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清穿]三爷很正经(92)+番外

以前只是听说诚亲王受皇上盛宠,要星星不给月亮的。现如今四岁的诚亲王大活人就跟在他的身后,工部尚书不自觉地走路有些腿软。

胤祉注意到了那工部尚书似乎是有些紧张,紧张得路都不会走了。他又不是瘟神也不是吃人的怪物。他只是过来看看制造火炮,看看以他后世人的眼光能不能为两位提供什么思路。又不是打搅他们办差……

有句话可以反过来说,没亲眼见过猪跑,但是猪肉还是吃过的。

没造过火器,总看过后世炮弹的图片……

“杜尚书,何必这般紧张。汗阿玛有旨,本王不过是过来观摩罢了,不打搅工部办差事宜。本王虽然年幼,但汗阿玛的话还是听得懂的……”胤祉觉得他再不说点什么,这位工部尚书可能就要左脚拌右脚了。

结果胤祉话音刚落便眼睁睁的看着眼前的杜尚书被自己的脚绊了一个趔趄,直挺挺的扑到在地上。“小顺子,还不快把杜尚书扶起来。”

这杜尚书习过武,小顺子费了好大力气才把胤祉面前的杜尚书给拽起来。被小顺子拽起来后的杜尚书脑子还有些发懵,定神后小声的对着小顺子说道。“多谢公公……”

随即变向胤祉请罪,胤祉向来不计较这些。“无事无事,有个头疼脑热乃人之常情。本王理解……”

胤祉递出来个台阶给了杜尚书下来,杜尚书感激的对胤祉拱了拱手。

看样子诚亲王并没有像有些传言中那般恃宠而骄,是非不分嘛……

他之前怎会如此紧张,害怕没将诚亲王哄开心了叫诚亲王向皇上告黑状?现在才发现真是他想多了。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第55章 锻造

工部尚书经过跌倒一事再也不敢胡思乱想些什么了,毕恭毕敬的带着胤祉到了工部的库房。打开库房后叫小吏赶忙将里面的窗户通通打开让空气流通,好叫诚亲王等人能尽快看到放在工部库房的火器……

看得出来大清是有多么不重视火器……有些火器上落得灰都能有一指厚了。康熙不知道,但是胤祉可是清楚的。历史上的大清可是在不久以后就会和北面的葛尔丹打上一仗……

清军若是有强大的火器可用的话,何苦迟迟灭不了一个小小的葛尔丹?

但现在不一样了,从现在开始研究应该还来得及。就算没研制出来更先进的火器,多制造一些现有的火器,也能将葛尔丹轰成渣!

胤祉看着眼前一堆堆在工部尚书眼中犹如“废铜烂铁”一般的火器眼热的很。冲着戴梓与南怀仁拱了拱手说道,“本王年幼,对此事只是看了些书集,空有些想法,不知二位可愿意倾听一二。”

诚亲王能放下身架这般与二人交谈是二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既然戴梓与南怀仁在这方面有些研究,他们二人自然是愿意听的。

只是这库房实在不是一个说话的地方,工部尚书赶忙将三人请到了一旁的空屋子里。胤祉也不客气的坐到了主位上,不然这剩下的三个人是说什么都不肯坐下来的。“二位也坐,有劳杜尚书去将先前所看的火器图纸拿予本王与二位大人细看一番。”

杜尚书连忙口称不敢出了屋子一路小跑的将昨日匆忙准备好的陈年压箱底的图纸给诚亲王送过去。

身为在官场混迹多年老油条,工部尚书算是看出来了。诚亲王哪里是熊孩子,分明是一只笑面虎。看着年虽小,心里明镜似的。说来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诚亲王是得皇上亲自教养多年,哪里能与寻常孩童相比……

在没看到图纸之前胤祉便一直喝着茶水看着脚上穿的靴子,心想这古代织锻之人手真是巧,就算这平淡无奇的黑缎也能织出暗花来……就是不知道这内务府对这样的一双锻靴的报价会是多少银两了。

他可是记得到清朝晚年道光的时候,皇上是节俭,龙袍破了打补丁继续穿。但不知若是道光知道他这龙袍打块补丁要几千两白银后,还会不会选择往龙袍上打补丁了……

前些日子康熙竟会叫自己考虑如何治理内务府的问题,这便说明康熙已经注意到了内务府暗藏猫腻……甚至要将江南的盐务整顿之事暂且放一放也要收拾内务府的蛀虫。

看样子又要有人要倒大霉了。就是不知道康熙会如何整治,整治的彻不彻底……

在胤祉眼中,京中闲散的八旗子嗣日后的危害远远大过内务府的蛀虫所带来的危害。只是不知道这件事该怎么引起康熙的注视,他软磨硬泡向康熙开了一家酒楼只是对外试探一番。

不过大家又把这件事当成皇上宠爱诚亲王,叫内务府找了家酒楼给诚亲王玩了罢。

“诚亲王,图纸已带到……”图纸都是准备好的,工部尚书立马用最快的速度将图纸取了过来。“有劳杜尚书……”图纸这种东西涉及到机密,除了工部尚书亲自跑趟腿,换做他人谁都不放心。

见工部尚书取完图纸没有出去的意思,胤祉也没撵人。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做到工部尚书的人必然手上有两把刷子,说不定也能说上一些有用的意见。

“诸位都看看罢,这便是我大清火器的图纸。戴师傅是参与过平定三藩的,也是见识过我大清火炮的威力的。本王想将这火炮改造一番,想叫这火炮的重量减轻体积减小一些,射程与威力再上一番。诸位都说一说该如何改造最为妥当。”胤祉握着手中图纸说道。

通过眼见实物,再看手中的图纸。这火炮的体积实在是太大,重量定然轻不了。若是将这两方面有所改善的话,作战之时的便捷性便会大大提高,兵丁能搬运的动,想必准头自然而然的能够提升不少……

南怀仁思虑了一会儿,“我刚刚看了一下大清的火炮,炮筒有些过厚,若是想要变薄一些就需要精铜……”南怀仁来话外之意就是大清的精铜冶炼数量不足,想要减轻火炮的重量有些不易。

戴梓也是同意南怀仁的观点。这时一直在一旁倾听的工部尚书发了话,“精铜工部可以冶炼,只是时间所需甚多且产量不高……”

“能生产出来便好,在不耽误工部运转的情况下尽量多冶炼精铜。待功成之时本王会向汗阿玛请命记上工部一大功劳。” 胤祉觉得在他的印象中大清能冶炼出精铜就不错了,哪怕多费些时间也是值得的。

胤祉的大饼都已经抛了出去,而且是皇上的意思要改进火炮……工部尚书哪有唱反调的道理。

“工部现在可有冶炼好的精铜?”胤祉问道,工部能炼出精铜也不能放心过早。他突然想到万一工部的精铜也达不到要求的水平岂不是空欢喜一场?

追根究底就是他对大清的冶炼技术没有信心。史书上也没记载清楚大清的冶炼水平到底如何,不怪他胤祉实在是放心不下。

“有,有。微臣这便去拿。”杜尚书说罢便要起身去取却被胤祉叫住了,“这种事情不用劳烦尚书大人亲自前往,叫奴才去取便是了。”工部尚书点了点头叫一旁的小吏快些将工部制好的精铜料拿来给诚亲王以及两位大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