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崔大人驾到(2)

夫人?是母亲?阿凝觉得亲娘肯定不能把闺女养的跟瘦猴似的!八成是后娘。在二师兄荼毒下成长的阿凝,小小的脑袋瓜里开始浮现出各种段子,什么亲娘死了、爹娶了后娘之后小姑娘就变成小白菜地里黄了。

阿凝边想边胡乱抹抹脸,“我、我不记得家里的事儿了。”

说罢,她屏息,小心翼翼的瞧着老人的表情,生怕自己被拆穿,让人拿绳子一捆当妖精烧了。

老人叹了口气,语气怜悯,“老奴姓林,姑娘唤老奴林嬷嬷罢。”

“嬷嬷。”崔凝见林嬷嬷没有怀疑,不禁松了口气,乖巧嘴甜的唤了一声,又起身道,“我扶您坐下吧?”

阿凝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被丢弃在山门,她听二师兄说,自己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知道咯咯笑讨人欢心,略大一点之后拍马溜须什么的更不在话下!

林嬷嬷任由她扶着坐下,看着她的眼神仿佛也越发慈悲,“这也难怪,姑娘前些天烧的厉害,三天才堪堪退热,好生生的人哪里就能受得住?”

“姑娘是有些淘气,把越氏公子的婢女给推进池塘里去了。一个婢女没什么要紧,只是在客人面前有失体统。在乡间也就罢了,可托生到咱们清河崔氏家的女儿规矩就多了……”

林嬷嬷絮絮叨叨,说话漏风,咬字不太清晰,不过阿凝听得很认真,大致也明白了自己现在的处境。

原来这家的姑娘名字也是一个“凝”字,想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机缘了。

她觉着自己很幸运,在洞里的时候灯分明灭了,可是她成功的到了方外,成了某户人家的女儿。

从林嬷嬷口中得知,这崔凝是崔氏大房嫡出次女,与自己本来的年纪一样,也是八岁,上面有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三人均是一母所出。崔凝如今犯错被关在佛堂里思过,前些日子高烧不退……于是被她钻了空子。

原本那姑娘不知道魂归何处,阿凝一念过去也就没再多想,很平静接受了这个新的身份。

亲身经历此等离奇之事,她深觉自己淡定的表现实在可圈可点。

崔凝,崔凝……她在心里反复的念叨,一不留神就说出口了,“我也有姓了呢。”

“姑娘当然有姓,这普天之下除皇族、后族之外最高贵的姓氏。”好在林嬷嬷没有生疑,她说着又道,“姑娘失忆之事,老奴得禀报夫人。”

崔凝一身冷汗,忙点头,“要的要的,还是嬷嬷想的周到。”

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她自己处处解释了,以前二师兄就说过,年岁大的人见识可多了,能一眼就看穿小孩子撒谎,虽然也曾有几次连师父都被她糊弄过去,但二师兄又说是师父疼她,故意没有拆穿。

她不禁黯然,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问问师父到底有没有看穿她的谎言。

“有的。”崔凝握紧拳头,只要找到神刀……

想到神刀,她忙问林嬷嬷,“嬷嬷可曾看到我身上的玉佩?”

“姑娘说的是太夫人给的那块?”林嬷嬷从床头摸出一块带着红缨的玉佩递给她。

以前那块玉佩用青线系着,并不是这番模样,可她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遍,又好像确实是那块玉。

崔凝一时有很多疑惑,但她谨记二师兄的叮嘱,轻易不敢透出心中所想,所有一切都只归于那两个她觉得很神秘的字——机缘。

第二章 母亲

有玉佩在身边,崔凝终于睡了个还算安稳的觉。

崔凝在山上起的很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扛着扫帚去扫山门了,或许是换了新的地方有些不习惯,她起的比往日还要早。

外面还是一片漆黑,她拥被坐着发呆。

约莫过了两刻,听见隔间有了动静,她才连忙穿衣起身。

“姑娘怎的起这般早。”林嬷嬷一出门就看见她站在院子里,略有些吃惊。

崔凝凑过去挽着林嬷嬷的手臂,“想到要离开佛堂,既高兴又舍不得嬷嬷,竟是睡不着了。”

林嬷嬷笑起来,“姑娘念着老奴,来佛堂瞧一眼便是。”

“我定会来的。”崔凝倒不是作假,她打心底觉得林嬷嬷这么大年纪还将她照料的无微不至,实在不容易。

她跟着林嬷嬷擦拭了佛堂,给菩萨上完香才开始用早饭。

早饭是外面送来的,熬着稠稠的碧粳粥、几盘精致的小菜、白嫩嫩的大包子。崔凝吃的欢实,包子一个个的下了肚,待到吃饱了,才注意到林嬷嬷吃饭时候的仪态,人家喝粥的时候用汤匙一口口的喝,半点声音也没有,吃包子的时候也是小口小口吃,不像她两口一个,把腮帮撑得鼓鼓的。

饭罢,林嬷嬷才对她道,“姑娘在佛堂里随意一些无妨,出去之后可要注意些,否则怕是没几日又要回来陪老奴了。”

“哦。”崔凝觉得牙根发酸,从前她既羡慕那些规规矩矩的人,又瞧不上他们做作,可这回容身的崔氏显然不是个能容她随便的地方。

林嬷嬷打量她几眼,没有再多说。

将至午时,果然有人来接崔凝。

为首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妇人,后面跟着两个十多岁的婢女,打扮朴素,但能看出来身上衣服都是不错的衣料。

那妇人先朝这林嬷嬷见礼,转眼见着崔凝,面上惊讶一闪而过,旋即欠身向她施了一礼,“夫人听闻二娘子记不大清以前的事情了便差遣奴婢过来接二娘子,顺便再同二娘子说道说道家里的事儿。”

崔凝平常是个自来熟,可是这一回还是极为谨慎的没有多说话。

那妇人见状,道,“奴婢姓随,二娘子唤奴婢随娘便是。娘子先前用的婢女因犯了错被夫人打发了,这是夫人为您新选的贴身婢女,一个名唤小杏,一个唤作小福。二娘子若是不喜欢这样的名字,回头换了便好。”

那两个婢女朝崔凝行礼,“见过二娘子。”

崔凝点点头,略有些局促,还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向自己施礼呢!

“姑娘这就回去吧。”林嬷嬷道。

崔凝心中惶惶,自打她出生以来就只下了两回山,还都有师兄们在身边,这一回却是要孤身一人探险。

崔凝一步三回头的跟着随娘离开,那可怜巴巴的模样教林嬷嬷不由得心酸,叹了口气,转身进屋去了。

崔氏族人聚居有数百户之多,各家有贫富,可每一户人家往上数三代都曾显赫过,上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下至一方父母官,还有些家里出过皇后、妃嫔。

佛堂离崔凝的家不算太远,可随娘还是让她坐上了轿子,只一会儿功夫便到了。

轿子一落地,随娘便在外轻声道,“二娘子,到了。”

崔凝深吸了一口气,走下轿子。

外面阳光晃眼,她眯了眼睛,看清四周全是屋舍,瞧不见院墙,也不知这个家究竟有多大,院子里草木扶疏,花丛掩映,炙热的空气中花草气息扑鼻而来。

随娘带她进屋,光线忽然暗下来,稍适应了一下才看清屋里竟然站了不少人,首座上那个三十余岁的美妇缓缓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