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贾环重生复仇记(29)

这齐掌柜是齐氏堪堪出五服的堂哥,贾环几个都能喊上一声表舅,血缘上虽然已经是远了,可因为住的还算是近,进城也常能看到,所以像是兴哥儿这样常年帮着齐氏走动亲戚的孩子说起话来也很是亲近随便,有什么说什么,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这一次来,都不用事先打招呼,就能这么方便的借地方,借东西。

而那齐掌柜,自然对着这几个孩子也是相当熟悉的,往日也从没有发现这家的孩子还能有这本事,听着兴哥儿这么一说,也跟着点头说道:

“可不是,往日只听说这孩子聪明,本分,不想真拿捏起来,还是撑得起来的,兴哥儿啊,照表舅看,你们家将来那是必定会发达的,看看你,你爹没了之后,这家撑得像模像样的,如今这二子也有了本事出息了,以后的日子能差了?不可能,对了,这对联,你刚才说,是你们自己写的?呦,这才是真正的本事啊,你娘可真是有远见,如今你们兄弟都能识字写字,那以后,就是在这城里当个文书,账房,那也是成的,这工钱可比一般的活计多了足足五成,养家糊口不成问题,好日子还在后头啊。”

说道这个,齐掌柜忍不住又感慨了一番。

“当初,表舅吃亏就吃亏在不识字了,走街串巷的,折腾了十来年,这才从一个货郎挣下了这么一个小小的门面,靠着自己捡来的,偷听的,勉强能看的懂一些契书,这才能折腾起这生意,可就是这样,因为这不识字的事儿,也还吃了不少的亏,上了不少的当,若是能像你们这样,打小就把这底子给弄扎实了,还能有这样的事儿?怎么的,估计也能早上好几年,让你家三舅妈,表兄弟们过上好日了。这不是,就是吃了这亏,知道了这好处,如今你那几个兄弟,都让我送到了学堂去了,你大表哥如今还得了先生的推荐,明年就要去考童生了。我也不求他一次能考出来,可只要是考了,那咱们家好歹也是有了书香,成了书香人家了不是,你表哥说亲都好说些。“

这齐掌柜什么都好,人也和善,对亲戚也算是照顾,可就是一点不好,那就喜欢说古,喜欢夸几句自家孩子,那是逮着谁都不放过。这不是明明这会儿说的是贾家的事儿,可愣是就能让他转着弯的牵扯到自家儿子身上去。

好在兴哥儿打交道多了,自然是知道他这习惯的,立马就顺着他的话头给接了上去。

“可不就是您有见识吗,咱们这亲戚里头,也就是您最是本事,从一穷二白开始,挣到了如今这么一大份的家业,娘总是说,让我们都好好的跟您学着呢,也就是因为跟着您学,这才有了识字的念头,不指望和大表哥一样本事,咱们也就瞅着能以后养家糊口用的上,不至于当个睁眼瞎。“

这话听得齐掌柜那个舒坦啊,忍不住笑眯眯的用那赞赏的眼神看了几眼兴哥儿,那是越看越顺眼。高声喊着里头同样是亲戚的一个伙计端点热水出来。

“赶紧的,到了表舅这儿,热水总要先喝上一口,这大冷天的,你们两个孩子也不容易。“

这待遇立马上升一个台阶啊,兴哥儿心下有些好笑,只觉得自己这奉承话真真是说到了点子了。你说什么?这兴哥儿不懂这些,哪儿学来的?其实这还真是齐氏说的,只是往日家里说的未必这么好听,可大概意思却有些相像的,唯一少的就是,‘可不能像是你家三表舅那样,学了点东西,就招摇的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这样的劝诫话而已。

不说这兴哥儿在后头和齐掌柜说话,贾环在桌子面前那一阵的喊,还是很有作用的,这不是立马就有人上前看了起来。

“看看,这对联比前头城隍庙马秀才的大呢,用的红纸也多了些,价钱倒是一样的,恩,这个看着划算些,咱们反正也是一样要买的,就买这个好了。“

“娘,你看,这字好像挺好看的,你说是这个写的好,还是西面那个摊子的好?“

“字我可看不懂,不过我瞧着,这红纸好像更艳一些,估摸着这红纸比那家好些,买这个。“

“这一套是三张啊,那可划算了,去年我买的十五文只有一副对联,可没有横批,赶紧,说不得买了以后没这个便宜了。“

。。。。。。

选择贾环这对联的理由一个个强大的让贾环哭笑不得,他费心写的东西,愣是没有一个是因为他的字写的好买的,这真是让他有些沮丧,可是与此同时却也给他提了一个醒,似乎这对联还有压榨空间的可能,像是他们说的,没有横批,裁的再小些,好像,有可能做出三副来,若是这样,那岂不是说,他十文钱的红纸能卖四十五文?对了还有红纸,什么叫做红纸更艳?难道还有更便宜的?

贾环脑子里一大串的生意经飞过,手里却一刻不停,就是边上说话的兴哥儿这会儿也凑上来了,一块儿帮着收钱,卷了对联递送,不过是转眼的功夫,就卖出去十份,一半卖了出去。那钱收的兴哥儿眉眼都笑开了褶子。

☆、第27章

临近年关,这和过年有关的东西向来是卖的特别的快的,即使家中实在是困难,可一年到头,若是连年关都不能好生奢侈一次,那日子过得也太没了指望,所以好些人家,那钱都是死死地存上一年,就等着这年关时候大手笔一次。故而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各个商家生意那绝对是最好做的时候。

贾环他们也算是来的对了时候,不然这些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想要一下子卖出去,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当然也是他们积德行善的福报,因为贾环弄出来海螺风铃,鱼骨雕刻,还有扇贝这样能换钱东西,虽说头一波最挣钱的基本上全是贾环自家村子内部消化了,可因为这个引起的小股风潮却也给周边的其他村落带来了不少的营生。

不说别的,单单说这个风铃,一个渔村的人手总是有限的,一个月,两个月,又能做出多少来?可这风铃如今的名声却因为科考的关系,随着学子们开始慢慢的移动,不断的往京城方向赶,已经传到了整个省城,大有往京城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那比较好带的大海螺摆件,居然还有人感觉趁手,直接当镇纸用的,如此一来对于这海螺,风铃等的需求一下子上升了无数倍。

有需要自然就会有人买卖,那些嗅觉灵敏的商户们在这苗头刚出来的时候,就开始大幅度的收购海螺,贾环如今的家说是属于京师地界,其实却是靠近最东北面的海边,是属于永平府的一个最不济的小村子。

海对面那就是属于山东地界的金州卫,北面则是广宁卫,是最接近兵镇的所在,这样的地方荒芜少人不说,读书人更是比寻常地方要少不少。基本都是武人的天下。

在这样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样雅致的让人惊叹的东西,这风传起来会是个什么样子,那还真是不好说,武人多的地方,大半性子都相对直爽和自卑,而直爽的结果就是有了好东西,喜欢分享,有什么说什么,而自卑的结果就是,难得有了不那么粗鲁的东西,也喜欢不断的招摇一下,表示一下自己多少还有点水平。如此一来二去的,这风铃到了最后几乎到了凡是家中有人识字,那就必备的东西了,你说说,这样的需求量,那又该是怎么样的数量才能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