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崔大人驾到(65)

“哈哈,你也好意思说!还不是因为你中途摘了面具!”凌策笑着起身,将崔净请到自己身边来坐。

崔净脸色微红,还是坐了过去。

他们三个人处的好,与符远同行的人,还戴着面具,肯定是魏五郎啊!

“可不能冤枉我,那是被人挤掉了!”符远道。

“那可就不能怪我了。”凌策笑吟吟的转头问崔净,“你累不累?可要出去玩儿?”

崔净的脸唰的红了个透。

“快去快去!”符远散漫挥手,旋即又叹道,“真羡慕。”

崔净原是不太好意思单独跟他出去,符远倒是会做人,正好给了她一个台阶下,也就顺势点头答应了。

崔凝看着两人起身要走,“我也羡慕,我也想去。”

“我的姐,你可长点心眼吧!”崔况瞪了她一眼。

“正巧咱俩都羡慕,不如结伴而行?”符远探头问崔凝。

崔凝点头,但立即又摇头。

刚刚听了一耳朵关于魏潜小时候遭难的故事,现在觉得别人都在外面玩,他却只能一个人呆在屋里,多可怜啊!

符远见她看了魏潜一眼,便又道,“他不能出去,一会儿咱们买些好玩的带回来可好?”

嘤,好。

前一刻还对魏潜充满同情心的崔凝,一眨眼的功夫就这么毫无原则的跟着符远走了。

“唉!”崔况沉沉叹了口气,快要操碎了一颗少年老成的心。

眼见着人都走了,崔况才问,“魏兄,符兄是不是看上我二姐了?”

魏潜顿了一下,点头。

崔况默了默,又问,“我二姐若是不崔家女,他还能看得上她吗?”

“我不清楚。”魏潜抿了一口酒,道,“放心吧,长庚若是只娶门第,也许早就成亲了。”

“哦,我就怕他以前这样想,现在年岁大了就马马虎虎找个人凑合一下,因为我眼瞅着二姐怪让人操心。”崔况说罢,又似自语道,“看来我早早看好媳妇真是明智之举。”

魏潜动作一僵,“你现在就看好了?”

“是啊,荥阳郑氏家的。”崔况道。

成名要趁早,成亲也要趁早吗?

魏潜陷入沉思,原来自己耽误到现在是这个原因?

第五十六章 小杏子?

崔凝跟着符远逛了一圈,抱了一大堆东西回来。

“五哥,这都是给你的。”崔凝豪气的将东西放在魏潜面前。

崔况凑过来伸手翻了翻,十分的看不上眼,“这都是些什么玩意?”

崔凝不搭理她,数着东西,“这是我猜谜赢的灯笼,这个是我画的扇面,这个是桂花糖,这个……”

待她一样一样的数完,魏潜才拿起那张扇面,“你画的?”

那是一幅很简单的画,大片的留白,只用笔墨晕染了远山和明月,落款也只有一个“凝”字,清爽素雅,画工竟然不俗。

“嗯,街上有人摆摊卖扇面的。”崔凝从袖中掏出一物,在崔况面前晃了晃,“我也给你画了一个,只是瞧着你也看不上眼,就不给你了吧。”

崔况一把抓住,塞进自己兜里,“罢了,亲姐画的,只看情面也得收着。”

“我的字不太小气了,你若要用的时候自己题字吧。”崔凝对魏潜道。

“好。”魏潜应道。

“符兄,二姐送了你什么东西?”崔况忽然问。

符远扬了扬手里的扇子,“她给每个人都画了一幅。”

“送礼都不上心。”崔况失望的摇摇头。

崔凝反驳道,“怎么不上心啦,多实用啊!开春天气很快就暖和了,正派的上用处!”

崔况无语,他跟她说的肯本就不是一码事好吗?

“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去吧。”崔况觉得自家二姐自从失忆以后越来越走下坡路,已经完全没有挽救的必要了。

“不等大姐吗?”崔凝问。

崔况已经起身与符远和魏潜作揖告别了,闻言走过来直接拉着她的袖子往外拽。

“符大哥,五哥。我走啦!”崔凝回头挥挥手。

两人目送他们离开。

待走出大门,崔凝又问了一遍,“咱们就这样走了?真不等大姐?”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谁还有功夫理你?一会儿表哥会送大姐回去。”崔况背着小手,无奈的道,“你说你,该上心的事情不上心。不该操心的又瞎操心。”

崔凝掏了掏耳朵。“你真是比母亲还能念叨。”

“我和母亲怎么没念叨大姐?可见还是你毛病多。”崔况道。

好像……是有那么几分道理?

崔凝无言以对,与他一并走出朱雀街,上了自家马车。

夜华如水。长灯如渡。

守过一岁,年岁又长。

过完年之后,人们还未从节日的氛围中走出来,很快又是新一年的花红柳绿。

一年一度的春闱就要开始了。

这是崔凝一家搬到长安后经历的第一个春闱。又有凌策参加,所以一家人都比较关注。

因是一年一次。许多流程都去繁从简,科举开始之日起连考六天,第一日考明经科,第二日考进士科。这两科都属常科,接下来依次是明字科、明算科、史科、还有童子科。

童子科也称童子试,参加考试者是十岁以下孩童。各个州府都有考试点,主要目的是考学或者是获得参加其他各科的考试资格。因此并不是特别受关注。

因明经和进士科先考,基本是在童子试结束之后就会放榜。

之后便是殿试,殿试的悬念并不是特别大,因为每年基本都是进士科的人。

前年符远考了进士科魁首,并且被圣上钦点为状元,并无多少悬念,他在诗赋方面的才华鲜有人能及,若状元不是他才奇怪。

而去年算是比较有意思,魏潜在诗赋方面虽然不错,但绝不似符远那般令人惊艳,满大唐能与他比肩的人才不在少数,因考试内容比较广泛,不单单是作诗赋,魏潜还算比较有把握能夺个魁首,但殿试的排名可不一定会按照榜上来,再加上他不太会在人前表现自己,如果到时候发挥不好被人抢了风头,这状元也未必是他,于是,这位人才不动声色的连考了五科,包揽明经、进士、明字、明算、史五科魁首。

这样一来就算殿试就算表现一般,陛下也得认真考虑一下。

而今年,看点就更大了。

这两年参加科举的大都是年轻一辈,今年风头最劲的夺魁人选有三个,分别是:长安才子凌策、江左才子谢飏、蜀中才子陈智。

这几天崔净吃不好睡不香,圆润的脸庞迅速的消瘦。

崔凝听了很多关于科举的事情,包括魏潜夺得状元的传奇,便劝她道,“叫表哥也多考几科吧?何必要死守着进士科呢?”

“你懂什么呀?”崔况白了她一眼。

“我不懂,那你倒是劝劝啊!”崔凝道。

科举期间,白鹤书院也放假了,所以崔道郁有空与孩子们聚在一起,“多报几科,有十分把握也就罢了,有魏长渊在前,若有一两科夺不到魁首,平白落了笑柄。朝廷最看重进士科,若不守进士,夺了其他科魁首怕是也不能被点为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