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清穿]三爷很正经(20)+番外

“不会是一个怪胎吧……”屋内人谁也不敢轻易做决定,最后商定了一个不是法子的法子。“快抱给老夫人瞧瞧该如何是好。”

产房门打开,贾母便站了起来拄着拐杖由丫鬟搀着去瞧她期盼已久的孙儿。“怎么了,怎得这般慌张?”产婆急忙将怀中的襁褓交给贾母,“夫人安好,只是力尽睡了过去。只是哥儿的嘴中有东西,不知该……”贾母听后连忙抱起小婴儿,刚抱起小婴儿便张开了嘴掉出了一个东西。

有眼尖手快的小厮一把趁那东西还没落地便接住了。“老夫人,是一块玉。”

“快给我瞧瞧。”贾老太太将小婴儿递给了奶娘接过小厮手中的玉细细瞧了起来。这个玉上正反两面都刻有字。

贾老太太眯着眼睛瞧着,正面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背面刻着一除邪崇,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底下的丫鬟小厮一传十十传百,当晚荣宁街附近的人全都知晓了贾家二房出了一个口中带玉而生的哥儿,唤做贾宝玉。

然后就越传越离谱,也不知是从何添了“是个有大造化的”这么一句。贾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最终会意味着什么,反正贾家在荣国公过世后越发的胆大包天也没避讳过什么,那句有大造化的人们只当是贾府人的自夸。

就那样的人家能有什么造化?

外面人都知晓了,早早的在荣国府内安插暗卫的康熙自然是第一时间就知晓此事。那暗卫便是眼疾手快接住从贾宝玉口中掉出东西的“小厮”,这对于训练多年的他们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但暗卫也只是在产房外候着的,并没有进到产房内知晓从头到尾的全过程。

“当真是从口中掉出来的?”康熙有些不信,但暗卫是不会替贾家扯谎话骗他的。

“确定是从口中掉落的。”

雀卵大小的东西塞进一个婴儿口中,还能没事的活着出来。大造化是真是假不知道,命挺大,嘴也挺大的倒是真的。

“贾家没有处理掉产婆?”产婆可是从头看到尾的人,这种事情一般情况下产婆是留不得的。不过贾家可没有这种意识,所以产婆极有可能还活着,而且活的还挺好的。这样一来产婆的话倒是可以听一听。“可曾问过产婆?”

“卑职因及时接住那掉下来的玉石所以被贾老太君赏赐,便和那产婆接近问过详细过程,产婆提起此事时还心有余悸。

那贾宝玉生出来时便没有哭声,嬷嬷担惊受怕之下将那贾宝玉擦拭干净后便抱了出去。见产婆的神情不似作伪。”

当真是个稀奇的事情,贾家好生的得瑟吧。皇家还未曾有过的“祥瑞”出现在了贾府,谁知道那是个“祥瑞”还是个“祸害”。普通人家若是得了这样的婴儿早就能藏得多严实便有多严实,生怕一个不慎惹来杀身之祸。

就连皇家,康熙至今都未曾和第二人提起胤祉生而知之的事情。连皇后都不曾得知。

贾府倒是反其道而行之,高调得生怕别人不知道荣国府出了这么一个宝贝疙瘩。看来可以提早收拾这帮连废人都称不上,完全是“蛀虫”的家伙。康熙招了招手对着跪在地上的暗卫下达了命令。

“告诉贾赦一声让他尽快准备,他忍气吞声这么多年不会是习惯了吧。五年之内若是没办好,他就和那贾老二一同去吃沙子好了。”康熙说罢撇了撇嘴,他才不信贾赦没准备好。

都准备十来年了,还能没准备好?自己这个“哥哥”都替他赶到憋屈。不过更多的还是愧疚,要是他放开胆子快刀斩乱麻就不会让他的大宝贝收那么多年的气了。

只可惜他恩师已经不在了,他害怕再来一个“三藩之乱”。

贾赦可是由其祖母养大的,贾赦的祖母作为伺候过康熙的嬷嬷康熙怎能不对其有所了解?贾赦便是和他那祖母是一路子的人,大智若愚很少有人能看得出来。在贾赦的祖母临去世前将留在荣国府内的暗卫均告诉了贾赦。

由此贾赦便牵上了皇上这条线,开始正式暗中为康熙效力。

因为他知道以他的出身,这辈子只能老实的做一个纨绔子弟了。但他不甘心就这样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一点一点的被偏心的母亲送给不成器的二弟。

贾赦也没让康熙失望,但谁人能想到这些年来在酒局赌场浪荡的纨绔公子贾赦竟然从中收集了不少证据扳倒了不少官员呢?偏偏就是这样的人才能给出出乎意料的致命一击。

“保泰怎么看这件事情?真的还是假的。”康熙看着呆呆的靠在椅子上发呆的胤祉问道。胤祉完全沉浸在听到贾宝玉后被震惊的回不过来神的状态,听到康熙叫他便抬起头。“汗阿玛保泰想看看那块玉。”

康熙点了点头,挥手暗卫便退了出去。这件事情没什么难度,荣国府若是听到皇上要瞧瞧荣国府的东西估计会巴巴的递上去,那可是荣国府的荣幸。但此事就不能让暗卫去做了,得派个太监正大光明的去传旨。

李德全得了康熙的吩咐,立马退出去挑个年轻的小太监出去荣国府传旨。康熙摸了摸胤祉的头顶,将胤祉抱了起来掉了个方向。“保泰想听听这贾府的事情么?”

胤祉巴不得多了解了解这个似乎已经变了形的大清朝,抬头看着康熙用力地点着头。

康熙朝政上的事务处理的差不多了便给胤祉讲起了四王八公的事情。

说是四王八公但如今只剩下了三王了,三家都是异姓亲王。八家国公的爵位不是世袭罔替,所以到现在爵位最高的只是个侯了。向康熙的大宝贝贾赦,如今虽住着国公府身上却只是一等将军的爵位了。

不过日后早晚都会提上来就是了,如今还不是时候。至于其它几家,念在祖上的功劳就做个安分的富贵闲人罢。

要是不安分,这富贵闲人就去找他们的祖上好好去阎王爷那里唠唠罢。

这三王和另外的“三藩”还不一样,他们都乖得很。乖得让康熙不知道该找个什么理由处理掉他们,颇有一种一圈打在了棉花上。

“朕想到那些蛀虫日日吃着民脂民膏,过的日子比朕这个皇帝都要好朕心中就不舒服。不过朕有时间,朕已经熬死一个铁帽子王了。端亲王缩在荆州老实的过着日子,但朕瞧着他那不着调的世子日后早晚得出事。也不知道这老端亲王英明一世却挑了这么一个糊涂的嗣子。”

“俞亲王倒是本分,不过也是个子嗣不旺的。早晚的事。”康熙谈到这俞亲王的时候叹了一口气,毕竟俞亲王是因为上战场为其平叛战乱伤了身子。其福晋听到俞亲王受重伤的消息引得早产,生下了一个瘦弱无比的嫡子。

至今那个嫡子还三天两日患着病,而俞亲王也因受伤的位置不能再有子嗣了……康熙多少也得顾及一些不能寒了有功之士的心。

“至于硕亲王,要本事没本事,玩乐倒是比谁都能耐。朕最瞧不上就是他。不过硕亲王至今无嫡子……若是他一直没有嫡子朕便可以此为由收回他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