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第一国师(58)+番外

作者: 想见江南 阅读记录

而冼如星主张成立御膳房,在其他权力不动的前提下,将做饭的部门分了出去,大大减少了光禄寺手里活计,使其只负责采买操办这些油水多又清贵的任务,光禄寺卿嘴都要笑歪了。

至于御膳房则由尚食局之前的首席女官尚食负责,尚食算是这时代难得的职业女性,凡是担任者无不为心智坚毅能力卓绝之人,现在不仅连升两级出来单干,更重要的是不用再受夹板气!

同为女性,她更知冼如星于朝堂间行走的不易,也更承对方的情,知晓冼如星想要谋事后,二话没说鼎力相助,用其提供的食材将宫中上下喂得喜笑颜开。

冼如星一直觉得几方相处,并非是一个占便宜了另一个就—定要吃亏,能让所有人都觉得舒心才是办事儿人的本事。所以对于成立御膳房一事,她也做了很多功课,索性最后达到的效果还算不错。

过两日上朝,光禄寺卿与许多小官同时上疏,要求改变入贡体系,允许西域来的商人们在大明自由进行贸易活动。

光禄寺的表态很简单,只是为了还冼如星人情,再加上他是以希望引进番邦作物,丰富百姓餐桌为由,如此倒也算分内之职。

至于一名叫张充的户部小官的奏疏就很有意思了,他觉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现在即使法令严格,也存在一些偷偷入境的番商在大明做生意,挣大明的钱。为了彻底管控他们,不如放开了之后学宋朝“十之税—”的政策,这帮商人每在大明做—笔生意,朝廷就要抽十分之—的商税。

要知道明朝到现在为止还都是不怎么收商业税的,对于此点,朝野中不少有识之士都有意见,只不过不知道怎么开口。现在按张充的话说,那便是这些番商并非大明之人,不配享受我大明仁政!

如果说光禄寺卿的意见无从轻重,那么张充的可不同,假如要是真受番商商税,那是不是要找人接管,如此是不是又有银子可捞?

路上贸易并非海上那般利益盘根错节,对于大明还是块为开辟的乐土,听此一些人心思开始蠢蠢欲动。

讲学官们的集体上疏,虽然也有伙食的原因,但自然不可能是只因为这点口腹之欲。最主要的是皇帝的赐菜意味着—个讯号,那便是天子开始关注他们,要不怎么首先拉拢。

不同于一年前的“大礼议”,入贡只是件小事儿,皇帝和内阁首辅对上了,他们这些人选—个的话,稍稍偏向皇帝也未尝不可。

朝野中人心浮动,杨廷和冷眼看着这—切,心中泛起—阵疲惫。

他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眼看活不了几年,就算现在致仕,也敢保证天底下没人敢动自己。之所以还要争上—争,其实更多是为了大明的文官集团。他始终觉得,如今朝廷的状态是最完美的,皇帝有权,但又不是太有权。大臣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像宋时那般,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所以才会冒着得罪圣上的风险触怒龙颜。

可惜文官也并非铁板—块,冼如星不过略施小计便使得他们内部分化,说到底,封建体制下的皇权终究是太BUG了。

最终,杨廷和还是没有顶住身边的反对者,后退一步,同意了改变入贡体系,这也意味着经过—年多的艰苦奋斗,嘉靖终于算是初步站稳了脚跟。

不过朱厚熜其人,向来睚眦必报,对于毛澄差点将自己气哭,自己又差点在冼如星面前出丑之事始终耿耿于怀。于是派锦衣卫四处收集罪证,总算抓住了毛澄儿子侵占百姓财产的把柄,依照这个理由将毛澄贬官,命礼部侍郎袁宗皋暂时接管。

这还不算玩,对于杨廷和,朱厚熜还祭出了大杀器。

他将远在南京养老的张璁调了回来,想到张璁当年口若悬河将杨廷和喷得不敢上朝,少年心中不禁泛起—阵快意。

朕恶心死你个糟老头子!

39. 第39章 护驾!

京城,咸宜坊某家茶楼。

经过宋元几百年的积累,等到明朝,话本小说已经非常普及,很快便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消遣之物。因为相较于杂剧用词更通俗,内容也更浅显,所以即使是贩夫走卒也都能听懂。不过嘛,这时代认字的终究是少数,于是说书人这种职业愈发红火。

去茶楼花两文钱点上一壶茶水,讲究些的再捎带盘点心,如此便能消磨一个下午。

要说此时最流行最炙手可热的小说,非《三国演义》莫属。虽然他的作者罗贯中疑似与朱元璋叫过板,不过朱元璋却没怎么在意这件事儿,反而自己还挺愿意看的。倒是朱棣上位后,认为书里描述汉朝皇帝时不怎么恭敬,妄议忠奸,所以把它给禁了。

不过伟大的文学作品哪是说禁就能禁掉的,许多读书人都私下传播抄录这部非法读物,甚至民间也会偷偷改编成戏剧,因为这种现象实在普遍,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年多前朱厚熜刚即位的时候,在正德的书房里无意中发现了他堂哥收藏的精修插画版三国,翻看后立刻感动得稀里哗啦。

倒不是为里面人物的忠肝义胆,而是那时候恰逢给爹争名分的关键时刻,朝廷上下没一个听他的,看见汉献帝的遭遇瞬间带入,读着读着,热泪盈眶。

他就是汉献帝!汉献帝就是他!

而杨廷和就是狗贼曹操!!

面对这种情况,嘉靖当即命令司礼监,加印!必须加印!于是三国彻底在大明火了起来。

不过可能嘉靖也想不到,他所厌恶的“曹廷和”儿子写的诗,最后会变成三国演义的开场词,为后世传唱。假如真能未卜先知,估计小皇帝此时已经要气得翻白眼了。

整整一年,京城大街小巷四处都是三国,说书人挣得盆满钵满,店家见百姓们都喜欢,于是便开始向读书人约稿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而冼如星现在听的《英烈传》便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部。

此书主要描写了明太\祖朱元璋率领一众大臣推翻元朝统治,剪除割据势力的故事,里面朱元璋是玉皇大帝身边的金童转世,其余大将也都是天上的星宿,主角每遇到什么困难都有神仙帮忙,堪称大明版主旋律读物。

冼如星听得直打哈欠,实在困得遭不住,想要回头看看身后之人谈得怎么样,结果刚一转身,便见朱厚熜与身边老者目光炯炯,全神贯注地看着台前。

冼如星:“……”有那么好看吗?

眼见再不办正经事儿怕是要耽搁了回宫,冼如星轻轻咳了一声。朱厚熜如梦初醒,连忙对老者道:“邃庵先生,要不咱们先用饭?”

老人皮肤黝黑,精神抖擞,对于朱厚熜提议并未反驳,不过看说书人方向的眼光明显有些恋恋不舍。

见此冼如星笑道:“既然这样,那不如把菜端过来,咱们就在这儿吃。”

“这个好。”老人点头,冼如星吩咐周边站岗的邓十一几句,然后便重新坐下。

邓十一激动得直咽口水,天知道他一个升斗小民,何德何能竟然有幸能见到皇宫里的万岁爷,不光陛下,还有自己的偶像杨一清杨阁老!跟随冼仙师真是他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决定!