说道:“你也知道现如今女先生不太好找,毕竟做先生的女子实在是太少了,又有口碑不误人女儿的更加少。我们家这位先生是王爷特意从南边请来的,原先家里是望族,后来摊上一些事儿就倒了,这女子随意被配了一个秀才,结果这秀才还没考出功名来自己个有病先走了,留下孤儿寡母辛苦度日。为了养活儿子,这才坐馆授课专教大户人家的女儿,几年下来名声颇好,请她上门的人家越多。我们王爷是花了重金,还许了人家给在京都办户籍,让她儿子不用千里奔波回原籍参考,这才请动了人背井离乡来这里授课。”

这话徽瑜听懂了,这先生家里清白,只有一个儿子,如今又办了京里的户籍,所以在京都算是扎稳脚跟,承了主人家这么大的恩情,教起孩子来自然会更加尽心。没想到肃王为了女儿倒真是费尽了心机,听章玉琼的意思,这女先生就算是举荐也是南边的先生,现在去请人,一来一回也得数月功夫,自己这肚子怕是不太方便了。再加上现在家里她又有心查一查,不由得蹙起了眉头,远水解不了近渴。

看着徽瑜蹙眉头,章玉琼就笑着说道:“你这给昭姐儿请先生,还是火烧眉头急匆匆的,我家这先生南边来的,举荐的先生也都是南边的,你要是着急怕是不行。”

“你看我现在这样子,昭姐儿的性子太爱动,就怕照看不周到。所以这才想着请个女先生把她拘起来读书,一来杀杀性子,二来也能沾点书气,将来别人看着她少些粗野之气,也能讲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着徽瑜自己个先笑起来了。

章玉琼也笑,“我看你找得着急,帖子上也说不清楚,索性直接过来一趟。我们家你知道就只有珍姐儿一个女孩,先生只教她一个。珍姐儿自己没个做伴的也挺闷,如今昭姐儿恰好一时半会儿的寻不到好先生,我就想着不如让昭姐儿跟我们珍姐儿一处儿,两个人有作伴的,正好我觉得我们珍姐儿性子太闷,她跟昭姐儿特别投缘,也能让昭姐儿带着她把性子改一改,将来可不是有她的好处。”

徽瑜听着章玉琼这样说,可不会真的以为珍姐儿性子闷,肃王一门心思的想要把女儿养成个淑女,废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可不是要养个闷葫芦出来。章玉琼这样讲,也不过是让自己面上好看而已,这样的贴心,徽瑜自然是心灵的。

“这可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儿,我也正愁得慌昭姐儿性子太野,跟着我们珍姐儿也学学什么叫做闺秀做派。只是有一点,珍姐儿比昭姐儿大几岁,要是昭姐儿跟着珍姐儿一起上课,会不会耽搁了珍姐儿的功课。”六岁学的,跟就随学的肯定不是一个级别的,章玉琼一番好心,自己也不能耽搁人家孩子的学业。

“这可没什么为难的,统共俩孩子,先生教两个孩子而已,分开讲功课并不费事儿。来之前我特意问了,说是没问题的。”

徽瑜想着孩子送到肃王府上课也好,一来两个女孩都能有个伴儿,将来也算是个手帕交能说说话。二来姬亓玉跟她以后都真的是没有那么多的精力给昭姐儿讲功课,姬亓玉公务渐多,自己还要照看这个小的,难免耽搁了孩子。要是把昭姐儿送到别人那里,她是不放心的,但是章玉琼这边她是再放心不过。于是就问了这先生的束脩,章玉琼欲要推辞,徽瑜却一本正经的说道:“既然是正经的认了先生要读书,就要拜师,这是大事儿不可马虎。这束脩并不是点银子的事情,而是对先生的敬重跟看重。”

徽瑜讲的严肃,章玉琼觉得她想得周到,就笑着应了,“也好,你这人做事从来都这般,让人一丁点的错处都挑不出来。”

徽瑜细细问了这先生的情况,心里一一记下,又特意把昭姐儿叫来把事情说了。昭姐儿特别高兴,拉着章玉琼的手,一口一个大伯母叫的十分的亲热。虽然别人看着珍姐儿性子闷,但是昭姐儿跟她几次接触下来,却知道这是个心里真的有才学的人,而且说话行事特别对她的心思。要是让她去宁王府,她是打死也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