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差价为王(83)

他一把拉着已经醒了过来,身子有了几分起色的弟弟,直接跪倒在孙篾匠面前,大声的哭喊:

“姨父,以后,您就是我们兄弟的爹,以后我们一定孝敬您。”

一个在穷困潦倒,几乎活不下去的情况下依然呵护着那个没有血缘的孩子,这样的亲人,比有血缘的更让人感动,更让人放心,更让人贴心,特别是在大柱子经历了自己三伯死后,被厌弃只能离家,和被舅舅家抛弃在门口的弟弟事件之后,对着这个姨父的感激之情,已经上升到了父亲的程度,那是绝对没有半点含糊的。

别说是他了,就是二柱子也哭的稀里哗啦的,只觉得自己被狠狠的伤透的心,终于有了那么一点的温暖。

也就是二柱子醒来之后,他们才知道,什么过不下去啊,那舅舅家的情况可比另外两家好了很多了,舅舅家有三个儿子,两个闺女,两个闺女已经出嫁了,就在本村,相互照应起来很是方便,而三个儿子已经有一个成亲了,连孩子都有了一个,一大家子人,壮劳力多,虽然属于自己的田地少,才不到五亩,可是租种的却多,足足有十亩,只要加点野菜什么的,日子还是很能过得去的,只是因为时间长了,在他们家足足待了三年,又是个孩子,做不得活,挣不的钱,那舅舅家的舅妈,表嫂什么的,心里就有些不甘愿,只觉得自己辛苦都喂了不相干的人,往日吃饭都是把最不好的给二柱吃,只求不饿死,也因为这样,二柱才会饿的自己找吃的,最后吃了有毒的东西,腹痛不已。

而这一病,那舅妈表嫂们就用生怕死在家里,让人说闲话什么的为理由,不给请大夫,又说什么这里福利院收孩子,放到这里,一定给请大夫,也算是给二柱找了条活路的借口,把人给送了过来,他们那个舅舅不能说是心狠,可谁让他耳根子软呢,这家里都是舅妈当家,头一年还算是好,后来有了孙子,一心算计孙子多了,家里艰难,自然把他当成了累赘。

原本或许二柱也就认了,反正意外的找到了哥哥,这样一来,什么苦似乎都值得了,可如今在对比一下这姨父,这差距也太大了些,原本已经感觉亲戚都不牢靠,感觉已经有些看透世情的二柱终于是大声的哭出来,将心里的苦,心里的委屈都哭了出来

这也算是一件好事儿吧,最起码这样一来,这孩子的心结算是揭开了,王大宝也不用担心这孩子有什么心理问题了。

当然人家已经问到了这打工的事儿,他也需要给个说法的对吧,所以在很是看中这个孙篾匠人品和性格的情况下,王大宝也很是痛快:

“也好,这福利院本来人手就有些不足,就冯先生一个男人,有些事儿也顾不过来,你也跟着在这院子里住好了,就负责这院子的一些杂活,像是砍柴什么的,遇上采买大宗东西的时候,帮着运运货。就是这月钱不多,毕竟这活也不重,一个月给一个大洋,反正包吃包住的,还一年给一身衣裳,应该也足够你花销了,攒上几年,给你儿子娶媳妇都够用,至于你这几个孩子,三柱是肯定能留下的,至于这德宝,和你家顺子,罢了,也一并和这些孩子一处好了,上学,做工,都一起,咱们这儿也不缺这么一个孩子的花销。”

这话一出口,孙篾匠脸上激动的都能闪红光了,这可真是妥妥的大喜事儿啊,不但是有了正紧的活干,还有吃有住,有衣服,这比种地不知道好了多少去,孩子们也一样不用担心吃不饱饭了,全都住在一处,这样一算,这每个月的工钱那就等于是白挣的,一个月一块钱,一年就是十二块,妥妥的两亩地的价格,要是这样干上四五年,他就能有十亩地了,这还愁啥?有这样的家底,儿子娶媳妇那只有人家找上门的份了。

最重要的是,这里小姨子家的孩子三个,自家的孩子两个,总共有五个孩子,即使这边孩子再多,他也不用担心这些孩子被欺负什么的,大的带着小的,妥妥的。没看见这大柱子都十岁了嘛。唯一他要操心的就是,从此他要负责的孩子多了,总计有五个孩子未来的婚嫁都指着他了,可是他也不担心,这孩子们过上几年,认了字,学了本事,还怕没有活计干?这识字可不是随便什么孩子都能有这个福分的,只要认识字了,就是去当个跑堂的,都能比寻常人挣得多上那么一些,到时候还怕挣不到钱?

孙篾匠觉得未来是一片的光明,而王大宝也感觉很不错,这福利院什么都好,孩子好,听话懂事,比现代的熊孩子们要求低多了,也好照顾多了,一个个努力的他看着都觉得心疼,可问题是这即使孩子里头男孩子多,可是也都是些半大小子,吃饭个顶个,真要是遇上什么事儿却都还不顶用,这地方就冯秀才这么一个成年男人,安全上确实差了点,有了这孙篾匠,三十岁刚出头的壮年男人,就是找人求救什么的,跑起来也快些吧。

更不用说这么一个人品信得过的人在这里,以后采买什么的,也不用担心那几个中老年妇女折腾不动,时不时需要府里来人帮忙了,只要给他配上一辆骡车什么的,哪儿不能去?带上两个十一二的孩子,什么都能采买回来了,他能省心不少呢。

冯秀才最高兴,因为他往日是感觉担子最重的,这么多孩子,就他一个大男人,明明是个读书人,也不得不干上好些的重活,一个人确实有些吃力,有时候还担心,万一来个强盗什么的,他一个人对付不了,伤到了孩子,如今来了这么一个,他可总算是能分担出去一半了,也能把精力更多的放到孩子们的学习上,当然要是多上几个先生那就更好了,八十多个孩子,以后还可能更多,或者住满了将近二百多的孩子,他一个人真心没法顾得过来。

只是这会儿王大宝是实在没有心思顾着这个了,反正如今他们这里几个大人已经有了七个人,应该能管的过来,他是转头一门心思要做别的事儿了,比如运点别的东西过来。

这一次他心中的盘算有两样东西是很需要的,第一个是自行车,那种最最老的,七八十年代邮电局的那种大钢架子的自行车,他已经看好了市场,别的不说,那些学生们必定是喜欢的,而这个年头能读书读到高中以上的,没有一个家里是没钱的,所以挣他们的钱那是绝对的没有商量,当然他也不是单纯的贩车子,而是想着通过这个车子,将这附近的工人水平提高上来,一开始运点车,卖了钱,自然是会有人眼红的,到时候拉上几个有眼光的,关系好的,人品也信得过的,然后合伙儿做一个自行车厂,争取将来能把小鬼子的车子挤出中国市场去,让他们哭去。

第二个就是羽绒服厂,这什么鸭毛,鹅毛的,实在是不成问题,这中国别的不大,就是地方大,有这么大的地方,挑上几个大户,搞一个搭鸭棚什么的,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然后他运机器过来,再弄点专用的布料过来,妥妥的就能开起来,这个销量也一样没问题,北方就是冷啊,有这样的衣服穿,有人会不喜欢?比皮裘总苗条些吧,总便宜些吧,这就是市场。

上一篇:大秦女乐师 下一篇:独家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